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anclass="h">[二]地當作業.
[三]勿當作當.
[四]此句當作爲舍歸依洲渚等.
[五]據藏本得當作解.
[六]生當作諍.
********************
如實品第十六
東方虛空界無邊 南西北方亦如是 乃至上下及四維 無種種相無分別.
過去未來及現在 一切佛法及聲聞 一切如[一]實不可得 不可得故無分別。
菩薩樂求如是法 應行方便般若行 離種種相卽菩提 菩薩離此無由證. 如鳥能飛百由旬 折翅翼故飛無半 忉利天[二]及閻浮人 忘失般若故自墜.
難修前五波羅蜜 經多俱胝那由劫 復以廣大願資持 離方便墮聲聞位.
樂行佛智心平等 猶如父母觀一切 當行利益及慈悲 常宣善輭妙言教。
不退地祥瑞品第十七 此品攝普徧光明佛地。
時須菩提瞻仰問 不退菩薩何殊勝 離言聲相雲何說 願佛說彼功德藏. 不住沙門婆羅門 及行十善離三塗 大智離於種種相 如山谷響聲相應. 若欲法無礙行化 一向善說諸言教 行住坐臥四威儀 一念觀心悉通達. 注:[一]實當作性.
[二]及當作至.
********************
三業清淨如白衣 不爲利養故樂法 降魔境界及化他 觀四禪定而不住.
不求名譽無瞋恚 乃至在家塵不染 或爲富貴及脫命 不染纖毫之欲塵.
本來寂靜無所有 男女互相業所緣 若求清淨不退時 當行最上般若行.
求正徧知心柔順 不求二地離邊地 爲法捨命如須彌 是名不退之菩薩。
空品第十八 色受想行識甚深 本來寂靜而無相 如海之深杖莫測[一]得般若藴亦如是.
菩薩知此甚深法 住真如乘不可染 六塵十二界體空 無藴寧有所得福.
如人思彼染欲境 心著女色如目見 乃至日日心所行 菩薩思覺亦如是.
若多俱胝劫布施 羅漢緣覺持戒者 不如說行般若法 百千萬分不及一.
若菩薩觀般若理 安住說法而無相 迴施一切證菩提 彼三界師無有等.
所說成就而無相 非空非實不可得 若如是行名覺智 得受成就義無邊。
於一念知一切法 信佛所說及他說 演說俱胝那由劫 法界不增亦不減. 注:[一]據藏本得般若藴當作分別測藴.
********************
此[一]得名佛波羅蜜 菩薩於中而說法 如名施已心不著 亦不言證無上覺。
昂誐天姊品第十九 譬如燈光從衆緣 假以膏油芯火等 光非芯火及膏油 非火非芯光不有. 或有菩薩初發心 不求無上菩提果 豈唯不得證菩提 亦復不得寂靜故. 從種生樹及華菓 無種華菓悉皆無 發心不爲佛菩提 修行終遠菩提果. 從種子生麥穀等 彼果非有亦非無 佛菩提果亦如幻 離彼有性及無性. 譬如涓滴水細微 漸次必能盈大器 初心爲求無上果 久修白法終能證. 行空無相無願行 不求寂靜無行相 亦如船師善濟渡 不著兩岸非中流. 菩薩修行無所著 乃得受佛菩提記 若了菩提非所有 此卽是行佛般若. 譬如疾疫飢饉道 菩薩中行無怖畏 後人知已悉往來 得無苦惱如微塵。
善解方便品第二十 菩薩奉行佛般若 了知本來藴不生 佛法衆生界悉空 以空三昧起悲智. 注:[一]據藏本得當作唯.
********************
如人有德力最勝 善解一切幻化法 乃至器仗及工巧 而能一向爲世間.
彼人父母妻及子 遊行遠路多寃中 是人勇猛衆所知 安樂還家無怖畏.
大智菩薩爲衆生 安住第一三摩地 降伏四魔離二乘 亦復不求佛菩提.
譬如虛空無所有 風水[一]火地皆依住 世間衆生得快樂 虛空無意住非住.
菩薩住空亦如是 現於世間種種相 以衆生智及願力 非彼寂靜非空故.
若菩薩行大智時 住空寂靜三摩
菩薩樂求如是法 應行方便般若行 離種種相卽菩提 菩薩離此無由證. 如鳥能飛百由旬 折翅翼故飛無半 忉利天
不退地祥瑞品第十七 此品攝普徧光明佛地。
時須菩提瞻仰問 不退菩薩何殊勝 離言聲相雲何說 願佛說彼功德藏. 不住沙門婆羅門 及行十善離三塗 大智離於種種相 如山谷響聲相應. 若欲法無礙行化 一向善說諸言教 行住坐臥四威儀 一念觀心悉通達. 注:
空品第十八 色受想行識甚深 本來寂靜而無相 如海之深杖莫測
於一念知一切法 信佛所說及他說 演說俱胝那由劫 法界不增亦不減. 注:
昂誐天姊品第十九 譬如燈光從衆緣 假以膏油芯火等 光非芯火及膏油 非火非芯光不有. 或有菩薩初發心 不求無上菩提果 豈唯不得證菩提 亦復不得寂靜故. 從種生樹及華菓 無種華菓悉皆無 發心不爲佛菩提 修行終遠菩提果. 從種子生麥穀等 彼果非有亦非無 佛菩提果亦如幻 離彼有性及無性. 譬如涓滴水細微 漸次必能盈大器 初心爲求無上果 久修白法終能證. 行空無相無願行 不求寂靜無行相 亦如船師善濟渡 不著兩岸非中流. 菩薩修行無所著 乃得受佛菩提記 若了菩提非所有 此卽是行佛般若. 譬如疾疫飢饉道 菩薩中行無怖畏 後人知已悉往來 得無苦惱如微塵。
善解方便品第二十 菩薩奉行佛般若 了知本來藴不生 佛法衆生界悉空 以空三昧起悲智.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