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要第二輯校例
關燈
小
中
大
一.是輯各書校歴三周.一刻校.二譯校.三類校。
二.刻校取南宋後思溪版藏經爲底本.勘以北宋福州版及高麗新雕版.訛文奪字. 皆訂正註明。
註中稱底本曰原刻.勘本曰北宋刻.麗刻。
三.譯校取原本及異譯本對照。
(一)頌文有原本可勘者.〈如莊嚴經論等〉依原本斷章 記數。
(二)牒文有原本可勘者.〈如俱舍論〉依原本標線區分。
(三)譯義特殊於原本異 譯本者.摘註備考。
註中稱巴利文原本曰巴本.梵文原本曰梵本.漢文異譯曰某代 本.某家本.〈依譯人時代名字省稱〉西藏文異譯曰藏本.並舉諸本曰二本三本等。
四.類校取有關義解之異籍參證。
(一)分疏本文.如律攝中戒本.百論中修妬路等. 皆區別提行。
(二)剖析章句.如金剛華嚴等經.菩提行俱舍等論.皆旁加科段。
(三) 闡明略義.如寶德藏經註出所攝五分般若之處.〈註五分印本某頁某行〉佛地經論註出 所據戒賢釋論之文.〈註戒賢論同或缺〉成實論註出成實宗所立之章門.〈依大乘義章註某〉 ******************** 章某段)俱舍論註出薩婆多解難之餘義。
〈依順正理論註某卷雲雲〉 五.譯校類校依據之資料如次。
(一)Hphags-pas/es-rab-kyi pha-rol-tu phyin-pa sdud-pa tshigs-su bcad-pa. 西藏譯.聖般若波羅蜜攝頌.奈旦新版大藏經本。
(二)大般若經第五分十卷. 唐玄奘譯.內院藏要第一輯印本。
上二種.寶德藏 般若經校勘用。
(三)Vajra-cchedika^. 梵文.能斷金剛經.馬氏MaxMuller校印本。
(四)Hphags-pa s/es-rab-kyipha-rol-tuphyin-pardo-rjegcod-pashes- bya-batheg-pachen-pohimdo. 西藏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大乘經.奈旦 大藏本。
(五)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金陵刻經處刻本.次均同。
(六)同經一卷. 元魏菩提流支譯。
******************** (七)同經一卷. 陳真諦譯。
(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隋笈多譯。
(九)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唐義淨譯。
(一○)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 無著造.隋達磨笈多譯.內院刻本。
上 八種.能斷金剛經校勘用。
(一一)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九卷.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金 陵刻經處刻本。
華嚴經迴向品校勘用。
(一二)Hphags-pablo-grosmi-zad-pasbstan-pashes-bya-batheg-pa chen-pohimdo. 西藏譯.聖無盡意所說大乘經.奈旦大藏本。
無盡意菩薩經 校勘用。
(一三)Hphags-padri-ma-med-pargrags-pas bstan-pa shes-bya-ba theg-pachen-pohimdo.西藏譯.聖無垢稱所說大乘經.奈旦大藏本。
******************** (一四)佛說維摩詰經二卷. 吳支謙譯.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本。
(一五)說無垢稱經六卷. 唐玄奘譯.內院刻本。
上三種.維摩詰經校勘用。
(一六)Di^gha-Nika^ya.Vol.II. 巴利文.長部.第二卷.巴利聖典協會校印本。
(一七)佛說七佛經一卷. 宋法天譯.頻伽大藏本.次均同。
(一八)毗婆屍佛經二卷. 宋法天譯。
(一九)佛般泥洹經二卷. 晉白法祖譯。
(二〇)大般涅槃經三卷. 東晉法顯譯。
(二一)般泥洹經二卷. 東晉失譯。
(二二)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二卷. 宋施護等譯。
(二三)佛說人仙經一卷. 宋法賢譯。
上八種.長阿含經第一分校勘用。
(二四)Dhammapada. 巴利文.法句經.巴利聖典協會校印本。
(二五)出曜經三十卷. 姚秦竺佛念譯.頻伽大藏本.次均同。
******************** (二六)法句譬喻經四卷. 晉法炬等譯。
(二七)法集要頌經四卷. 法救集.宋天息災譯。
上四種.法句經校勘用。
(二八)Pa^timokkha. 巴利文.別解脫經.閔氏Minayev校印本。
四分戒 本校勘用。
(二九)彌沙塞部五分律卷一之十. 劉宋佛陀什等譯.頻伽大藏本。
五分戒本 校勘用。
(三〇)So-sorthar-bahimdo. 西藏譯.別解脫經.奈旦大藏本。
有部戒經校 勘用。
(
二.刻校取南宋後思溪版藏經爲底本.勘以北宋福州版及高麗新雕版.訛文奪字. 皆訂正註明。
註中稱底本曰原刻.勘本曰北宋刻.麗刻。
三.譯校取原本及異譯本對照。
(一)頌文有原本可勘者.〈如莊嚴經論等〉依原本斷章 記數。
(二)牒文有原本可勘者.〈如俱舍論〉依原本標線區分。
(三)譯義特殊於原本異 譯本者.摘註備考。
註中稱巴利文原本曰巴本.梵文原本曰梵本.漢文異譯曰某代 本.某家本.〈依譯人時代名字省稱〉西藏文異譯曰藏本.並舉諸本曰二本三本等。
四.類校取有關義解之異籍參證。
(一)分疏本文.如律攝中戒本.百論中修妬路等. 皆區別提行。
(二)剖析章句.如金剛華嚴等經.菩提行俱舍等論.皆旁加科段。
(三) 闡明略義.如寶德藏經註出所攝五分般若之處.〈註五分印本某頁某行〉佛地經論註出 所據戒賢釋論之文.〈註戒賢論同或缺〉成實論註出成實宗所立之章門.〈依大乘義章註某〉 ******************** 章某段)俱舍論註出薩婆多解難之餘義。
〈依順正理論註某卷雲雲〉 五.譯校類校依據之資料如次。
(一)Hphags-pas/es-rab-kyi pha-rol-tu phyin-pa sdud-pa tshigs-su bcad-pa. 西藏譯.聖般若波羅蜜攝頌.奈旦新版大藏經本。
(二)大般若經第五分十卷. 唐玄奘譯.內院藏要第一輯印本。
上二種.寶德藏 般若經校勘用。
(三)Vajra-cchedika^. 梵文.能斷金剛經.馬氏MaxMuller校印本。
(四)Hphags-pa s/es-rab-kyipha-rol-tuphyin-pardo-rjegcod-pashes- bya-batheg-pachen-pohimdo. 西藏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大乘經.奈旦 大藏本。
(五)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金陵刻經處刻本.次均同。
(六)同經一卷. 元魏菩提流支譯。
******************** (七)同經一卷. 陳真諦譯。
(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隋笈多譯。
(九)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唐義淨譯。
(一○)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 無著造.隋達磨笈多譯.內院刻本。
上 八種.能斷金剛經校勘用。
(一一)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九卷.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金 陵刻經處刻本。
華嚴經迴向品校勘用。
(一二)Hphags-pablo-grosmi-zad-pasbstan-pashes-bya-batheg-pa chen-pohimdo. 西藏譯.聖無盡意所說大乘經.奈旦大藏本。
無盡意菩薩經 校勘用。
(一三)Hphags-padri-ma-med-pargrags-pas bstan-pa shes-bya-ba theg-pachen-pohimdo.西藏譯.聖無垢稱所說大乘經.奈旦大藏本。
******************** (一四)佛說維摩詰經二卷. 吳支謙譯.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本。
(一五)說無垢稱經六卷. 唐玄奘譯.內院刻本。
上三種.維摩詰經校勘用。
(一六)Di^gha-Nika^ya.Vol.II. 巴利文.長部.第二卷.巴利聖典協會校印本。
(一七)佛說七佛經一卷. 宋法天譯.頻伽大藏本.次均同。
(一八)毗婆屍佛經二卷. 宋法天譯。
(一九)佛般泥洹經二卷. 晉白法祖譯。
(二〇)大般涅槃經三卷. 東晉法顯譯。
(二一)般泥洹經二卷. 東晉失譯。
(二二)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二卷. 宋施護等譯。
(二三)佛說人仙經一卷. 宋法賢譯。
上八種.長阿含經第一分校勘用。
(二四)Dhammapada. 巴利文.法句經.巴利聖典協會校印本。
(二五)出曜經三十卷. 姚秦竺佛念譯.頻伽大藏本.次均同。
******************** (二六)法句譬喻經四卷. 晉法炬等譯。
(二七)法集要頌經四卷. 法救集.宋天息災譯。
上四種.法句經校勘用。
(二八)Pa^timokkha. 巴利文.別解脫經.閔氏Minayev校印本。
四分戒 本校勘用。
(二九)彌沙塞部五分律卷一之十. 劉宋佛陀什等譯.頻伽大藏本。
五分戒本 校勘用。
(三〇)So-sorthar-bahimdo. 西藏譯.別解脫經.奈旦大藏本。
有部戒經校 勘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