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泥 愚人處中如風[四]旋 亦如鹿在[五]屋中轉 智者如禽飛虛空.
若不著色無受想 亦無行識乃清淨 如是離諸煩惱垢 解脫名佛大智行.
菩薩如是行大智 得離諸[六]相脫輪迴 如日解脫羅睺障 光明普徧照世間.
火燒草木及樹林 如一切法性清淨 作如是觀亦非觀 如是最上般若[七]行。
稱讚功德品第十 不動地攝願波羅蜜.善慧地攝力波羅蜜伽陀。
帝釋天主問佛言 雲何菩薩行智慧 佛答微塵數藴界 無此藴界之菩薩. 注:[一]此頌當屬前品.
[二]藏本次分竟.
[三]據藏本欲當作名.
[四]旋當作輪.
[五]屋當作途.
[六]相當作著.
[七]藏本第三分竟.
********************
菩薩久行應可知 於俱胝佛作勝緣 新學聞此生邪疑 或不樂求而不學。
又如人行深惡道 忽見邊界牧牛人 心得安隱無賊怖 知去城郭而非遙. 若聞最上般若已 復得樂求佛菩提 如獲安隱得無怖 心超羅漢緣覺地. 譬如人往觀大海 先見大山大樹林 見此所愛祥瑞境 必達大海知非遠. 菩薩若發最上心 聞此般若波羅蜜 雖未授記於佛前 此證菩提亦非遠. 如見春生諸草木 知有華實而非遙 若人手得此般若 得證菩提亦非遠. 亦如女人懷其妊 十月滿足必誕生 菩薩若聞寶德藏 速成正覺之祥瑞。
若行般若波羅蜜 見色非增亦非減 見法非法如法界 不求寂靜卽般若. 行者若不[一]思佛法 不思力足及寂靜 離思非思無相行 是行最上般若行。
魔品第十一 法雲地攝智慧彼岸伽陀。
[二]佛告善現汝諦聽 凡夫聲聞緣覺地 斯卽名爲如來地 一切如一彼無疑.
注:
[一]據藏本思當作分別.
[二]次下二頌半藏本缺.經文亦不詳.
********************
所有稱讚離言說 從彼徧照如來時 乃至成所之作智 住持大金剛佛地.
觀察無相住虛空 應知不斷佛種故。
善現白佛言世尊 雲何菩薩之魔事 佛言菩薩魔事多 我今爲汝略宣說. 有無數魔種種變 當書最上般若時 速離天宮如電滅 來於世間作魔事. 或有示現樂欲說 或不聽受返瞋恨 不說名姓及氏族 如是魔事鹹應知. 愚癡無智無方便 無根寧有枝葉等 聞般若已別求經 如[一]棄全象返求足.
如人先得百味食 或[二]得稻飯爲上味 菩薩先得般若已 棄拾樂求羅漢果.
或爲樂求於利養 心著族姓留種跡 捨彼正法行非法 是魔引入於邪道.
若人聞此最上法 當於法師深信重 法師知魔不應著 身適悅及不適悅.
復有無數種種魔 嬈亂無數苾芻衆 欲求持誦此般若 不能獲得無價寶.
[三]佛母般若實難得 初心菩薩欲樂求 若十方佛而攝受 一切惡魔不能爲。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四]若波羅蜜經卷上
注:
[一]據藏本棄當作得.
[二]得當作求.
[三]藏本兩頌.今略爲一.
[四]原刻尾題波羅蜜經作伽陀.今改正.次二卷同.
********************
稱讚功德品第十 不動地攝願波羅蜜.善慧地攝力波羅蜜伽陀。
帝釋天主問佛言 雲何菩薩行智慧 佛答微塵數藴界 無此藴界之菩薩. 注:
又如人行深惡道 忽見邊界牧牛人 心得安隱無賊怖 知去城郭而非遙. 若聞最上般若已 復得樂求佛菩提 如獲安隱得無怖 心超羅漢緣覺地. 譬如人往觀大海 先見大山大樹林 見此所愛祥瑞境 必達大海知非遠. 菩薩若發最上心 聞此般若波羅蜜 雖未授記於佛前 此證菩提亦非遠. 如見春生諸草木 知有華實而非遙 若人手得此般若 得證菩提亦非遠. 亦如女人懷其妊 十月滿足必誕生 菩薩若聞寶德藏 速成正覺之祥瑞。
若行般若波羅蜜 見色非增亦非減 見法非法如法界 不求寂靜卽般若. 行者若不
魔品第十一 法雲地攝智慧彼岸伽陀。
善現白佛言世尊 雲何菩薩之魔事 佛言菩薩魔事多 我今爲汝略宣說. 有無數魔種種變 當書最上般若時 速離天宮如電滅 來於世間作魔事. 或有示現樂欲說 或不聽受返瞋恨 不說名姓及氏族 如是魔事鹹應知. 愚癡無智無方便 無根寧有枝葉等 聞般若已別求經 如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