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五
師子吼言世尊無相定者名大涅槃.是故涅槃名爲無相.以何因緣名爲無相。
善男子 無十相故.何等爲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 如是相故名無相.善男子夫著相者則能生癡.癡故生愛愛故繫縛繫縛故受生生故 有死死故無常.不著相者則不生癡.不生癡故則無有愛無有愛故則無繫縛無繫縛 故則不受生不受生故則無有死無有死故則名爲常.以是義故涅槃名常。
師子吼言 世尊.何等比丘能斷十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比丘時時修習三種相者則斷十相.時時 修習三昧定相.時時修習智慧之相.時時修習捨相.是名三相。
師子吼言世尊.雲何名 爲定慧捨相.定是三昧者一切衆生皆有三昧雲何方言修習三昧.若心在一境則名 ******************** 三昧若更餘緣則不名三昧.如其不定非一切智非一切智雲何名定.若以一行得三 昧者其餘諸行亦非三昧.若非三昧則非一切智.若非一切智雲何名三昧.慧捨二相 亦復如是。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緣於一境得名三昧其餘諸緣不名三昧是義不然. 何以故如是餘緣亦一境故.行亦如是.又言衆生先有三昧不須修者是亦不然.所以 者何言三昧者名善三昧.一切衆生真實未有雲何而言不須修習.以住如是善三昧 中觀一切法名善慧相.不見三昧智慧異相是名捨相.復次善男子.若取色相不能觀 色常無常相是名三昧.若能觀色常無常相是名慧相.三昧慧等觀一切法是名捨相. 善男子如善禦駕駟遲疾得所.遲疾得所故名捨相.菩薩亦爾.若三昧多者則修習慧. 若慧多者則修習三昧.三昧慧等則名爲捨.善男子十住菩薩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 故不得明見佛性.聲聞緣覺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緣不見佛性.諸佛世尊定慧 等故明見佛性了了無礙如觀掌中菴摩勒果.見佛性者名爲捨相.奢摩他者名爲能 ******************** 滅能滅一切煩惱結故.又奢摩他者名曰能調能調諸根惡不善故.又奢摩他者名曰 寂靜能令三業成寂靜故.又奢摩他者名曰遠離能令衆生離五欲故.又奢摩他者名 曰能清能清貪欲瞋恚愚癡三濁法故.以是義故故名定相.毗婆舍那名爲正見亦名 了見名爲能見名曰徧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爲慧.憂畢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 諍又名不觀亦名不行.是名爲捨.善男子奢摩他者有二種一世閒二出世閒.復有二 種一成就二不成就.成就者所謂諸佛菩薩.不成就者所謂聲聞辟支佛等.復有三種 謂下中上.下者謂諸凡夫.中者聲聞緣覺.上者諸佛菩薩.復有四種.一退二住三進四 能大利益.復有五種.所謂五智三昧.何等爲五.一無貪三昧二無過三昧三身意清淨 一心三昧四因果俱樂三昧五常念三昧.復有六種.一觀骨三昧二慈三昧三觀十二 因緣三昧四阿那波那三昧五念覺觀三昧六觀生滅三昧.復有七種.所謂七覺分.一 念覺分二擇法覺分三精進覺分四喜覺分五除覺分六定覺分七捨覺分.復有七種. ******************** 一須陀洹三昧二斯陀含三昧三阿那含三昧四阿羅漢三昧五辟支佛三昧六菩薩 三昧七如來覺知三昧.復有八種.謂八解脫三昧.一色觀色解脫三昧二內無色相外 觀色解脫三昧三淨解脫身證三昧四空處解脫三昧五識處解脫三昧六無所有處 解脫三昧七非有想非無想處解脫三昧八滅盡定解脫三昧.復有九種.所謂九次第 定.四禪四空及滅盡定三昧.復有十種.所謂十一切處三昧.何等爲十.一地一切處三 昧二水一切處三昧三風一切處三昧四青一切處三昧五黃一切處三昧六赤一切 處三昧七白一切處三昧八空一切[一]處三昧九識一切處三昧十無所有一切處三昧.
復有無數種.所謂諸佛菩薩.善男子是名三昧相.善男子慧有二種一世閒二出世閒.
復有三種一般若二毗婆舍那三闍那.般若者名一切衆生.毗婆舍那者一切聖人.闍
那者諸佛菩薩.又般若者名爲別相毗婆舍那名爲總相闍那者名爲破相.復有四種.
所謂觀四真諦.善男子爲三事故修奢摩他.何等爲三.一不放逸故二莊嚴大智故三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得自在故.復爲三事故修毗婆舍那.何等爲三.一爲觀生死惡果報故二爲欲增長諸
善根故三爲破一切諸煩惱故。
師子吼言世尊.如經中說若毗婆舍那能破煩惱.何故 復修奢摩他耶。
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煩惱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時則 無煩惱有煩惱時則無智慧.雲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煩惱.善男子譬如明時無暗暗 時無明.若有說言明能破暗無有是處.善男子誰有智慧誰有煩惱而言智慧能破煩 惱.如其無者則無所破.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煩惱爲到故破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 凡夫衆生則應能破.若到故破者初念應破.若初念不破後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則 不到雲何說言智慧能破.若言到與不到而能破者是義不然.復次毗婆舍那破煩惱 者爲獨能破爲伴故破.若獨能破菩薩何故修八正道.若伴故破當知獨則不能破也. 若獨不能伴亦不能.如一盲人不能見色雖伴衆盲亦不能見.毗婆舍那亦復如是.善 男子如地堅性火熱性水溼性風動性.而地堅性乃至風動性非因緣作其性自爾.如 ******************** 四大性煩惱亦爾性自是斷.若是斷者雲何而言智慧能斷.以是義故毗婆舍那決定 不能破諸煩惱.善男子如鹽性鹹令異物鹹.蜜本性甘令異物甘.水本性溼令異物溼. 智慧性滅令法滅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法無滅雲何智慧強能令滅.若言鹽鹹令異 物鹹慧滅亦爾令異法滅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滅故若念念滅雲何而 言能滅他法.以是義故智慧之性不破煩惱.善男子一切諸法有二種滅一性滅二畢 竟滅.若性滅者雲何而言智慧能滅.若言智慧能燒煩惱如火燒物是義不然.何以故 如火燒物則有遺燼.智慧若爾應有餘燼.如斧伐樹破處可見.智慧若爾有何可見.慧 若能令煩惱離者如是煩惱應餘處現.如諸外道離六大城拘屍那現.若是煩惱不餘 處現則知智慧不能令離.善男子一切諸法性若自空誰能令生誰能令滅.異生異滅 無造作者.善男子若修習定則得如是正知正見.以是義故我經中說若有比丘修習 定者能見五陰出滅之相.
善男子 無十相故.何等爲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 如是相故名無相.善男子夫著相者則能生癡.癡故生愛愛故繫縛繫縛故受生生故 有死死故無常.不著相者則不生癡.不生癡故則無有愛無有愛故則無繫縛無繫縛 故則不受生不受生故則無有死無有死故則名爲常.以是義故涅槃名常。
師子吼言 世尊.何等比丘能斷十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比丘時時修習三種相者則斷十相.時時 修習三昧定相.時時修習智慧之相.時時修習捨相.是名三相。
師子吼言世尊.雲何名 爲定慧捨相.定是三昧者一切衆生皆有三昧雲何方言修習三昧.若心在一境則名 ******************** 三昧若更餘緣則不名三昧.如其不定非一切智非一切智雲何名定.若以一行得三 昧者其餘諸行亦非三昧.若非三昧則非一切智.若非一切智雲何名三昧.慧捨二相 亦復如是。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緣於一境得名三昧其餘諸緣不名三昧是義不然. 何以故如是餘緣亦一境故.行亦如是.又言衆生先有三昧不須修者是亦不然.所以 者何言三昧者名善三昧.一切衆生真實未有雲何而言不須修習.以住如是善三昧 中觀一切法名善慧相.不見三昧智慧異相是名捨相.復次善男子.若取色相不能觀 色常無常相是名三昧.若能觀色常無常相是名慧相.三昧慧等觀一切法是名捨相. 善男子如善禦駕駟遲疾得所.遲疾得所故名捨相.菩薩亦爾.若三昧多者則修習慧. 若慧多者則修習三昧.三昧慧等則名爲捨.善男子十住菩薩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 故不得明見佛性.聲聞緣覺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緣不見佛性.諸佛世尊定慧 等故明見佛性了了無礙如觀掌中菴摩勒果.見佛性者名爲捨相.奢摩他者名爲能 ******************** 滅能滅一切煩惱結故.又奢摩他者名曰能調能調諸根惡不善故.又奢摩他者名曰 寂靜能令三業成寂靜故.又奢摩他者名曰遠離能令衆生離五欲故.又奢摩他者名 曰能清能清貪欲瞋恚愚癡三濁法故.以是義故故名定相.毗婆舍那名爲正見亦名 了見名爲能見名曰徧見名次第見名別相見.是名爲慧.憂畢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 諍又名不觀亦名不行.是名爲捨.善男子奢摩他者有二種一世閒二出世閒.復有二 種一成就二不成就.成就者所謂諸佛菩薩.不成就者所謂聲聞辟支佛等.復有三種 謂下中上.下者謂諸凡夫.中者聲聞緣覺.上者諸佛菩薩.復有四種.一退二住三進四 能大利益.復有五種.所謂五智三昧.何等爲五.一無貪三昧二無過三昧三身意清淨 一心三昧四因果俱樂三昧五常念三昧.復有六種.一觀骨三昧二慈三昧三觀十二 因緣三昧四阿那波那三昧五念覺觀三昧六觀生滅三昧.復有七種.所謂七覺分.一 念覺分二擇法覺分三精進覺分四喜覺分五除覺分六定覺分七捨覺分.復有七種. ******************** 一須陀洹三昧二斯陀含三昧三阿那含三昧四阿羅漢三昧五辟支佛三昧六菩薩 三昧七如來覺知三昧.復有八種.謂八解脫三昧.一色觀色解脫三昧二內無色相外 觀色解脫三昧三淨解脫身證三昧四空處解脫三昧五識處解脫三昧六無所有處 解脫三昧七非有想非無想處解脫三昧八滅盡定解脫三昧.復有九種.所謂九次第 定.四禪四空及滅盡定三昧.復有十種.所謂十一切處三昧.何等爲十.一地一切處三 昧二水一切處三昧三風一切處三昧四青一切處三昧五黃一切處三昧六赤一切 處三昧七白一切處三昧八空一切
師子吼言世尊.如經中說若毗婆舍那能破煩惱.何故 復修奢摩他耶。
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煩惱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時則 無煩惱有煩惱時則無智慧.雲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煩惱.善男子譬如明時無暗暗 時無明.若有說言明能破暗無有是處.善男子誰有智慧誰有煩惱而言智慧能破煩 惱.如其無者則無所破.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煩惱爲到故破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 凡夫衆生則應能破.若到故破者初念應破.若初念不破後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則 不到雲何說言智慧能破.若言到與不到而能破者是義不然.復次毗婆舍那破煩惱 者爲獨能破爲伴故破.若獨能破菩薩何故修八正道.若伴故破當知獨則不能破也. 若獨不能伴亦不能.如一盲人不能見色雖伴衆盲亦不能見.毗婆舍那亦復如是.善 男子如地堅性火熱性水溼性風動性.而地堅性乃至風動性非因緣作其性自爾.如 ******************** 四大性煩惱亦爾性自是斷.若是斷者雲何而言智慧能斷.以是義故毗婆舍那決定 不能破諸煩惱.善男子如鹽性鹹令異物鹹.蜜本性甘令異物甘.水本性溼令異物溼. 智慧性滅令法滅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法無滅雲何智慧強能令滅.若言鹽鹹令異 物鹹慧滅亦爾令異法滅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滅故若念念滅雲何而 言能滅他法.以是義故智慧之性不破煩惱.善男子一切諸法有二種滅一性滅二畢 竟滅.若性滅者雲何而言智慧能滅.若言智慧能燒煩惱如火燒物是義不然.何以故 如火燒物則有遺燼.智慧若爾應有餘燼.如斧伐樹破處可見.智慧若爾有何可見.慧 若能令煩惱離者如是煩惱應餘處現.如諸外道離六大城拘屍那現.若是煩惱不餘 處現則知智慧不能令離.善男子一切諸法性若自空誰能令生誰能令滅.異生異滅 無造作者.善男子若修習定則得如是正知正見.以是義故我經中說若有比丘修習 定者能見五陰出滅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