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西天譯經三藏明教大師法賢奉詔譯
行品第一
爾時世尊爲令四衆各得歡喜說是般若波羅蜜經使獲利樂.卽說伽陀曰.
所有菩薩爲世間 滅除蓋障煩惱垢 發淨信心住寂靜 當行智度彼岸行.
諸江河流閻浮提 華果藥草皆得潤 龍王主住無熱池 彼龍威力流江河.
亦如佛子聲聞等 說法教他方使說 樂最聖行求果報 此諸如來勝威德。
雲何佛說此法[二]眼 令諸弟子如佛學 自證教他及方便 此亦佛力非自力。
最上般若不可[三]知 非心可知非菩提 如是聞已不驚怖 彼菩薩行知佛智。
色受想行識皆無 不著纖塵無[四]處所 彼若不住一切法 行無[五]受想得菩提.
菩薩若求出家智 照見五藴無實相 知此[六]不求於寂靜 彼是菩薩之行智.
復此雲何智所得 照見一切法皆空 不著不驚照見時 自覺覺他諸菩薩.
注:
[一]原刻譯號首無宋字.藏下有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八字.師下有臣字.今悉改正.次二卷同.
[二]據藏本眼當作相.
[三]知當作得.
[四]處所當作所住.
[五]受想當作攝受.
[六]不求於寂靜當作不觸證涅槃.次後同.
********************
色受想行及識藴 是藴見行而不知 菩薩照見藴皆空 行無相化不著句.
無色受想行識等 不行是名無相行 若行不得最[一]上智 無相寂靜三摩地。
若菩薩行自寂靜 過去諸佛鹹授記 身苦樂等皆不及 由知[二]因果法本性.
若行於法不可得 行如是行乃佛智 行無所行了知已 是行最上般若行.
彼無所行不可得 愚癡著相謂有無 有無二法皆非實 出此了知乃菩薩。
菩薩若知諸幻化 色受想行識亦然 寂靜行離種種[三]相 此名最上般若行.
善友方便令知覺 使聞佛母不驚怖 惡友同行及化他 壞器盛水非堅牢。
雲何得名爲菩薩 一切樂行皆無著 求佛菩提無所著 是故得名爲菩薩.
雲何得名摩訶薩 得第一義衆生中 斷衆生界諸邪見 是故得名摩訶薩.
大施大慧大威德 佛乘最上而得乘 發菩提心度衆生 是故得名摩訶薩.
幻化四[四]足俱胝數 多人衆前悉截首 一切世界皆幻化 菩薩知已得無怖.
色受想行識纏縛 知不實已不求解 行菩提心無所[五]著 此名最上諸菩薩。
注:
[一]據藏本上當作堅.
[二]因果衍文.
[三]相當作想.次後同.
[四]據藏本足當作衢.
[五]著當作懼.
********************
雲何得名爲菩[一]薩 乘大乘行度衆生 大乘體相如虛空 菩薩由得安隱樂.
大乘之乘不可得 乘涅槃往諸方所 行已不見如火滅 是故名爲入涅槃.
菩薩所行不可得 初後現在三清淨 清淨無[二]畏無戲論 是行最上般若行。
大智菩薩行行時 發大慈悲爲衆生 爲已不起衆生相 是行最上般若行.
菩薩起念爲衆生 修諸[三]苦行有苦相 是有我相衆生相 此非最上般若行.
知自及諸衆生等 乃至諸法亦復然 生滅無二無分別 是行最上般若行.
乃至所說世界等 名離一切生滅法 最上無比甘露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