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中

關燈
地 此中不見一切相 亦復不見彼非相. 菩薩行此解脫門 非求寂靜非行相 如鳥飛空而往來 非住虛空非住地. 亦如有人習射法 習之不住經多歲 射法久習得盡妙 一一箭發無不中. 最上般若行亦爾 修習智慧及方便 直至衆善悉圓滿 方獲最上神通力. 若苾芻證神通力 現神變化住虛空 行住坐臥四威儀 經俱胝劫不退倦. 住空菩薩亦如是 修無相行到彼岸 行種種行現世間 經俱胝劫不退倦. 如人經險遇大風 二手持蓋心專注 是人怖險不能行 直至無風乃前進. 注: [一]原刻作大.今依麗刻改. ******************** 大智菩薩住大悲 智慧方便爲二手 執空無相願法蓋 見法不住於寂靜. 如人求寶往寶洲 獲寶安隱而還家 是人心足而快樂 豈有眷屬心苦惱. 詣空寶洲亦如是 獲得根力禪定寶 菩薩不住歡喜心 令諸衆生離苦惱. 商人爲利悉所經 聚落國城諸裡巷 雖達寶所亦非住 大智善道而復還. 大智菩薩悉了知 聲聞緣覺解脫智 乃至佛智亦非住 何況行彼有爲道. 大智菩薩爲世間 住空無相願三昧 若得寂靜無所著 乃可得知於無爲. 譬如人生人未識 稱其名故衆乃知 菩薩若行解脫門 於解脫門衆知識. 菩薩聞彼甚深法 而於諸根悉照明 住[一]空無相無願法 無退無思無授[二]記。

     觀於三界如夢幻 不求聲聞緣覺地 如佛說法爲世間 名不退地應授記. [三]知諸衆生墮三塗 發願刹那滅惡道 以真實力滅火藴 名不退地應授記. 諸惡宿曜及鬼神 作種種疫惱世間 真實願力悉滅除 無我能作應授記。

     魔業品第二十一 注: [一]原刻作於.今依麗刻改. [二]藏本第四分竟. [三]據藏本雲夢中知. ******************** 我得授記非能所 是實願力得增長 若見授記及能所 是名執著及少智. 菩薩有執魔卽知 現親友相來嬈惱 或作父母七代人 言汝名此佛可證. 魔所現作無數相 皆雲愍汝作利樂 菩薩聞已有所欣 是名少智魔所著. 或住城隍及聚落 山林曠野寂靜處 自稱己德毀他人 應知少智爲魔作. 雖住城隍聚落中 不求聲聞緣覺證 此心爲度衆生故 我說是名爲菩薩. 五百由旬山險深 共諸惡獸多年住 若見逼迫著我慢 若無分別知菩薩. 菩薩住彼爲世間 得力解脫三摩地 彼著山野寂靜行 此亦知彼魔所作. 雖住城隍及山野 樂佛菩提離二乘 修如是行利世間 一念如秤名菩薩。

     善友品第二十二 有大智者依師學 速疾得證無上覺 亦如良醫除衆患 學從善友心無疑. 菩薩行佛菩提行 依彼善友波羅蜜 此最上地能調伏 爲二種[一]事證菩提. 過去未來十方佛 行此正道無異路 行佛菩提最上行 說波羅蜜如電光。

     注: [一]據藏本事當作因. ******************** 如彼般若空無相 知諸法相亦如是 了知一切法皆空 此卽名行佛般若. 繫著色欲及飲食 常在輪迴不休息 此愚迷人所見倒 於不實法生實想. 譬如得食疑有毒 以虛妄見而不食 愚人[一]妄心生我想 以我想故有生死. 亦如恆說諸煩惱 於諸煩惱不著相 煩惱清淨俱無有 如是菩薩知般若。

     如閻浮提諸衆生 皆發無上菩提心 多千俱胝劫布施 迴施一切證菩提. 若復有人於一日 奉行最上般若行 千俱胝施不及一 行般若功無爲故. 菩薩大悲行般若 度衆生故不起想 恆行乞食於國城 是得一切名大智. 菩薩欲度於人天 乃至三塗極苦衆 皆令速到於彼岸 晝夜勤行於般若. 如人欲求無價寶 必過大海諸險難 無心忽爾而獲得 憂惱皆除喜無量. 求菩提寶亦如是 勤行般若諸功德 得無取捨無上寶 菩薩速證於菩提。

     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中 注: [一]原刻作忘.今依麗刻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