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由光明成.慧不如是。
問曰.經中說修光明相能成知見.知見卽是 天眼。
答曰.不然.亦說天耳不以慧性名之爲耳.故非慧也。
又天眼緣現在色.意識不爾。
注:[一]章二十.六通義.據此文雲六通皆以慧爲體.但與下辨天眼非慧之文相違.須勘.
[二]化心是善義.(章十五.十四化心.)
[三]原刻作化.今依麗刻改.
********************
又解天眼中說知衆生業報.眼識無有此力.但意識中智用眼識時生.故[一]知從禪定生
色名爲天眼。
問曰.天眼形處大小。
答曰.如瞳子量。
又問.盲人雲何.答曰。
[二]亦齊眼處。
又問. 天眼爲一爲二。
答曰.是二。
又問.隨見所向方耶。
答曰.徧見諸方。
又問.化人有耶。
答曰.無. 造化者有。
天耳論亦如是。
行者若知他心名他心智。
問曰.何故不說知他心數。
答曰.以 此因緣故無別有心數.知他受想等亦名他心智。
有人言此智同性緣.如以有漏知有 漏無漏知無漏.是事不然。
此人不說決定因緣以此因緣知同性緣。
有人言但緣現在. 此亦不然.或緣未來.如人入無覺定知從此定起當覺如是如是事。
有人言此智不知 見諦道.是事不然.若知何咎耶。
又說辟支佛欲知見諦道中第三心卽見第七心.聲聞 欲知第三心卽見第十六心.此不名知見諦道耶。
有人言此智不知上地上人上根.[三]是
亦不定.諸天亦知佛心.如佛一時深擯衆僧還念欲取.梵王悉知.又於一時心念爲王
如法化世.魔王卽知而來勸請。
又諸天亦知此是阿羅漢乃至此是行須陀洹。
又諸比 丘亦知佛心.如佛將泥洹時阿那律次第知佛所入諸禪定。
有人言此智不知無色.是 注:[一]原刻作如.今依麗刻改
[二]天眼轉肉眼得成義.(章二十.六根.)
[三]他心智三度不定義.(章同上.)
********************
亦不然.佛以宿命能知無色.他心智亦如是知有何咎耶。
問曰.雲何知他心。
答曰.於緣 中知.若心行色名緣色心.如是等。
問曰.若爾則他心智緣一切法。
答曰.[一]如是.若不知緣
雲何知心.如經中說我知汝心如是如是.卽是緣色等。
知他心三種.一相知.二報得.三 修得.相知者如以鴦伽呪等故知.報得者如鬼神等.修得者修禪定力得他心智.此六 通中說修得者。
若憶過去世中諸陰名宿命智。
問曰.爲憶何陰。
答曰.憶自陰他陰及非 衆生陰。
雖不能憶勝者諸陰.能憶勝者戒等諸法.何以知之.如舍利弗答世尊言我雖 不知去來佛心能知其法.又淨居天知佛心故來白佛言如是世尊過去諸佛威儀亦 爾。
問曰.解宿命中何故說共相共性。
答曰.憶念明了故如是說相名字如某人等.又以 識事故名爲相.姓名種族如言此是汝家此是汝性.相性合說故知見明了。
問曰.何故 爲明了憶。
答曰.過去法盡滅無相而能得知此爲奇特.有人以思量相知不能明了.謂 佛弟子亦復如是.是故性相合說。
有人用宿命智.或以有道思慧知過去世.如行緣識。
此二種中思慧爲勝.所以者何.此人雖知八萬大劫.無此思慧故生邪見.謂從此來名 注:[一]他心智兼知所緣義.(章二十.六通.)
********************
爲生死過此更無.有道思慧終無此心。
有人言此智次第憶念過去.是事不然.若念念 次第憶一劫中事尚難知盡.況無量劫。
問曰.經中何故說我於九十一劫已來未見布 施損而無報。
答曰.佛於此中以七佛爲證.亦有長夀淨居與佛同見。
又佛得真智故功 德清淨.若人供養得二世福.故齊此說。
有人言此智不知上地.是事不然.上身通等中 已答。
問曰.若是憶性.何故名智。
答曰.憶隨相生.過去無相而能憶念.當知勝慧名之爲 憶。
宿命有三種.一用宿命智.二報得.三生便自憶.宿命智名修得.報得者如鬼神等.生 便自憶謂人道中。
問曰.以何業故生便自憶。
答曰.以不惱衆生此業能得.所以者何.死 時生時苦切逼故忘失憶念.此中難得不失.故須善業。
有人言此憶過去極至七世.是 事不定.有人世世深修不惱法故能憶念久遠。
證漏盡智通者.金剛三昧是也.[一]金剛三
昧是漏盡無礙道.漏盡智名無學智.以金剛三昧滅盡諸漏名證漏盡智通。
問曰.餘神 通亦應說以何法證。
答曰.[二]先已說深修禪定證神足通.又隨所用證及所證事皆名神
通。
有人言一切聖道皆是漏盡方便.如經中說若佛出世善人聞法出家奉戒除捨五 注:[一]金剛三昧相續非一念義.(章八.十八界.)
[二]五通唯方便得義.(章二十.六通.)
********************
蓋修定見諦此等皆名漏盡方便.有人言施等善法亦名漏盡因緣.如經中說行者布
施助成漏盡空無我智是名真證漏盡智通.此法別名金剛三昧.能破諸相故曰金剛.
諸外道人但名五通.皆以不得此真智故。
問曰.以無我智應破我見.雲何以此斷貪恚 等。
答曰.無我智能滅諸相.以無相故諸煩惱滅。
問曰.以初無我智能壞諸相.第二智等 更何所用。
答曰.諸相雖滅還生.是故須第二等。
問曰.若滅已還生相則無邊.然則無阿 羅漢道。
答曰.有邊.如今現見乳滅還生.有時乳滅酪生是則爲邊.相亦如是。
又如燒鐵 黑相滅還更生。
至赤相生爾時名邊.迦羅邏等諸喻亦如是.隨於何時諸相滅盡更無 相生爾時名得阿羅漢道。
問曰.阿羅漢都無諸相耶。
答曰.若在不定心中爾時亦有色 等諸相.但不生過.若人眼見色以邪心邪分別爾時相能生過。
問曰.何者是空無我智。
答曰.若行者於五陰中不見假名衆生.以法空故見色體滅乃至識滅.是名空無我智。
問曰.假令諸法常在愛等煩惱亦可除盡.如說萬物常在而精進者能除貪愛.何須滅 相。
答曰.經中說所有生相皆知滅相.於諸法中得法眼淨.若以滅斷名畢竟斷.有行者 ******************** 離諸色欲遮滅貪恚.佛爲此故說如是偈。
又說諸行性空如幻.凡夫無智謂之實有.學 人了
問曰.經中說修光明相能成知見.知見卽是 天眼。
答曰.不然.亦說天耳不以慧性名之爲耳.故非慧也。
又天眼緣現在色.意識不爾。
注:
問曰.天眼形處大小。
答曰.如瞳子量。
又問.盲人雲何.答曰。
又問. 天眼爲一爲二。
答曰.是二。
又問.隨見所向方耶。
答曰.徧見諸方。
又問.化人有耶。
答曰.無. 造化者有。
天耳論亦如是。
行者若知他心名他心智。
問曰.何故不說知他心數。
答曰.以 此因緣故無別有心數.知他受想等亦名他心智。
有人言此智同性緣.如以有漏知有 漏無漏知無漏.是事不然。
此人不說決定因緣以此因緣知同性緣。
有人言但緣現在. 此亦不然.或緣未來.如人入無覺定知從此定起當覺如是如是事。
有人言此智不知 見諦道.是事不然.若知何咎耶。
又說辟支佛欲知見諦道中第三心卽見第七心.聲聞 欲知第三心卽見第十六心.此不名知見諦道耶。
有人言此智不知上地上人上根.
又諸天亦知此是阿羅漢乃至此是行須陀洹。
又諸比 丘亦知佛心.如佛將泥洹時阿那律次第知佛所入諸禪定。
有人言此智不知無色.是 注:
問曰.雲何知他心。
答曰.於緣 中知.若心行色名緣色心.如是等。
問曰.若爾則他心智緣一切法。
答曰.
知他心三種.一相知.二報得.三 修得.相知者如以鴦伽呪等故知.報得者如鬼神等.修得者修禪定力得他心智.此六 通中說修得者。
若憶過去世中諸陰名宿命智。
問曰.爲憶何陰。
答曰.憶自陰他陰及非 衆生陰。
雖不能憶勝者諸陰.能憶勝者戒等諸法.何以知之.如舍利弗答世尊言我雖 不知去來佛心能知其法.又淨居天知佛心故來白佛言如是世尊過去諸佛威儀亦 爾。
問曰.解宿命中何故說共相共性。
答曰.憶念明了故如是說相名字如某人等.又以 識事故名爲相.姓名種族如言此是汝家此是汝性.相性合說故知見明了。
問曰.何故 爲明了憶。
答曰.過去法盡滅無相而能得知此爲奇特.有人以思量相知不能明了.謂 佛弟子亦復如是.是故性相合說。
有人用宿命智.或以有道思慧知過去世.如行緣識。
此二種中思慧爲勝.所以者何.此人雖知八萬大劫.無此思慧故生邪見.謂從此來名 注:
有人言此智次第憶念過去.是事不然.若念念 次第憶一劫中事尚難知盡.況無量劫。
問曰.經中何故說我於九十一劫已來未見布 施損而無報。
答曰.佛於此中以七佛爲證.亦有長夀淨居與佛同見。
又佛得真智故功 德清淨.若人供養得二世福.故齊此說。
有人言此智不知上地.是事不然.上身通等中 已答。
問曰.若是憶性.何故名智。
答曰.憶隨相生.過去無相而能憶念.當知勝慧名之爲 憶。
宿命有三種.一用宿命智.二報得.三生便自憶.宿命智名修得.報得者如鬼神等.生 便自憶謂人道中。
問曰.以何業故生便自憶。
答曰.以不惱衆生此業能得.所以者何.死 時生時苦切逼故忘失憶念.此中難得不失.故須善業。
有人言此憶過去極至七世.是 事不定.有人世世深修不惱法故能憶念久遠。
證漏盡智通者.金剛三昧是也.
問曰.餘神 通亦應說以何法證。
答曰.
有人言一切聖道皆是漏盡方便.如經中說若佛出世善人聞法出家奉戒除捨五 注:
問曰.以無我智應破我見.雲何以此斷貪恚 等。
答曰.無我智能滅諸相.以無相故諸煩惱滅。
問曰.以初無我智能壞諸相.第二智等 更何所用。
答曰.諸相雖滅還生.是故須第二等。
問曰.若滅已還生相則無邊.然則無阿 羅漢道。
答曰.有邊.如今現見乳滅還生.有時乳滅酪生是則爲邊.相亦如是。
又如燒鐵 黑相滅還更生。
至赤相生爾時名邊.迦羅邏等諸喻亦如是.隨於何時諸相滅盡更無 相生爾時名得阿羅漢道。
問曰.阿羅漢都無諸相耶。
答曰.若在不定心中爾時亦有色 等諸相.但不生過.若人眼見色以邪心邪分別爾時相能生過。
問曰.何者是空無我智。
答曰.若行者於五陰中不見假名衆生.以法空故見色體滅乃至識滅.是名空無我智。
問曰.假令諸法常在愛等煩惱亦可除盡.如說萬物常在而精進者能除貪愛.何須滅 相。
答曰.經中說所有生相皆知滅相.於諸法中得法眼淨.若以滅斷名畢竟斷.有行者 ******************** 離諸色欲遮滅貪恚.佛爲此故說如是偈。
又說諸行性空如幻.凡夫無智謂之實有.學 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