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六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七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三十
附錄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
尊者世親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分别界品第一之二
復次於前所說十八界中.幾有見幾無見.幾有對幾無對.幾善幾不善幾無記。
頌曰. 一有見謂色. 十有色有對.[一]此除色聲八. 無記餘三種。
論曰.十八界中色界有見.以可示現此彼差别.由此義準.說餘無見.如是已說有見 無見唯色藴[二]攝。
十界有對.對是礙義.此復三種.障礙境界所緣異故。
障礙有對.謂十 色界自於他處被礙不生.如手礙手.或石礙石.或二相[三]礙。
境界有對.謂十二界法界 一分諸有境法於色等境.故施設論作如是言.有眼於水有礙非陸如魚等眼.有眼 於陸有礙非水從多分說如人等眼.有眼俱礙如畢舍遮室獸摩羅及捕魚人蝦蟇 注:[一]三本次半頌雲.八無記卽彼除色聲餘三.
[二]三本次牒頌文十有色有對句.
[三]光記五.根七心界及法界一分相應諸有境法爲色等境之所拘礙.
********************
等眼.有俱非礙謂除前相.有眼於夜有礙非晝如諸蝙蝠鵂鶹等眼.有眼於晝有礙
非夜從多分說如人等眼.有眼俱礙如狗野幹馬豹豺狼貓狸等眼.有俱非礙謂除
前相.此等名爲境界有對。
所緣有對.謂心心所於自所緣。
境界所緣復有何别。
若於 彼法此有功能卽說彼爲此法境界.心心所法執彼而起.彼於心等名爲所緣。
雲何 眼等於自境界所緣轉時說名有礙。
越彼於餘此不轉故.或復礙者是和會義.謂眼 等法於自境界及自所緣和會轉故。
應知此中唯就障礙有對而說.故但言十有色 有對.更相障故.由此義準.說餘無對。
若法.境界有對亦障礙有對耶.應作四句.謂七 心界法界一分諸相應法是第一句.色等五境是第二句.眼等五根是第三句.法界 一分非相應法是第四句。
若法境界有對亦所緣有對耶.應順後句.謂若所緣有對 定是境界有對。
有雖境界有對而非所緣有對.謂眼等五根.此中大德鳩摩邏多作 如是說是處心欲生他礙令不起應知是有對無對此相違.此是所許。
如是已說有 ******************** 對無對.於此所[一]說十有對中[二]除色及聲餘八無記.謂五色根香味觸境不可記爲善
不善性故名無記。
有說不能記異熟果故名無記。
若爾無漏應唯無[三]記。
其餘十界通 善等三.謂七心界與無貪等相應名善.貪等相應名爲不善.餘名無記.法界若是無 貪等性相應等起擇滅名善.若貪等性相應等起名爲不善.餘名無記.色界聲界若 善不善心力等起身語表攝是善不善.餘是無記。
已說善等.十八界中幾欲界繫.幾 色界繫.幾無色界繫。
頌曰. 欲界繫十八.[四]色界繫十四. [五]除香味二識.
無色繫後三。
論曰.繫謂繫屬.卽被縛義。
欲界所繫具足十[六]八。
色界所繫唯十四種.除香味境及鼻 舌識.除香味者.段食性故.離段食欲方得生彼.除鼻舌識.無所緣故。
若爾.觸界於彼 應無.如香味境.段食性故。
彼所有觸.非段食性。
若爾.香味類亦應然。
香味離食無别 注:[一]原刻作緣.今依麗刻改.
[二]陳本藏本此下分牒頌文第三四句.次第顛倒.且中雜徵問之文.
[三]三本次牒頌文餘三種一語.
[四]三本此句開爲半頌雲.謂除香與味及鼻舌識界.
[五]三本此句開爲半頌雲.無色界繫者意法意識界.
[六]三本次牒頌文色界繫十四句.
********************
受用.觸有别用.持根衣等.彼離食欲香味無用.有根衣等故觸非無。
有餘師說.住此 依彼靜慮等至.見色聞聲輕安俱起.有殊勝觸攝益於身.是故此三生彼靜慮猶相 隨逐.香味不爾.故在彼無。
若爾鼻舌彼應非有.如香味境彼無用故。
不爾二根於彼 有用.謂起言說及莊嚴身。
若爲嚴身及起說用.但須依處.何用二根。
如無男根亦無 依處.二根無者依處亦無。
於彼可無男根依處彼無用故.鼻舌依處彼有用故.離根 應有。
有雖無用而有根生.如處胞胎定當死者.有雖無用.而非無因。
彼從何因得有 根起。
於根有愛.發殊勝業。
若離境愛於根定然.彼離境貪應無鼻舌.或應許彼男根 亦生.若謂不生由醜陋者陰藏隱密何容醜陋.又諸根生非由有用.若有因力無用 亦生.男根於彼雖爲醜陋設許有因於彼應起.男根非有鼻舌應[一]無。
若爾便違契經 所說彼無支缺不減諸根。
隨彼諸根應可有者說爲不減.何所相違.若不許然.男根 應有。
如是說者.鼻舌二根於彼非無.但無香味.以六根愛依內身生.非依境界而得 注:[一]正理四.根與依處逼近.境界不然.如何倒執離境無根.非離處無根.男根依於內身起六根愛非依境起.如何說起男根愛依婬觸境.
********************
現起.其男根愛依婬觸生.婬觸彼無男根非有。
故於色界十八界中唯十四種理得 成立。
無色界繫唯有後三.所謂意法及意識界.要離色欲於彼得生.故無色中無十 色界.依緣無故五識亦無.故唯後三無色界繫。
已說界繫.十八界中.幾有漏幾無漏。
頌曰. 意法意識通. 所餘唯有漏。
論曰.意及意識道諦攝者.名爲無漏.餘名有漏.法界若是道諦無爲名爲無漏.餘名 有漏.餘十五界唯名有漏。
如是已說有漏無漏.十八界中.幾有尋有伺.幾無尋唯伺. 幾無尋無伺。
頌曰.[一]五識唯尋伺.[二]後三二餘無。
論曰.眼等五識有尋有伺.由與尋伺恆共相應.以行相麤外門轉[三]故.顯義決定.故說
唯[四]言。
後三.謂是意法意識.根境識中各居後故.此後三界皆通三品.意界.意識界.及 注:[一]三本此句衍爲半頌雲.有尋有伺者定是五識界.
[二]三本此句亦開爲半頌雲.後三皆三種諸餘二俱離.
<
頌曰. 一有見謂色. 十有色有對.
論曰.十八界中色界有見.以可示現此彼差别.由此義準.說餘無見.如是已說有見 無見唯色藴
十界有對.對是礙義.此復三種.障礙境界所緣異故。
障礙有對.謂十 色界自於他處被礙不生.如手礙手.或石礙石.或二相
境界有對.謂十二界法界 一分諸有境法於色等境.故施設論作如是言.有眼於水有礙非陸如魚等眼.有眼 於陸有礙非水從多分說如人等眼.有眼俱礙如畢舍遮室獸摩羅及捕魚人蝦蟇 注:
所緣有對.謂心心所於自所緣。
境界所緣復有何别。
若於 彼法此有功能卽說彼爲此法境界.心心所法執彼而起.彼於心等名爲所緣。
雲何 眼等於自境界所緣轉時說名有礙。
越彼於餘此不轉故.或復礙者是和會義.謂眼 等法於自境界及自所緣和會轉故。
應知此中唯就障礙有對而說.故但言十有色 有對.更相障故.由此義準.說餘無對。
若法.境界有對亦障礙有對耶.應作四句.謂七 心界法界一分諸相應法是第一句.色等五境是第二句.眼等五根是第三句.法界 一分非相應法是第四句。
若法境界有對亦所緣有對耶.應順後句.謂若所緣有對 定是境界有對。
有雖境界有對而非所緣有對.謂眼等五根.此中大德鳩摩邏多作 如是說是處心欲生他礙令不起應知是有對無對此相違.此是所許。
如是已說有 ******************** 對無對.於此所
有說不能記異熟果故名無記。
若爾無漏應唯無
其餘十界通 善等三.謂七心界與無貪等相應名善.貪等相應名爲不善.餘名無記.法界若是無 貪等性相應等起擇滅名善.若貪等性相應等起名爲不善.餘名無記.色界聲界若 善不善心力等起身語表攝是善不善.餘是無記。
已說善等.十八界中幾欲界繫.幾 色界繫.幾無色界繫。
頌曰. 欲界繫十八.
論曰.繫謂繫屬.卽被縛義。
欲界所繫具足十
色界所繫唯十四種.除香味境及鼻 舌識.除香味者.段食性故.離段食欲方得生彼.除鼻舌識.無所緣故。
若爾.觸界於彼 應無.如香味境.段食性故。
彼所有觸.非段食性。
若爾.香味類亦應然。
香味離食無别 注:
有餘師說.住此 依彼靜慮等至.見色聞聲輕安俱起.有殊勝觸攝益於身.是故此三生彼靜慮猶相 隨逐.香味不爾.故在彼無。
若爾鼻舌彼應非有.如香味境彼無用故。
不爾二根於彼 有用.謂起言說及莊嚴身。
若爲嚴身及起說用.但須依處.何用二根。
如無男根亦無 依處.二根無者依處亦無。
於彼可無男根依處彼無用故.鼻舌依處彼有用故.離根 應有。
有雖無用而有根生.如處胞胎定當死者.有雖無用.而非無因。
彼從何因得有 根起。
於根有愛.發殊勝業。
若離境愛於根定然.彼離境貪應無鼻舌.或應許彼男根 亦生.若謂不生由醜陋者陰藏隱密何容醜陋.又諸根生非由有用.若有因力無用 亦生.男根於彼雖爲醜陋設許有因於彼應起.男根非有鼻舌應
若爾便違契經 所說彼無支缺不減諸根。
隨彼諸根應可有者說爲不減.何所相違.若不許然.男根 應有。
如是說者.鼻舌二根於彼非無.但無香味.以六根愛依內身生.非依境界而得 注:
故於色界十八界中唯十四種理得 成立。
無色界繫唯有後三.所謂意法及意識界.要離色欲於彼得生.故無色中無十 色界.依緣無故五識亦無.故唯後三無色界繫。
已說界繫.十八界中.幾有漏幾無漏。
頌曰. 意法意識通. 所餘唯有漏。
論曰.意及意識道諦攝者.名爲無漏.餘名有漏.法界若是道諦無爲名爲無漏.餘名 有漏.餘十五界唯名有漏。
如是已說有漏無漏.十八界中.幾有尋有伺.幾無尋唯伺. 幾無尋無伺。
頌曰.
論曰.眼等五識有尋有伺.由與尋伺恆共相應.以行相麤外門轉
後三.謂是意法意識.根境識中各居後故.此後三界皆通三品.意界.意識界.及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