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益各各情悅
故.言無諍者彼此見同共相受樂無諍訟故.言一心者心若散亂當令寂定旣得定
已勤求解脫.言一說者由契經等十二分教體無別故亦是更互相教之義.如水乳
********************
合者行與理順一相無差.大師教法令得光顯者於染瞋癡善能調伏令佛聖教得
流通故.言安樂住者謂四聖種現法樂住也依斯德故能獲勝果。
言再三者謂白四 羯磨不廣不略但齊二三.言諫時者謂作法時.慇懃正諫者明衆至心.隨教應詰者 詰其所以遮其非理故。
助伴破僧伽違諫學處第十一 次明助伴學處.與前異者隨字而釋。
若復苾芻若一若二若多與彼苾芻共爲伴黨同邪違正隨順而住.時此苾芻語諸苾 芻言大德莫共彼苾芻有所論說若好若惡何以故彼苾芻是順法律依法律語言無 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諸苾芻應語此苾芻言具夀莫作是說彼苾芻是順法律依 法律語言無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彼苾芻非順法律不依法律語言皆虛 妄.汝莫樂破僧當樂和合僧應與僧和合歡喜無諍同一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 令得光顯安樂久住.具夀可捨破僧惡見順邪違正勸作諍事堅執而住.諸苾芻如是 ******************** 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懃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 伽伐屍沙。
言好者陳利益.言惡者說無益事.言法語者語詞圓足.律語者合理無差。
有釋能引 實義名曰法語.出柔輭言名曰律語。
言無虛妄者謂曉其事方出於言.我亦愛樂者 彼所作事鹹稱我心.莫作是說等者勸隨正部捨背邪黨。
此中犯者.始從隨順欲作破僧皆得惡作罪.衆多人諫不肯捨者得窣吐羅罪。
若秉 初白乃至羯磨第二竟時一一鹹得窣吐羅罪.第三竟時如法如律如大師教正爲 開諫違而不捨者得衆教罪。
若作非法而衆和合.或作如法衆不和合.或作非法衆 不和合.或作似法衆不和等.由作諫事不稱法故無犯。
若犯罪已卽應說露.若不爾 者與他同秉一切羯磨鹹得惡作。
若他諫時心同惡黨.設令不語亦犯衆教.有言不 同而心樂破犯窣吐羅.若雖言同作不破心或無破心不同其事者無犯.若生疑者 獲窣吐羅。
自有破而非鬧亂.應爲四句.鬧亂謂是始從搆集破衆之事。
或有破衆非 ******************** 是異住亦爲四句.異住謂是異界而住。
或有破衆不爲別部.亦爲四句.別部謂是九 清淨人別處而住.一是正主餘八名助。
齊何名破.謂是天授先領四人後破正衆.四 人同彼行籌羯磨.齊是名爲破僧伽竟.若授學人爲行籌人及無戒人等皆不成破。
若戲笑行籌及秉羯磨作破衆事合衆鹹得窣吐羅罪.衆不因此而成破故。
若衆破 已有餘部人在界內時不應作長淨等事.由衆不集成別住故。
若如法部共非法部 同集一處.如法部解界時[一]成解.非法部解不成解.其處中人應共如法部出界外作
褒灑陀.不應共非法部。
如法苾芻應教授尼衆.此若無者其處中人亦應教授省緣 而住.不墮二朋名處中人。
尼衆若破不應教授.應告彼曰姊妹應先和合已方求教 授.若苾芻尼衆不諮稟苾芻輒自擅意別爲軌則聚徒衆者得窣吐羅罪。
諸有被責 室羅末尼羅等若餘苾芻輒供衣食而攝養者破他門徒得窣吐羅罪.若作好心欲 令調伏權時攝誘者無犯。
憍閃薄迦諸苾芻輩雖分二部.無破衆心故不同此。
[二]破僧
伽罪隨事重輕有十八句.若苾芻於非法事作非法[三]想及正破時亦爲非法想者此
注:
[一]原刻作或.今依麗刻改.
[二]藏本缺此下一段文.
[三]原刻作相.今依麗刻改.
********************
則生無間罪亦成無間業.若破僧時不作非法想者但生無間罪不成無間業.故有
六句重十二句輕。
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法.非法非法疑.非法法非法.非法法法. 非法法疑.法非法非法.法非法法.法非法疑.法法非法.法法法.法法疑.非法疑非法. 非法疑法.非法疑疑.法疑非法.法疑法。
法疑疑。
[一]污家違諫學處第十二
佛在室羅筏城.告諸苾芻曰.若有苾芻苾芻尼爲污家者.衆應與作白四驅擯羯磨
令出住處。
若鬬諍者衆應與作令怖羯磨.應告彼曰汝若不肯改前過者衆當與汝 更與重罰令彼生怖故名令怖。
若見門徒欲爲鬬諍軌範師等宜應遮止或以苫摩 他事而令止息.若苾芻數數犯罪應與作折伏羯磨或以餘事而責罰之.乃至未捨 惡事已來令依止有德折伏而住故名折伏。
若苾芻與諸長者及苾芻等相觸惱者 應令苾芻就長者等而求懺摩.若不肯者衆應與作求謝羯磨令往愧謝。
若不見罪 不如法悔不捨惡見此等皆應與作捨置羯磨.由斯捨棄不同衆法故名捨置。
其捨 注:[一]藏本卷四.
********************
置者若多朋黨恃怙強梁衆應量宜勿令鬬起於所犯罪如法爲除.若不肯者不應
強詰強令憶念.若強抑與作捨置者得窣吐羅罪。
若鬬諍人各懷怨恨雖經多日不 能除滅者.有持經持律持論多聞多知識大福德足門徒衆所共知者應爲銷殄。
若 怨讎者至俗家時應隔處中人令其間坐。
若於界內鬬諍紛紜諸處中人應出外長 淨.若共餘部爲長淨者不成作法得惡作罪。
凡有爲他作羯磨時不爲詰問.不作憶 念.或實無犯事.或[一]有犯不惡.或不對面或秉非法.
言再三者謂白四 羯磨不廣不略但齊二三.言諫時者謂作法時.慇懃正諫者明衆至心.隨教應詰者 詰其所以遮其非理故。
助伴破僧伽違諫學處第十一 次明助伴學處.與前異者隨字而釋。
若復苾芻若一若二若多與彼苾芻共爲伴黨同邪違正隨順而住.時此苾芻語諸苾 芻言大德莫共彼苾芻有所論說若好若惡何以故彼苾芻是順法律依法律語言無 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諸苾芻應語此苾芻言具夀莫作是說彼苾芻是順法律依 法律語言無虛妄彼愛樂者我亦愛樂何以故彼苾芻非順法律不依法律語言皆虛 妄.汝莫樂破僧當樂和合僧應與僧和合歡喜無諍同一心一說如水乳合大師教法 令得光顯安樂久住.具夀可捨破僧惡見順邪違正勸作諍事堅執而住.諸苾芻如是 ******************** 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懃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 伽伐屍沙。
言好者陳利益.言惡者說無益事.言法語者語詞圓足.律語者合理無差。
有釋能引 實義名曰法語.出柔輭言名曰律語。
言無虛妄者謂曉其事方出於言.我亦愛樂者 彼所作事鹹稱我心.莫作是說等者勸隨正部捨背邪黨。
此中犯者.始從隨順欲作破僧皆得惡作罪.衆多人諫不肯捨者得窣吐羅罪。
若秉 初白乃至羯磨第二竟時一一鹹得窣吐羅罪.第三竟時如法如律如大師教正爲 開諫違而不捨者得衆教罪。
若作非法而衆和合.或作如法衆不和合.或作非法衆 不和合.或作似法衆不和等.由作諫事不稱法故無犯。
若犯罪已卽應說露.若不爾 者與他同秉一切羯磨鹹得惡作。
若他諫時心同惡黨.設令不語亦犯衆教.有言不 同而心樂破犯窣吐羅.若雖言同作不破心或無破心不同其事者無犯.若生疑者 獲窣吐羅。
自有破而非鬧亂.應爲四句.鬧亂謂是始從搆集破衆之事。
或有破衆非 ******************** 是異住亦爲四句.異住謂是異界而住。
或有破衆不爲別部.亦爲四句.別部謂是九 清淨人別處而住.一是正主餘八名助。
齊何名破.謂是天授先領四人後破正衆.四 人同彼行籌羯磨.齊是名爲破僧伽竟.若授學人爲行籌人及無戒人等皆不成破。
若戲笑行籌及秉羯磨作破衆事合衆鹹得窣吐羅罪.衆不因此而成破故。
若衆破 已有餘部人在界內時不應作長淨等事.由衆不集成別住故。
若如法部共非法部 同集一處.如法部解界時
如法苾芻應教授尼衆.此若無者其處中人亦應教授省緣 而住.不墮二朋名處中人。
尼衆若破不應教授.應告彼曰姊妹應先和合已方求教 授.若苾芻尼衆不諮稟苾芻輒自擅意別爲軌則聚徒衆者得窣吐羅罪。
諸有被責 室羅末尼羅等若餘苾芻輒供衣食而攝養者破他門徒得窣吐羅罪.若作好心欲 令調伏權時攝誘者無犯。
憍閃薄迦諸苾芻輩雖分二部.無破衆心故不同此。
非法非法非法.非法非法法.非法非法疑.非法法非法.非法法法. 非法法疑.法非法非法.法非法法.法非法疑.法法非法.法法法.法法疑.非法疑非法. 非法疑法.非法疑疑.法疑非法.法疑法。
法疑疑。
若鬬諍者衆應與作令怖羯磨.應告彼曰汝若不肯改前過者衆當與汝 更與重罰令彼生怖故名令怖。
若見門徒欲爲鬬諍軌範師等宜應遮止或以苫摩 他事而令止息.若苾芻數數犯罪應與作折伏羯磨或以餘事而責罰之.乃至未捨 惡事已來令依止有德折伏而住故名折伏。
若苾芻與諸長者及苾芻等相觸惱者 應令苾芻就長者等而求懺摩.若不肯者衆應與作求謝羯磨令往愧謝。
若不見罪 不如法悔不捨惡見此等皆應與作捨置羯磨.由斯捨棄不同衆法故名捨置。
其捨 注:
若鬬諍人各懷怨恨雖經多日不 能除滅者.有持經持律持論多聞多知識大福德足門徒衆所共知者應爲銷殄。
若 怨讎者至俗家時應隔處中人令其間坐。
若於界內鬬諍紛紜諸處中人應出外長 淨.若共餘部爲長淨者不成作法得惡作罪。
凡有爲他作羯磨時不爲詰問.不作憶 念.或實無犯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