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卷下

關燈
注: [一]巴本第二二一頌入次品.又秦本此章次句雲.超度諸結使.末句雲.除有何有哉. [二]以下巴本缺. [三]秦本作無明根. [四]秦本此二句雲.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眠睡. [五]秦本此句雲如冥失明. [六]秦本此二章雲.自我與彼人.大畏不可救.如知彼瞋恚.宜滅己中瑕.二俱行其義.我與彼亦然.如知彼瞋恚.宜滅己中瑕. ******************** 俱兩行義  我爲彼教  如知彼作  宜滅己中. [一]善智勝愚  麤言惡說  欲常勝者  於言宜默。

     夫爲惡者  怒有怒報  怒不報怒  勝彼鬬負。

     [二]塵垢品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塵垢品者.公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汙辱。

     生無善行  死墮惡道  往疾無間  到無資用。

     當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汙  可離苦形。

     慧人以漸  安徐精進  洗除心垢  如工鍊金。

     [三]惡生於心  還自壞形  如鐵生垢  反食其身。

     不誦爲言垢  不勤爲家垢 不嚴爲色垢  放逸爲事垢. 慳爲惠施垢  不善爲行垢 今世亦後世  惡法爲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於癡  學當捨惡  比丘無垢。

     注: [一]秦本此句雲.若愚勝智. [二]晉本品第同.巴本塵垢品第十八.餘本缺. [三]秦本此章入行品. ******************** 苟生無恥  如鳥長喙  強顏耐辱  名曰穢生。

     廉恥雖苦  義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潔生。

     愚人好殺  信無誠實  不與而取  好犯人婦。

     逞心犯戒  迷惑於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覺是  不當念惡  愚近非法  久自燒沒。

     若信布施  欲揚名譽  貪人虛飾  非入淨定。

     一切斷欲  截意根源  晝夜守一  必入定意。

     著欲爲塵  從染塵漏  不染不行  淨而離愚。

     見彼自侵  常內自省  行漏自欺  漏盡無垢。

     火莫熱於婬  捷莫疑於怒 網莫密於癡  愛流駃於河。

     [一]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衆人盡樂惡  唯佛淨無穢。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世間皆無常  佛無我所有。

     注: [一]巴本缺次二章. ******************** [一]奉持品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好經道者  不競於利  有利無利  無欲不惑。

     常愍好學  正心以行  權懷寶慧  是謂爲道. 所謂智者  不必辯言  無恐無懼  守善爲[二]智.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雖素少聞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忘  可謂奉法. [三]所謂長老  不必年耆  形熟髮白  惷愚而已. 謂懷諦法  [四]順調慈仁  明逹清潔  是爲長老. 所謂端正  非色如華  慳嫉虛飾  言行有違. 謂能捨惡  根原已斷  慧而無恚  是謂端正. [五]所謂沙門  非必除髮  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注: [一]晉本品第同.秦本沙門品第十二.宋本同品第十一.巴本奉持品第十九. [二]晉本次接所謂長老章. [三]秦本次二章入沙門品.第二章首二句雲.謂捨罪福.淨修梵行. [四]原刻作損.今依麗刻及晉本改. [五]秦本次二章入沙門品. ******************** [一]謂能止惡  恢廓弘道  息心滅意  是爲沙門. 所謂比丘  非時乞食  邪行望彼  稱名而已. 謂捨罪福  淨修梵行  慧能破惡  是爲比丘. 所謂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淨  外順而已. 謂心無爲  內行清虛  此彼寂滅  是爲仁明. 所謂有道  非救一物  普濟天下  無害爲[二]道。

     戒衆不言  我行多誠  得定意者  要由閉損。

     意解求安  莫習凡夫  使給未盡  莫能得脫。

     [三]道行品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爲極妙。

     八直最上道  四諦爲法迹 [四]不婬行之尊  施燈必得明。

     是道[五]無復畏  見淨乃度世 此能壞魔兵  力行滅邪苦。

     注: [一]秦本此句在章末雲.麤結不興. [二]秦本次有一頌半雲.奉持法者.不以多言.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道不忘.是爲奉法. [三]晉本品第同.秦本道品第十三.宋本正道品第十二.巴本道品第二十. [四]秦本末二句雲.是道名無爲以錠滅愛冥.又有一章雲.道爲八直妙.聖諦四句上.無欲法之最.明眼二足尊. [五]秦本雲無有餘. ******************** 我已開正道  爲大現異明 已聞當自行  行乃解邪縛。

     [一]生死非常苦  能觀見爲慧 欲離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生死非常空  能觀見爲慧 欲離一切苦  但當勤行道。

     起時當卽起  莫如愚覆淵 與墮與瞻聚  計疲不進道。

     念應念則正  念不應則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慎言守意正  身不善不行 如是三行除  佛說是得道。

     斷樹無伐[二]本  根在猶復生 除根乃無樹  比丘得泥洹。

     不能斷樹  親戚相戀  貪意自縛  如犢慕乳。

     能斷意本  生死無疆  是爲近道  疾得泥洹。

     [三]貪婬緻老  瞋恚緻病  愚癡緻死  除三得道。

     釋前解後  脫中度彼  一切念滅  無復老死。

     人營妻子  不觀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驟. 注: [一]巴本缺次二章. [二]原刻作木.今依麗刻改. [三]巴本缺次二章. ******************** 父子不救  餘親何望  命盡怙親  如盲守燈. 慧解是意  可修經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遠離諸淵  如風卻雲  已滅思想  是爲知[一]見. 智爲世長  惔樂無爲  知受正教  生死得盡。

     [二]知衆行空  是爲慧見  疲厭世苦  從是道除. 知衆行苦  是爲慧見  疲厭世苦  從是道除. 衆行非身  是爲慧見  疲厭世苦  從是道除. 吾語汝法  愛箭爲射  宜以自朂  受如來言。

     吾爲都已除  往來生死盡 非一情以解  所演爲道眼. 駃流注于海  [三]潘水漾疾滿 故爲智者說  可趣服甘露. 前未聞法輪  轉爲哀衆生 於是奉事者  禮之度三有. 三念可念善  三亦[四]難不善 從念而有行  滅之爲正斷. 注: [一]以下巴本缺.又遠字秦本作慧.末句知字同. [二]秦本此上有衆行無常一章. [三]秦本作[氵*旛]. [四]秦本作離. ******************** 三定爲轉念  棄猗行無量 得三三窟除  解結可應念。

     知以戒禁惡  思惟慧樂念 已知世成敗  息意一切解。

     [一]廣衍品第二十九〈十有四章〉 廣衍品者.言凡善惡積小緻大證應章句。

     施安雖小  其報彌大  慧從小施  受見景福。

     施勞於人  而欲望祐  殃咎歸身  自遘廣怨。

     已爲多事  非事亦造  伎樂放逸  惡習日增。

     精進惟行  習是捨非  修身自覺  是爲正習。

     [二]旣自解慧  又多學問  漸進普廣  油酥投水。

     自無慧意  不好學問  凝縮狹小  酪酥投水。

     [三]近道名顯  如高山雪  遠道暗昧  如夜發箭。

     [四]爲佛弟子  常悟自覺 [五]晝夜念佛  惟法思衆。

     注: [一]晉本品第同.巴本雜品第二十一.餘本缺. [二]巴本缺次二章. [三]巴本第三○一頌.又秦本此章入雙要品. [四]次二章巴本第二九六至三○一頌. [五]巴本開次二句爲三頌.下章同. ******************** 爲佛弟子 常悟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