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四自.一上緣. 注: [一]三本次半頌開爲三句雲.有色境十二.由上三靜慮.十二欲所行. [二]三本開爲半頌. ******************** 初無色近分. 緣色四.自一. [一]四本及三邊. 唯一緣自境。

     論曰.欲界所繫具有十八.緣欲界境其數亦[二]然.緣色界境唯有十二.除香味六.彼無 境[三]故.緣無色境唯得有三.彼無色等五所緣故。

    說欲界繫已.當說色界繫.初二靜慮 唯有十二.謂除六[四]憂.緣欲界境亦有十[五]二.除香味四餘八自緣.二緣無色.謂法近[六]行. 三四靜慮唯六.謂[七]捨.緣欲界境亦得有[八]六.除香味二餘四自[九]緣.一緣無色.謂法近行。

     說色界繫已.當說無色(一〇)繫.空處近分唯有四種.謂捨.但緣色聲觸法(一一)緣.第四靜慮亦 具有四種.此就許有别緣者說.若執彼地唯總緣下.但有雜緣法意近(一二)行.緣無色界 唯一.謂法.四根本地及上三邊唯一謂法.但緣自境.無色根本不緣下故.彼上三邊 不緣色故.不緣下義如後當辯。

    此意近行通無漏耶。

    頌曰. 十八唯有漏。

     論曰.無意近行通無漏者.故言十八唯是有漏。

    誰成就幾意近行耶。

    謂生欲界.若未 注: [一]三本缺此句頌. [二]三本次牒頌文色十二一語. [三]次牒頌文上三. [四]陳本藏本次牒頌文緣欲. [五]次牒頌文八自. [六]次牒頌文發二緣〔六.〕 [七]次牒頌文欲六. [八]次牒頌文四自. [九]次牒頌文一上緣. (一〇)三本次牒頌文初無色近分. (一一)次牒頌文緣色四.但勘梵藏本無四字. (一二)陳本藏本.次牒頌文自一. ******************** 獲得色界善心成欲一切.初二定八.三四定四.無色界一.所成上界皆不下緣.唯染 汙故.若已獲得色界善心未離欲貪成欲一切.初靜慮十.餘說如前.初靜慮中唯成 四喜.染不緣下香味境故.捨具成六.未至定中善心得緣香味境故.餘隨此理如應 當知。

    若生色界.唯成欲界一捨法近行.謂通果心俱。

    有說如是諸意近行毗婆沙師 隨義而立.然我所見經義有殊.所以者何.非於此地已得離染可緣此境起意近行 故.非有漏喜憂捨三皆近行攝.唯雜染者與意相牽數行所緣是意近行。

    雲何與意 相牽數行。

    或愛或憎或不擇捨.爲對治彼說六恆住.謂見色已不喜不憂心恆住捨 具念正知.廣說乃至知法亦爾.非阿羅漢無有世間緣善法喜.但爲遮止雜染近行 故作是說。

    又卽喜等爲三十六師句.謂爲耽嗜出離依别.此句差别大師說故.耽嗜 依者謂諸染受.出離依者謂諸善受。

    如是所說受有支中應知義門無量差别。

    何緣 不說所餘有支。

    頌曰. ******************** 餘已說當說。

     論曰.所餘有支或有已說或有當說.故此不論.此中識支如先已說.識謂各了别此 卽名意處等.其六處支如先已說.彼識依淨色名眼等.五根等.[一]行有二支業品當說. 愛取二支隨眠品當說。

    此諸緣起略立爲三.謂煩惱業異熟果事應寄外喻顯别功 能.頌曰. 此中說煩惱. 如種復如龍. [二]如草根樹莖. 及如糠裹米. 業如有糠水. 如草藥如華. [三]諸異熟果事. 如成熟飲食。

     論曰.如何此三種等相似。

    如從種子芽葉等生.從煩惱生煩惱業事.如龍鎮池水恆 不竭.煩惱鎮業生續無窮.如草根未拔苗剪剪還生.未拔煩惱根趣滅滅還起.如從 樹莖頻生枝華果.從諸煩惱數起惑業事.如糠裹米能生芽等非獨能生.或得裹業 能感餘生非獨能感.惑如種等應如是[四]知。

    如米有糠能生芽等.業有煩惱能招異熟. 注: [一]陳本卷八. [二]陳本藏本此半頌合爲一句. [三]二本缺此句. [四]陳本藏本次牒頌文業如有糠水如草藥如華兩句. ******************** 如諸草藥果熟爲後邊.業果熟已更不招異熟.如華於果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