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非四攝等.第一句者謂七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四句攝句. ******************** 中識.第二句者謂諸惡處第四靜慮及有頂中除識餘藴.第三句者七中四藴.第四 句者謂除前相。

    於前所說諸界趣中應知其生略有四種.何等爲四.何處有何。

    頌曰. 於中有四生. 有情謂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獄及諸天. 中有唯化生. [一]鬼通胎化二。

     論曰.謂有情類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名爲四.生謂生類.諸有情中雖餘類雜而生 類等.雲何卵生.謂有情類生從卵[穀-禾+卵]是名卵生.如鵝孔雀鸚鵡鴈等.雲何胎生.謂有 情類生從胎藏是名胎生.如象馬牛豬羊驢等.雲何濕生.謂有情類生從濕氣是名 濕生.如蟲飛蛾蚊蚰蜒等.雲何化生.謂有情類生無所託是名化生.如那落迦天中 有等.具根無缺支分頓生無而歘有故名爲化。

    人傍生趣各具四種.人卵生者.謂如 世羅.鄔波世羅.生從鶴卵.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羅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 世人.人濕生者.如曼馱多.遮盧.鄔波遮盧.鴿鬘.菴羅衞等.人化生者.唯刼初人.傍生 注: [一]陳本藏本此句雲.鬼趣亦胎生. ******************** 三種共所現見.化生如龍揭路荼[一]等。

    一切地獄諸天中有皆唯化[二]生.鬼趣唯通胎化 二種.鬼胎生者.如餓鬼女白目連雲.我夜生五子.隨生皆自食.晝生五亦然.雖盡而 無飽。

    一切生中何生最勝。

    應言最勝唯是化生。

    若爾.何緣後身菩薩得生自在而受 胎生。

    現受胎生有大利故.謂爲引導諸大釋種親屬相因令入正法.又引餘類令知 菩薩是輪王種生敬慕心.因得捨邪趣於正法.又令所化生增上心.彼旣是人能成 大義.我曹亦爾何爲不能.因發正勤專修正法.又若不爾.族姓難知.恐疑幻化爲天 爲鬼.如外道論矯設謗言.過百刼後當有大幻出現於世噉食世間.故受胎生息諸 疑謗。

    有餘師說.爲留身界故受胎生.令無量人及諸異類.一興供養千返生天及證 解脫.若受化生無外種故.身纔殞逝無復遺形.如滅燈光卽無所見。

    若人信佛有持 願通能久留[三]身.此不成釋。

    因論生論.若化生身如滅燈光死無遺者.何故契經說化 生揭路荼取化生龍爲充所食。

    以不知故爲食取龍.不說充飢斯有何失.或龍未死 注: [一]陳本藏本次牒頌文地獄及諸天中有唯化生二句. [二]二本次牒頌文鬼通胎化二句. [三]正理二十二救.通所留身非佛功德力無畏等所依熏故.無大益於世. ******************** 暫得充饑.死已還饑.暫食何咎。

    於四生內何者最多。

    唯化生。

    何以故。

    三趣少分.及二 趣全.一切中有皆化生故。

    此中何法說名中有何緣中有非卽名生。

    頌曰. 死生二有中. 五藴名中有. 未至應至處. 故中有非生。

     論曰.於死有後在生有前.卽彼中間有自體起.爲至生處故起此身.二趣中間故名 中有.此身已起何不名[一]生.生謂當來所應至處.依所至義建立生名.此中有身其體 雖起而未至彼故不名生.何謂當來所應至處.所引異熟究竟分明.是謂當來所應 至處。

    有餘部說從死至生處容間絕故無中有。

    此不應許.所以者何.依理教故。

    理教 者何。

    頌曰. 如穀等相續. 處無間續生. 像實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 一處無二並. 非相續.二生. 說有健達縛. 及五七經故。

     論曰.且依正理中有非無.現見世間相續轉法要處無間剎那續生.且如世間穀等 注: [一]三本次牒後半頌.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 ******************** 相續.有情相續理亦應然.剎那續生處必無間。

    豈不現見有法續生而於其中處亦 有間.如依鏡等從質像生.如是有情死有生有處雖有間.何妨續生。

    實有諸像理不 成故.又非等故.爲喻不成.謂别色生說名爲像.其體實有理所不成.設成非等故不 成喻。

    言像不成故非喻者.以一處所無二並故.謂於一處鏡色及像並見現前.二色 不應同處並有.依異大故.又狹水上兩岸色形同處一時俱現二像.居兩岸者互見 分明.曾無一處並見二色.不應謂此二色俱生.又影與光未嘗同處.然曾見鏡懸置 影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