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二

關燈
沙有方便窣吐羅罪重者下至四 人.輕者一人.餘罪可知。

    下諸學處初八九門多並具悉.自餘有出不出凖事應思。

     [一]不與取學處第二 佛在王舍城.時但尼迦苾芻盜未生怨王木爲王所執.時彼責言汝當合死.時諸苾 芻舉以白佛.佛言王法齊何方名爲賊行刑罰耶.遂令阿離耶阿難陀往問其事.法 注: [一]藏本卷二. ******************** 官報雲王法盜五磨灑合當死罪.佛言當依王法若苾芻盜滿五磨灑卽當擯棄.因 [一]攝取事攝取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若在聚落若空閑處他不與物以盜心取.如是盜時若王若大臣若捉若殺 若縛若驅擯若呵責言咄男子汝是賊癡無所知作如是盜如是盜者.此苾芻亦得波 羅市迦不應共住。

     言在聚落者謂在牆柵內.若空閑處者謂牆柵外.他者謂他女男半擇迦等非親友 知識相委信人.不與者非他授與.物謂金銀錢等.以盜心者知是他物作竊盜心非 親友想非重還想.取者謂取屬己若自取若教他取.如是盜者指其限齊謂滿五磨 灑或時過五便犯本罪。

    五磨灑言據何爲凖.謂依一迦利沙波拏四分之一.此一迦 利沙波拏有二十磨灑.若偷五磨灑卽名犯盜。

    〈此一磨灑有八十貝齒一迦利波拏 總有一千六百貝齒也〉此據問時國法以二十磨灑爲迦利沙波拏.若王法以十二 磨灑爲迦利沙波拏者盜三磨灑犯重.用十六者盜四犯重.若四十者盜十犯重.若 注: [一]原刻作畜積事.今依麗刻及藏本改次文同. ******************** 更有增減凖數應知.王者謂是國主.若大臣者謂國輔相依王而活.若捉謂執取.殺 謂斷命.縛謂羈鎖等.擯謂驅令出國.斯等皆是不信王及王大臣所見狹劣.詞責者 是敬信王臣情懷寬恕但言責而已.咄男子者是輕賤言.汝是賊者是總標句.癡無 所知等者是別釋句.明是賊因及正作業.由癡無所知故方便興盜.無現法怖及未 來怖如次應知是謂盜因也.作如是盜者正明盜業不告主知若強若竊並名爲盜。

     此中亦聲是相似義.如於初部四他勝中非但初犯婬時卽得他勝若初犯盜亦他 勝罪.下諸亦字義皆同此。

    前雲不捨學處學羸不說.於諸學處皆有應知。

     此中犯者.謂是苾芻或自作或遣使或看作有盜心起方便是他所攝作彼物想數 滿五磨灑舉離處作屬己想得他勝罪。

    離處卽得無救波羅市迦.但起惡念便得責 心惡作之罪。

    始從發足乃至未觸物來犯對說惡作.若觸著物搖動之時得窣吐羅 罪.離處便得本罪。

    若數不滿但得麤罪.卽此方便得惡作罪。

    盜得物時卽據其方國 而斷物價爲方便時一舉滿五便成本罪.如頻多舉方始滿者一一取時鹹窣吐羅. ******************** 後雖滿五不犯根本。

    然置物處多類不同.或在地上或以器盛或於牆石牆幞衣笐 成內箱篋或掛象才或置戶扇或安牀座.然此地等有差殊者平坦一段名爲一處. 若裂爲縫或畫或書卽非一處.若在場處色別成異若在倉窖口平名爲一處.若物 欠少及闆席等隔障之時卽非一處.若在地敷據草色別.若在鞍乘據衣色異.若象 身肥滿總成一處.若身瘦減當處成別.若於象處所有鞍具及馬車步乘諸雜輦輿 各隨其處有一異不同。

    若盜船時船以纜繫或若無纜搖動之時便得惡作.或解纜 隨流或地上曳去離見處時便得本罪.若泝流而去者隨所趣岸與河闊量等便得 本罪。

    若阿遮利耶鄔波馱耶所付之衣作賊心取.若從寺內卻入房中或復從房而 向簷處或從簷詣門或行趣寺外或從高趣下從下趣高或從露向屏從屏向露或 時在後退步徐行或時在前進步而去至不見處皆得本罪。

    或風飄物墮在屋上或 墮樓隅或復取他浣衣人物或盜根生物謂香附子薑芋之類及諸樹等或盜經書 皆計直犯罪。

    盜設利羅世尊馱都有人守護意欲供養作大師想者犯惡作罪.若作 ******************** 衒賣求財利心而盜取者得他勝罪.若天祠中及以制底香臺之處有莊嚴具若有 人守護得波羅市迦.非人護者獲窣吐羅.無非人護若作諸天藥叉護想得惡作罪。

     若盜傍生物得窣吐羅.若是人物傍生所偷人想取之亦得本罪.作傍生想得窣吐 羅罪。

    若苾芻盜無足二足四足多足之類.言無足者謂蛇蛭等人所攝養賣以規財. 二足者謂是人鳥.若盜人時至期契處犯.盜鳥有二.一自手持去離處時犯.二引逐 人來飛墮時犯.弟子門人被他偷去已屬於彼或未相屬偷奪取者隨前次第成犯 非犯.苾芻被他逼掠爲奴身自逃走者無犯.四足者謂象馬等或羣處盜或繫處盜 齊不見處犯他勝罪.多足者蠍蜈蚣等此乃獄官及王大臣或汎海商舶之所畜養. 盜此等時計直犯罪。

    若盜有主伏藏咒力持來未見物時得吐羅罪.若見彼物便得 他勝.無主伏藏未見已來得惡作罪.見時麤罪。

    若遭旱時決彼堤水將入己田令他 不熟至實成就凖價得罪.或時遭澇洩水下流故損他苗亦計直成罪.水難得處數 量有定盜取水時凖價得罪.盜非人水得窣吐羅.他斷河水決而自用亦凖價犯。

    若 ******************** 盜水陸所生諸華取之爲束舉離處時計直成犯.弶羂網罩所繫有情及賊偷牛繫 之於柱盜心解時離處成重.懷悲愍者得惡作罪。

    苾芻盜時作如是念若得物已卽 便毀壞令彼失財不入己者得窣吐羅。

    獵師逐鹿走入寺中隨傷不傷不還無犯.若 鹿被射入寺便死者應還獵人不應留礙。

    若物在河水中令物沉浮是爲異處.若在 泥裏據其出沒隨離處時計物成犯.若他田地及園店等意爲僧伽非理言競官斷 與時彼心未捨得窣吐羅.心若捨時卽得本罪.官不斷與得窣吐羅.若就王斷斷得 便重由斷事中王爲上故.若餘斷官待他心息方犯。

    若以籬圍或去封記籬未合時 但獲麤罪.若籬合者卽犯他勝.若與賊同心示彼舍處後時受分隨得招罪.若後生 悔向彼物家報遣防護勿令失脫或共賊結伴心悔不行設彼賊偷皆方便罪.後雖 受分亦窣吐羅.與賊同行欲爲盜事中路而退但得惡作.同心作賊爲他守道分物 受分者成犯.由怖爲伴無心共盜彼雖偷得苾芻非犯.若元爲結契得便屬己由有 限局獲者成犯.若異此者分物之時據分得罪。

    若苾芻或持自物或是他物作如是 ******************** 語我欲偷稅如是語者得越法罪.教偷稅者從異道去得惡作罪.若作惡心指他異 道冀免稅直得窣吐羅.若持他物過彼稅處無取分心者麤罪.未至稅處或取半分 或取全分而未過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