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卷上

關燈
者真人長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夀夀中賢. 注: [一]晉本品第同.秦本信品第十一.宋本正信品第十. [二]原刻作意.今依麗刻及秦本改. ******************** [一]信能得道  法緻滅度  從聞得智 [二]所到有明. 信能度淵  攝爲舩師  精進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爲聖所譽  樂無爲者 一切縛解. 信之與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從是脫淵. 信使戒[三]誠  亦[四]受智慧  在在能行 處處見養。

     比方世[五]利  慧信爲明  是財上寶 家產非常. 欲見諸真  樂聽講法  能捨慳垢 此之爲信. 信能渡河  其福難奪  能禁止盜 野沙門樂。

     無信不習  好剝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揚泥. 賢夫習智  樂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六]令不擾. 信不染他  唯賢與[七]人  可好則學 非好則遠。

     信爲我輿  莫知我載  如大象調 自調最勝。

     注: [一]晉本此章次在後文一切縛解下. [二]秦本此句雲一切縛得解. [三]秦本作成.謂成就也.[四]秦本作夀.謂夀不中夭. [五]原刻作別.今依麗刻及秦本改. [六]秦本作冷. [七]秦本作仁. ******************** 信財戒財  慚愧亦財  聞財施財 慧爲七財. 從信守戒  常淨觀法  慧而利行 奉教不忘. 生有此財  不問男女  終己不貧 賢者識真。

     [一]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 戒慎品者.授與善道.禁制[二]邪非.後無所悔也。

     人而常清  奉律至終  淨修善行  如是戒成。

     慧人護戒  福緻三寶  名聞得利  後上天樂. 常見法處  護戒爲明  得成真見  輩中吉祥. 持戒者安  令身無惱  夜臥恬淡  寤則常歡。

     修戒布施  作福爲福  從是適彼  常到安處。

     何終爲善  何善安止  何爲人寶  何盜不取. 戒終老安  戒善安止  慧爲人寶  福盜不取。

     注: [一]晉本品第同.秦本戒品第七.宋本正信品第十. [二]此字依麗刻加. ******************** 比丘立戒  守攝諸根  食知自節  悟意令應.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內學上觀  無忘正智. 明哲守戒  內思正智  行道如應  自清除苦。

     蠲除諸垢  盡慢勿生 終身求法  勿暫離聖. 戒定慧解  是當善惟  都已離垢  無禍除有. 着解則度  餘不復生  越諸魔界  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  [一]己常外避  戒定慧行  求滿勿離。

     持戒清淨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覩邪部。

     是往吉處  爲無上道  亦捨非道  離諸魔界。

     [二]惟念品第六〈十有二章〉 惟念品者.守微之始.內思安般.必解道紀。

     出息入息念  具滿諦思惟  從初竟通利  [三]安如佛所說. 注: [一]秦本作比丘. [二]晉本品第同.秦本惟念品第十六.宋本憶念品第十五.道安安般注序雲.安般居十念之一.於五根則念根也.故撰法句者屬惟念品也. [三]秦本作案. ******************** 是則照世間  如雲解月現  起止學思惟  坐臥不廢忘. 比丘立是念  前利後則好  始得終必勝  誓不覩生死. 若現身所念  六更以爲最  比丘常一心  便自知泥洹. 已有是諸念  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  終不得意行. 是隨本行者  如是度愛勞  若能悟意念  [一]知解一心樂 應時等行法  是度[二]生死惱。

     比丘悟意行  當令應是念  諸欲生死棄  爲能作苦際。

     常當聽微妙  自覺悟其意  能覺者爲賢  終始無所會. 以覺意能應  日夜務學行  當解甘露要  令諸漏得盡。

     [三]夫人得善利  乃來自歸佛  是故當晝夜  常念佛法衆. 已知自覺意  是爲佛弟子  常當晝夜念  佛與法及僧.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四]空不願無相  晝夜當念是。

     注: [一]秦本作解脫. [二]秦本作老死地. [三]秦本此頌廣爲三章.次頌同. [四]秦本此句雲.念天安般死. ******************** [一]慈仁品第七〈十有九章〉 慈仁品者.是謂大仁.聖人所履.德普無量。

     爲[二]仁不殺  常能攝身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不殺爲仁  慎言守心  是處不死  所適無[三]患。

     彼亂已整  守以慈仁  見怒能忍  是爲梵行. 至誠安徐  口無麤言  不瞋彼所  是謂梵行。

     垂拱無爲  不害衆生  無所嬈惱  是應梵行. 常以慈哀  淨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少欲好學  不惑於利  仁而不犯  世上所稱。

     仁夀無犯  不興變快  人爲諍擾  慧以嘿安。

     普愛賢友  哀加衆生  常行慈心  所適者安。

     仁儒不邪  安止無憂  上天衞之  智者樂慈。

     注: [一]晉本品第同.秦本學品第八.宋本善行品第七. [二]原刻作人.今依麗刻及晉本改. [三]晉本次接垂拱無爲二章. ******************** 晝夜念慈  心無尅伐  不害衆生  是行無仇。

     不慈則殺  違戒言妄  愚不施與  不觀衆生。

     酒緻失志  爲放逸行  後墮惡道  無修不真。

     履仁行慈  博愛濟衆  有十一譽  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  不見惡夢  天護人愛  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  在所得利  死昇梵天  是爲十一。

     若念慈心  無量不廢  生死漸薄  得利度世。

     仁無亂志  慈最可行  愍傷衆生  此福無量。

     假令盡夀命  勤事天下人 象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一]言語品第八〈十有二章〉 言語品者.所以戒口.發說談論.當用道理。

     惡言罵詈  憍陵蔑人  興起是行 疾怨滋生. 注: [一]晉本品第同.秦本誹謗品第九.宋本語言品第八. ******************** 遜言順辭  尊敬於人  棄給忍惡  疾怨自滅.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斬身  由其惡言. 諍爲少利  如掩失財  從彼緻諍  令意向惡. 譽惡惡所譽  是二俱爲惡 好以口[一]快鬬  是後皆無安. 無道墮惡道  自增地獄苦 遠愚修忍意  念諦則無犯。

     從善得解脫  爲惡不得解 善解者爲賢  是爲脫惡[二]惱. 解自挹損惡  不躁言得中 義說如法說  是言柔輭甘。

     是以言語者  必使己無患 亦不尅衆人  是爲能善言. 言使意投可  亦令得歡喜 不使至惡意  出言衆悉可. 至誠甘露說  如法而無過 諦如義如法  是爲近道立. 說如佛言者  是吉得滅度 爲能作法際  是謂言中上。

     [三]雙要品第九〈二十有二章〉 注: [一]秦本作會. [二]秦本此章末有二句雲.聖賢解不然.如彼愚得解. [三]晉本品第同.秦本雙要品第三十.宋本相應品第二十九.巴本雙品第一. ******************** 雙要品者.兩兩相明.善惡有對.舉義不單。

     [一]心爲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卽言卽行 罪苦自追  車轢于轍. 心爲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卽言卽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二]隨亂意行  拘愚入冥  自大無法  何解善言. 隨正意行  開解清明  不爲妬嫉  愍達善言。

     愠於怨者  未嘗無怨  不愠自除  是道可宗. 不好責彼  務自省身  如有知此  永滅無患。

     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