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h">[一]被障諸色故。

     論曰.眼全是見.法界一[二]分.八種是見.餘皆非見。

    何等爲八。

    謂身見等五染污見世間 正見.有學正見.無學正見.於法界中此八是見.所餘非見.身見等五.隨眠品中時至 當說.世間正見.謂意識相應善有漏慧.有學正見.謂有學身中諸無漏見.無學正見. 謂無學身中諸無漏見.譬如夜分晝分有雲無雲覩衆色像明昧有異.如是世間諸 見有染無染學無學見觀詧法相明昧不同。

    何故世間正見唯意識相應。

    以五識俱 注: [一]原刻作彼.今依麗刻改.長行同. [二]陳本藏本次徵雲.何等一分.再牒頌文八種一語. ******************** 生慧不能決度故.審慮爲先決度名見.五識俱慧無如是能.以無分别是故非見.準 此所餘染無染慧及諸餘法.非見應知。

    若爾眼根不能決度.雲何名見。

    以能明利觀 照諸色.故亦名[一]見。

    若眼見者.餘識行時亦應名[二]見。

    非一切眼皆能現見。

    誰能現見。

    謂 同分眼與識合位能見非餘。

    若爾則應彼能依識見色非眼。

    不爾眼識定非能見。

    所 以者何。

    傳說不能觀障色故.現見壁等所障諸色則不能觀.若識見者.識無對故.壁 等不礙應見障色。

    於被障色眼識不生.識旣不生如何當見。

    眼識於彼何故不生.許 眼見者眼有對故於被障色無見功能.識與所依一境轉故可言於彼眼識不生.許 識見者何緣不起。

    眼豈如身根境合方取而言有對故不見彼耶.又頗胝迦琉璃雲 母水等所障雲何得見.是故不由眼有對故於彼障色無見功能。

    若爾所執眼識雲 何。

    若於是處光明無隔.於被障色眼識亦生.若於是處光明有隔.於被障色眼識不 生.識旣不生.故不能見。

    然經說眼能見色者.是見所依.故說能見.如彼經言意能識 注: [一]正理六.世間共了觀照色故闇相違故用明利故說眼名見.陳本藏本次牒頌文眼見色. [二]正理六.若眼見者何不同時得一切境. ******************** 法.非意能識.以過去故.何者能識.謂是意識.意是識依.故說能識.或就所依說能依 業.如世間說牀座言聲.又如經言眼所識色可愛可樂.然實非此可愛樂色是眼所 識.又如經說梵志當知.以眼爲門唯爲見色.故知眼識依眼門見.亦不應言門卽是 見.豈容經說以眼爲見唯爲見色。

    若識能見.誰復了别.見與了别二用何異。

    以卽見 色名了色故.譬如少分慧名能見亦能揀擇.如是少分識名能見亦能了别。

    有餘難 言.若眼能見眼是見者誰是見用。

    此言非難.如共許識是能了别.然無了者了用不 同.見亦應爾。

    有餘復言眼識能見.是見所依故.眼亦名能見.如鳴所依故.亦說鐘能 鳴。

    若爾眼根識所依故.應名能識。

    無如是失.世間同許眼識是見.由彼生時[一]說能見 色.不言識色.毗婆沙中亦作是說.若眼所得.眼識所受說名所見.是故但說眼名能 見.不名能識.唯識現前說能識色.譬如說日名能作晝。

    經部諸師有作是說.如何共 聚楂掣虛空.眼色等緣生於眼識.此等於見孰爲能所.唯法因果實無作用.爲順世 注: [一]原刻作識.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 情假興言說.眼名能見識名能了.智者於中不應封著.如世尊說.方域言詞不應堅 執.世俗名想不應固[一]求。

    然迦濕彌羅國毗婆沙宗.說眼能見.耳能聞.鼻能齅.舌能嘗. 身能覺.意能了。

    於見色時爲一眼見.爲二眼見。

    此無定準.頌曰. 或二眼俱時.  見色分明故。

     論曰.阿毗達磨諸大論師鹹言.或時[二]二眼俱見.以開二眼見色分明.開一眼時不分 明故.又開一眼觸一眼時.便於現前見二月等.閉一觸一.此事則無.是故或時二眼 俱見.非所依别識成二分.住無方故不同[三]礙色。

    若此宗說眼見耳聞乃至意了.彼所 取境根正取時爲至不至。

    頌曰. 眼耳意根境.  不至三相違。

     論曰.眼耳意根取非至境.謂眼能見遠處諸色.眼中藥等則不能觀.耳亦能聞遠處 聲響.逼耳根者則不能聞.若眼耳根唯取至境.則修定者應不修生天眼耳根.如鼻 注: [一]眼見失不應言門是見.識見失無眼不能簡餘.俱舍兩破謂眼色爲緣生於眼識爲順世言不應封執.正理七.經主言非順理.有爲雖等緣生而不失其自定相用.於如是無有總實相用理中如可說有眼色等緣生於眼識.如是亦說色識等緣生於眼見. [二]原刻作一.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三]正理七.破上座前後起用義.破上座身壞由業非由徧生身識義. ******************** 根等。

    若眼能見不至色者.何故不能普見一切遠有障等不至諸色。

    如何磁石吸不 至鐵.非吸一切不至鐵耶.執見至境亦同此難.何故不能普見一切眼藥籌等至眼 諸色.又如鼻等能取至境.然不能取一切與根俱有香等.如是眼根雖見不至而非 一切.耳根亦爾.意無色故非能有至。

    有執耳根通取至境及不至境.自耳中聲亦能 聞故。

    所餘鼻等三有色根與上相違.唯取至境。

    如何知鼻唯取至香。

    由斷息時不齅 香[一]故。

    雲何名至。

    謂無間生。

    又諸極微爲相觸不。

    迦濕彌羅國毗婆沙師說不相觸。

    所 以者何。

    若諸極微遍體相觸.卽有實物體相雜過.若觸一分成有分失.然諸極微更 無細分。

    若爾何故相擊發聲。

    但由極微無間生故.若許相觸.擊石拊手.體應相糅。

    不 相觸者.聚色相擊雲何不散。

    風界攝持.故令不散.或有風界能有壞散.如劫壞時.或 有風界能有成攝.如劫成時。

    雲何三根由無間至名取至境。

    卽由無間名取至境.謂 於中間都無片物。

    又和合色許有分故相觸無失.由許此理.毗婆沙文義善成立.故 注: [一]正理八.斷息固未足證成至義.然不相觸.根境鄰近是爲至義. ******************** 彼問言諸是觸物.爲是觸爲因故生.爲非觸爲因故生.諸非觸物爲問亦[一]爾.彼就此 理爲不定答.有時是觸爲因生於非觸.謂和合物正離散時.有時非觸爲因生於是 觸.謂離散物正和合時.有時是觸爲因生於是觸.謂和合物復和合時.有時非觸爲 因生於非觸.謂向遊塵同類相續。

    尊者世友說諸極微相觸.卽應住至後念。

    然大德 說一切極微實不相觸.但由無間假立觸名。

    此大德意.應可愛樂。

    若異此者是諸極 微應有間隙.中間旣空.誰障其行許爲有對。

    又離極微無和合色.和合相觸卽觸極 微.如可變礙.此亦應爾。

    又許極微若有方分.觸與不觸皆應有分.若無方分.設許相 觸亦無斯[二]過。

    又眼等根.爲於自境唯取等量.速疾轉故如旋火輪見大山等.爲於自 境通取等量不等量耶。

    頌曰.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