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關燈
漢 不如知法忍功德 百千萬分不及一. 持忍菩薩得清淨 三十二相到彼岸 一切衆生悉愛樂 聞法信受而調伏. 或有衆生以栴檀 塗菩薩身爲供養 或有持火徧燒然 行平等心無瞋喜. 大智菩薩持是忍 或爲緣覺及聲聞 乃至世間諸衆生 悉皆迴向佛菩提. 譬如世間貪五欲 甘忍三塗無邊苦 菩薩爲求佛菩提 今何不勤持忍辱. 割截首足劓耳鼻 禁縛捶拷諸楚毒 如是苦惱悉能忍 是住忍辱波羅蜜。

     出法品第三十一 持戒當得高名稱 亦復證得三摩地 持戒爲利諸衆生 後當證於佛菩提. 心重緣覺及聲聞 及見破戒說他過 雖實持戒爲菩提 是名持戒行五欲. 欲證菩提功德法 持戒具足行利樂 若行毀破於屍羅 是則滅壞於菩提. 菩薩雖樂受五欲 歸命佛法及聖衆 念我當證一切智 是住屍羅波羅蜜. 菩薩經歷俱胝劫 奉行十善無間斷 心樂緣覺及羅漢 是犯波羅夷重罪. ******************** 持戒迴向佛菩提 而不作念求自益 但念利他諸衆生 是則持戒波羅蜜. 菩薩若行諸佛道 於衆生離種種相 不見破戒諸過患 此爲最上善持戒. 菩薩要離於諸相 無我無人及夀者 不著戒相及行相 是則持戒之殊勝. 如是具足而持戒 一切無礙無分別 頭目手足施無悋 一切所愛皆無著. 了知法本空無我 乃於此身無戀著 況外財物而不捨 及彼非處而嫉妒. 於內外施生我慢 是菩薩病非爲施 或起嫉妬生鬼趣 或得爲人處貧賤. 知彼衆生貧賤因 菩薩發心恆布施 施如四洲草木數 如是廣大亦無相. 大智菩薩行施已 復念三有諸衆生 菩薩亦爲彼衆生 悉皆迴向於菩提. 如是行施無所著 亦復不求於果報 名大智者爲一切 施因雖少果無量. 乃至三有諸衆生 一切皆以尊重施 如供養佛及菩薩 緣覺聲聞之功德. 大智菩薩以方便 用彼施福行迴向 當令一切衆生類 皆悉證得無上覺. 如假瑠璃寶大聚 不及一真瑠璃寶 迴施世間一切衆 不及迴施無上覺. ******************** 菩薩行施於世間 不作我慢無所愛 修行而得大增長 如月離障出雲[一]中。

     善護品第三十二 菩薩布施濟貧乏 令得富盛度苦惱 果報永滅餓鬼趣 及得斷除諸煩惱. 持戒遠離畜生趣 捨八非念得正念 忍辱當得最上色 如金世間悉愛樂. 精進善法獲無邊 所有功德不可盡 修行禪定離五欲 從等持得神通明. 智獲無邊佛法藏 慧了諸法本來因 佛知三界諸過咎 爲轉法輪滅諸[二]苦. 菩薩此法得圓[三]滿 佛刹清淨衆生淨 受持佛種幷法種 聖衆種及一切法. 醫世間病最上師 以智慧說菩提方 寶德藏有種種藥 令衆生服悉證[四]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注: [一]藏本第五分竟. [二]第六分竟. [三]第七分竟. [四]第八分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