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卷下

關燈
  日暮思禪  樂觀一心。

     [一]人當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則是痛欲薄  節消而保夀。

     學難捨罪難  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  艱難無過有。

     比丘乞求難  何可不自勉 精進得自然  後無欲於人。

     有信則戒成  從戒多緻寶 亦從得諧偶  在所見供養。

     [二]一坐一處臥  一行無放恣 守一以正身  必樂居樹間。

     [三]地獄品第三十〈十有六章〉 地獄品者.道泥犂事作惡受惡罪牽不置。

     妄語地獄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後俱受  自作自牽往。

     法衣在其身  爲惡不自禁 苟沒惡行者  終則墮地獄。

     無戒受供養  理豈不自損 死噉燒鐵丸  然熱劇火炭。

     [四]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婦 [五]臥險非福利  毀三婬泆四。

     注: [一]秦本此章入雙要品. [二]秦本此章入我品.中二句雲.獨步無伴.當自降伏. [三]晉本品第同.秦本行品第十.宋本業品第九.巴本地獄品第二十二. [四]秦本次二章入無放逸品. [五]秦本作危. ******************** 不福利墮惡  畏而畏樂寡 王法重罰加  身死入地獄。

     [一]譬如拔菅草  執緩則傷手 學戒不禁制  獄錄乃自賊。

     人行爲慢墮  不能除衆勞 梵行有玷缺  終不受大福。

     常行所當行  自持必令強 遠離諸外道  莫習爲塵垢。

     爲所不當爲  然後緻鬱毒 行善常吉順  所適無悔[二]恡。

     [三]其於衆惡行  欲作若已作 是苦不可解  罪近難得避。

     妄證求賂  行己不正  怨譛良人  以枉治士 罪縛斯人  自投于坑. [四]如備邊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非法不生 行缺緻憂  令墮地獄。

     [五]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爲邪見  死墮地獄.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信向邪見  死墮地獄。

     注: [一]秦本沙門品有一章正與此相反.文雲譬如拔[艹/奸]草.執牢不傷手.沙門制禁戒.漸近泥洹路. [二]原刻作悕.今依麗刻改. [三]巴本缺次二章. [四]秦本此章入念品.廣爲二頌. [五]秦本次二頌合爲一章.入雜品. ******************** 可避不避  可就不就  翫習邪見  死墮地獄. 可近則近  可遠則遠  恆守正見  死墮善道。

     [一]象喻品第三十一〈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爲善得善福報快焉。

     我如象鬬  不恐中箭  當以誠信  度無戒人。

     譬[二]象調正  可中王乘  調爲尊人  乃受誠信。

     [三]雖爲常調  如彼新馳  亦最善象  不如自調. 彼不能適  人所不至  唯自調者  能[四]緻調方。

     [五]如象名[六]財守  猛害難禁制 繫絆不與食  而猶暴逸象. 沒在惡行者  恆以貪自繫 其象不知厭  故數入胞胎. 本意爲純行  及常行所安 悉捨降使結  如鈎制象調. 樂道不放逸  能常自護心 是爲拔身苦  如象出于塪。

     注: [一]晉本品第同.秦本馬喻品第二十.宋本同品第十九.巴本象喻品第二十三. [二]秦本作馬. [三]晉本此下二章在後文如象出于塪下. [四]晉本作到. [五]秦本心意品有象喻三章.略與此同. [六]晉本作護財. ******************** 若得賢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諸所聞  至到不失意。

     不得賢能伴  俱行行惡悍 魔斷王邑裡  寧獨不爲惡. 寧獨行爲善  不與愚爲侶 獨而不爲惡  如象驚自護。

     生而有利安  伴輭和爲安 命盡爲福安  衆惡不犯安。

     人家有母樂  有父斯亦樂 世有沙門樂  天下有道樂。

     持戒終老安  信正所正善 智慧最安身  不犯惡最安。

     [一]如馬調輭  隨意所如  信戒精進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斷諸苦  隨意所如。

     從是住定  如馬調禦  斷恚無漏  是受天樂。

     [二]不自放逸  從是多悟  羸馬比良  棄惡爲賢。

     [三]愛欲品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愛欲品者.賤婬恩愛世人爲此盛生災害。

     注: [一]巴本缺次三章. [二]巴本第二十九頌.入不放逸品. [三]晉本品第同.秦本欲品第二.愛品第三.宋本愛欲品第二.貪品第三.巴本愛欲品第二十四. ******************** 心放在婬行  欲愛增枝條 分布生熾盛  超躍貪果獲。

     以爲愛忍苦  貪欲著世間 憂患日夜長  莚如蔓草生. 人爲恩愛惑  不能捨情Q欲Y 如是憂愛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憂悲  世間苦非一 但爲緣愛有  離愛則無憂。

     [一]己意安棄憂  無憂何有世 不憂不染求  不愛焉得安。

     有愛以[二]死時  爲緻親屬多 涉憂之長塗  愛苦常墮危. 爲道行者  不與欲會  先誅愛本 無所植根 勿如刈葦  令心復生。

     如樹根深固  雖截猶復生 愛意不盡除  輒當還受苦. [三]猨猴得離樹  得脫復趣樹 衆人亦如是  出獄復入獄. 貪意爲常流  習與憍慢幷 思想猗婬欲  自覆無所見. 一切意流衍  愛給如葛藤 唯慧分別見  能斷意根原. 注: [一]巴本缺次二章. [二]秦本作有死. [三]巴本缺次二章. ******************** 夫從愛潤澤  思想爲滋蔓 愛欲深無底  老死是用增。

     [一]所生枝不絕  但用食貪欲 養怨益丘[土*冡]  愚人常汲汲. 雖獄有鉤鍱  慧人不謂牢 愚見妻子息  染著愛甚牢. 慧說愛爲獄  深固難得出 是故當斷棄  不視欲能安。

     [二]見色心迷惑  不惟觀無常 愚以爲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婬樂自裹  譬如蠶作繭 智者能斷棄  不盻除衆苦. 心念放逸者  見婬以爲淨 恩愛意盛增  從是造獄牢. 覺意滅婬者  常念欲不淨 從是出邪獄  能斷老死患。

     [三]以欲網自蔽  以愛蓋自覆 自恣縛於獄  如魚入笱口 爲老死所伺  若犢求母乳。

     離欲滅愛迹  出網無所蔽 盡道除獄縛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邊行  是爲大智士。

     注: [一]巴本缺此章. [二]同上. [三]巴本缺次二章. ******************** [一]勿親遠法人  亦勿爲愛染 不斷三世者  會復墮邊行。

     若覺一切法  能不著諸法 一切愛意解  是爲通聖意。

     衆施經施勝  衆味道味勝 衆樂法樂勝  愛盡勝衆苦。

     愚以貪自縛  不求度彼岸 貪爲敗愛故  害人亦自害。

     愛欲意爲田  婬怒癡爲種 故施度世者  得福無有量。

     [二]伴少而貨多  商人怵惕懼 嗜欲賊害命  故慧不貪欲。

     [三]心可則爲欲  何必獨五欲 速可絕五欲  是乃爲勇士. 無欲無有界  恬惔無憂患 欲除使結解  是爲長出淵. [四]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

     [五]伐樹勿休  樹生諸惡  斷樹盡株 比丘滅度。

     夫不伐樹  少多餘親 心繫於此  如犢求母。

     [六]利養品第三十三([七]有二十章) 注: [一]巴本缺此章. [二]巴本第一二三頌.入華品. [三]以下巴本缺.又晉本此下二章在後文則汝而不有下. [四]秦本此章入欲品第二. [五]巴本次二章爲第二八三頌第二八四頌.入道品. [六]晉本品第同.秦本利養品第十四.宋本同品第十三.巴本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