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中

關燈
宋西天譯經三藏明教大師法賢奉詔譯 現世品第十二 如母愛[一]子子疾病 當[二]令父母心憂惱 十方諸佛般若生 般若[三]攝受亦復爾. 過現未來三世佛 徧十方界亦復然 皆從佛母般若生 衆生心行無不攝. 如是世間諸如[四]來 乃至覺觀及羅漢 迨及般若波羅蜜 皆一味法離分別. 過現大智諸菩薩 各各住此法空行 彼諸菩薩如實已 是故如來名作佛. [五]般若園林華菓盛 佛依止故甚適悅 十力諸根等淨衆 乃至聲聞衆圍繞. 般若波羅蜜高山 十力諸佛而依止 三塗衆生悉救度 度已不起衆生相. 師子依山而大吼 諸獸聞已皆恐懼 人師子依般若吼 外道邪魔悉驚怖. 如日千光住虛空 普照大地諸相現 法王住般若亦然 說度愛河之妙法。

     [六]色無相以受無相 乃至想行亦復然 識亦如是五法同 是法無相佛佛說. 注: [一]據藏本此句子母兩字互倒. [二]原刻作今.今依麗刻改. [三]攝受當作護念. [四]來當作性. [五]藏本缺此頌.又次下四頌經文未詳. [六]此下兩頌當入次品. ******************** 起虛空見衆生相 虛空無相不可得 佛說法法非相應 不說非有非無相. 不思議品第十三 若如是見一切法 一切我見悉皆捨 佛行法及聲聞等 皆從般若而成就。

     如王不行於國邑 所有王務而自辦 菩薩離相依般若 自然獲佛功德法。

     譬喻品第十四 [一]若菩薩發堅固心 修行最上般若行 [二]超過聲聞緣覺地 速能證得佛菩提。

     如人欲渡於大海 所乘船舫忽破壞 不依草木命不全 若得依附達彼岸. 若人不發堅信心 依於般若求解脫 溺輪迴海無出期 處生老死常苦惱. 若有信心持般若 解有無性見真如 是人獲福智有財 速證最上佛菩提. 如人擔水用壞器 知不堅牢速破壞 若用堅牢器盛水 而無破壞無憂怖. 不見具信諸菩薩 遠般若行求退墮 能發信心持般若 證大菩提超二地. 未有商人欲入海 不造堅固大船舫 依堅固船無怖畏 獲多珍寶到彼岸. 注: [一]此頌當屬前品. [二]原刻作起.今依麗刻改. ******************** 信心菩薩亦如是 離般若行遠菩提 若修最上大智行 當得無上菩提果. 如[一]百歲人復病患 是人不能自行立 若得左右扶侍者 隨意行往無所怖. 菩薩般若力微劣 往菩提岸不能到 兼行最上方便行 得佛菩提無罣礙。

     天品第十五 所有菩薩住初[二]地 發信心行般若行 爲求無上菩提故 親近善友及智者. 大智功德雲何獲 當從般若波羅蜜 如是一切諸佛法 功德皆從善友得. 修行六度般若行 一一迴施於菩提 佛藴非有不可求 [三]勿爲初地如是說. 菩薩修行功德海 [四]救度世間無度者 求菩提意離顛倒 說最上法如電光. 發於最上菩提心 不求名稱不瞋恚 離藴識界及三乘 不退不動不可取. 於如是法得無礙 達甚深理離妄想 聞般若信及化他 知此菩薩住不退. 彼甚深法佛難知 無有人[五]得不可得 爲利益故證菩提 此非初心衆生知. 衆生愚癡復盲冥 樂住世間求境界 法無所住無取得 從無所住[六]生世間。

     注: [一]據藏本百當作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