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差别.應說體類别相雲何。
此二體類别相難說. 但由上下顯其别相。
非由上下能顯别相.一一類中有上下故.由是應知尋伺二法 定不可執一心相應。
若爾雲何契經中說於初靜慮具足五支。
具五支言.就一地說. 非一刹那.故無有過。
如是已說尋伺差别.慢憍别[一]者.慢謂對他心自舉性.稱量自他
德類差别.心自舉恃淩懱於他故名爲慢.憍謂染著自法爲先.令心傲逸無所顧性。
有餘師說.如因酒生欣舉差别說名爲醉.如是貪生欣舉差别說名爲憍.是謂慢憍 注:[一]三本次牒頌文慢對他心舉三句.
********************
差别之相。
如是已說諸心心所品類不同俱生異相.然心心所於契經中隨義建立 種種名相.今當辯此名義差别.頌曰。
心意識體一. 心心所有依 有緣有行相 相應.義有五。
論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識。
復有釋言.淨不淨界種種差别故名爲 心.卽此爲他作所依止故名爲意.作能依止故名爲識.故心意識三名所詮.義雖有 異而體是一.如心意識三名所詮義異體一.諸心心所名有所依所緣行相相應亦 爾.名義雖殊而體是一.謂心心所皆名有所依託所依根故.或名有所緣取所緣境 故.或名有行相卽於所緣品類差别等起行相故.或名相應等和合故。
依何義故名 等和合。
有五義故.謂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事 平等者.一相應中如心體一.諸心所法各各亦爾。
已說心心所廣分别義.心不相應 行何者是耶。
頌曰. ******************** 心不相應行. 得非得同分. 無想二定命. 相[一]名身等類。
論曰.如是諸法心不相應.非色等性行藴所攝.是故名心不相應行。
於中且辯得非 得相頌曰。
得謂獲成就.[二]非得此相違. 得非得唯於 自相續.二滅。
論曰.得有二種.一者未得已失今獲.二者得已不失成就.應知非得與此相違。
於何 法中有得非[三]得。
於自相續及二滅中.謂有爲法.若有墮在自相續中有得非得.非他 相續.無有成就他身法故.非非相續.無有成就非情法故.且有爲法決定如是.無爲 法中唯於二滅有得非得.一切有情無不成就非擇滅者.故對法[四]中傳說如是.誰成
無漏法.謂一切有情.除初刹那具縛聖者及餘一切具縛異生.諸餘有情皆成擇滅.
決定無有成就虛空.故於虛空不言有得.以得無故非得亦無.宗明得非得.相翻而
立故.諸有得者亦有非得.義準可知故不别釋。
何緣知有别物名得。
契經說故.如契 注:[一]三本此四字屬下頌初句.
[二]三本缺此句.
[三]三本次牒頌文得非得唯於自相續一句半.
[四]原刻下衍得字.今依麗刻刪.
********************
經言.聖者於彼十無學法以生以得以成就故已斷五支.乃至廣說。
若爾非情及他 相續亦應成就。
所以者何。
契經說故.如契經說.苾芻當知有轉輪王成就七寶.乃至 廣說。
此中自在說名成就.謂轉輪王於彼七寶有自在力隨樂轉故。
此旣自在說名 成就.餘復何因知有别物。
許有别物有何非理。
如是非理謂所執得.無體可知如色 聲等或貪瞋等.無用可知如眼耳等.故無容有别物名得.執有别物是爲非理。
若謂 此得亦有作用.謂作所得諸法生因.是則無爲應無有得.又所得法未得已捨界地 轉易及離染故彼現無得.當雲何生.若俱生得爲生因者.生與生生復何所作.又非 情法應定不生.又具縛者下中上品煩惱現起差别應無.得無别故.若由餘因有差 别者.卽應由彼諸法得生.得復何用.故彼所言得有[一]作用謂作所得諸法生因理不
成立。
誰言此得作法生因。
若爾此得有何作用。
謂於差别爲建立因。
所以者何若無 有得.異生聖者起世俗心.應無異生及諸聖者建立差别。
豈不煩惱已斷未斷有差 注:[一]原刻作何.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别故.應有差别。
若執無得.如何可說煩惱已斷及與未斷.許有得者斷未斷成.由煩 惱得離未離故。
此由所依有差别故.煩惱已斷未斷義成.謂諸聖者見修道力令所 依身轉變異本.於彼二道所斷惑中無復功能令其現起.猶如種子火所焚燒轉變 異前無能生用.如是聖者所依身中無生惑能名煩惱斷.或世間道損所依中煩惱 種子亦名爲斷.與上相違名爲未斷.諸未斷者說名成就.諸已斷者名不成就.如是 二種但假非實。
善法有二.一者不由功力修得.二者要由功力修得.卽名生得及加 行得.不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種未被損名爲成就.若所依中種已被損名不 成就.謂斷善者由邪見力損所依中善根種子應知名斷.非所依中善根種子畢竟 被害說名爲斷.要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無損說名 成就.與此相違名不成就.如是二種亦假非實。
故所依中唯有種子未拔未損增長 自在.於如是位立成就名.無有别物。
此中何法名爲種子。
謂名與色.於生自果所有 ******************** 展轉隣近功能.
此二體類别相難說. 但由上下顯其别相。
非由上下能顯别相.一一類中有上下故.由是應知尋伺二法 定不可執一心相應。
若爾雲何契經中說於初靜慮具足五支。
具五支言.就一地說. 非一刹那.故無有過。
如是已說尋伺差别.慢憍别
有餘師說.如因酒生欣舉差别說名爲醉.如是貪生欣舉差别說名爲憍.是謂慢憍 注:
如是已說諸心心所品類不同俱生異相.然心心所於契經中隨義建立 種種名相.今當辯此名義差别.頌曰。
心意識體一. 心心所有依 有緣有行相 相應.義有五。
論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識。
復有釋言.淨不淨界種種差别故名爲 心.卽此爲他作所依止故名爲意.作能依止故名爲識.故心意識三名所詮.義雖有 異而體是一.如心意識三名所詮義異體一.諸心心所名有所依所緣行相相應亦 爾.名義雖殊而體是一.謂心心所皆名有所依託所依根故.或名有所緣取所緣境 故.或名有行相卽於所緣品類差别等起行相故.或名相應等和合故。
依何義故名 等和合。
有五義故.謂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事 平等者.一相應中如心體一.諸心所法各各亦爾。
已說心心所廣分别義.心不相應 行何者是耶。
頌曰. ******************** 心不相應行. 得非得同分. 無想二定命. 相
論曰.如是諸法心不相應.非色等性行藴所攝.是故名心不相應行。
於中且辯得非 得相頌曰。
得謂獲成就.
論曰.得有二種.一者未得已失今獲.二者得已不失成就.應知非得與此相違。
於何 法中有得非
於自相續及二滅中.謂有爲法.若有墮在自相續中有得非得.非他 相續.無有成就他身法故.非非相續.無有成就非情法故.且有爲法決定如是.無爲 法中唯於二滅有得非得.一切有情無不成就非擇滅者.故對法
何緣知有别物名得。
契經說故.如契 注:
若爾非情及他 相續亦應成就。
所以者何。
契經說故.如契經說.苾芻當知有轉輪王成就七寶.乃至 廣說。
此中自在說名成就.謂轉輪王於彼七寶有自在力隨樂轉故。
此旣自在說名 成就.餘復何因知有别物。
許有别物有何非理。
如是非理謂所執得.無體可知如色 聲等或貪瞋等.無用可知如眼耳等.故無容有别物名得.執有别物是爲非理。
若謂 此得亦有作用.謂作所得諸法生因.是則無爲應無有得.又所得法未得已捨界地 轉易及離染故彼現無得.當雲何生.若俱生得爲生因者.生與生生復何所作.又非 情法應定不生.又具縛者下中上品煩惱現起差别應無.得無别故.若由餘因有差 别者.卽應由彼諸法得生.得復何用.故彼所言得有
誰言此得作法生因。
若爾此得有何作用。
謂於差别爲建立因。
所以者何若無 有得.異生聖者起世俗心.應無異生及諸聖者建立差别。
豈不煩惱已斷未斷有差 注:
若執無得.如何可說煩惱已斷及與未斷.許有得者斷未斷成.由煩 惱得離未離故。
此由所依有差别故.煩惱已斷未斷義成.謂諸聖者見修道力令所 依身轉變異本.於彼二道所斷惑中無復功能令其現起.猶如種子火所焚燒轉變 異前無能生用.如是聖者所依身中無生惑能名煩惱斷.或世間道損所依中煩惱 種子亦名爲斷.與上相違名爲未斷.諸未斷者說名成就.諸已斷者名不成就.如是 二種但假非實。
善法有二.一者不由功力修得.二者要由功力修得.卽名生得及加 行得.不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種未被損名爲成就.若所依中種已被損名不 成就.謂斷善者由邪見力損所依中善根種子應知名斷.非所依中善根種子畢竟 被害說名爲斷.要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無損說名 成就.與此相違名不成就.如是二種亦假非實。
故所依中唯有種子未拔未損增長 自在.於如是位立成就名.無有别物。
此中何法名爲種子。
謂名與色.於生自果所有 ******************** 展轉隣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