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覺觀則以善覺觀滅.是故汝說
楔喻亦可欲界。
汝言因色離欲是末後事.行者以欲界道斷諸煩惱.隨次漸斷乃至能 得色界善法.爾時欲界名畢竟斷得色界法。
汝言得滅盡定.阿羅漢亦得諸定.但說其 末。
汝言得淨妙喜及寂滅味.皆已總答。
又若欲界無定.雲何能以散心證色界善。
問曰. 慧解脫阿羅漢無定.亦但有慧。
答曰.此中但遮禪定.必當應有少時攝心乃至一念.如 經中佛說比丘取衣時有三毒著衣已則滅.無有經說散亂心中能生真智.皆說攝心 ******************** 生如實智。
四無礙智品第一百九十五 問曰.有近法位世智.何者是耶。
答曰.是[一]煖等法中能破假名智.是智以世俗見諦故曰
世智.近聖道故名近法位。
問曰.是見諦道中未來修等智。
答曰.無未來修等智後當說. 所以者何.破法相中無假名心.是故見諦道中不修世智。
問曰.經中說四無礙智.何者 是耶。
答曰.若名字中無礙智名法無礙。
言音中無礙智名辭無礙.謂殊方異俗言音差 別.如經中說行者不應貪著國土言辭.若言音不便義亦難解.若無名字則義不可明。
卽此言辭不留不盡名樂說無礙.如經中說有四種說法.或說有義趣不能無盡.有能 無盡而無義趣.有二俱能.有二俱不能.此三種智名言辭方便。
知名語中義無礙智名 義無礙。
如說有四種說法.有義方便無語方便.有語方便無義方便.有俱方便.有俱無 方便.若人能得四無礙智是名具足方便難詶難近說法中上.樂說無盡亦有義趣.智 慧無窮言辭無滯。
問曰.此無礙智雲何當得。
答曰.以先世業因緣故得.若能世世善修 注:[一]原刻作暖.今依麗刻改.
********************
因緣智慧及陰等方便.以修習力故今世雖不學習文字讀誦經典亦能得知.如天眼
通等。
問曰.何人能得。
答曰.唯聖人得。
有人言但阿羅漢得非諸學人.此不必爾.學人亦 能得八解脫.何故不能得此智耶。
問曰.此四無礙在何界中。
答曰.欲色界一切.無色界 中唯義無礙。
無礙二種.有漏無漏.學人具二種.無學唯無漏。
若得則一時盡得.女人亦 得.如曇摩塵那比丘尼等。
五智品第一百九十六[一]五智.法住智.泥洹智.無諍智.願智.邊際智。
知諸法生起名法住智.如生緣老死乃至無 明緣行.以有佛無佛此性常住故曰法住智。
此法滅名泥洹智.如生滅故老死滅.乃至 無明滅故諸行滅。
問曰.若爾者泥洹智亦名法住智.所以者何.若有佛無佛是性亦常 住故。
答曰.諸法盡滅名爲泥洹.是盡滅中有何法住。
問曰.泥洹非實有耶。
答曰.陰滅無 餘故稱泥洹.是中何所有耶。
問曰.實有泥洹.何以知之.滅諦名泥洹.苦等諸諦實有故 泥洹亦應實有。
又泥洹中智名滅智.若無法雲何生智。
又經中佛爲諸比丘說有生起 注:[一]泥洹般章五分義.(章十八.涅槃.)
********************
作有爲法.有不生起作無爲法。
又經中說唯有二法.有爲無爲.有爲法有生滅住異無 爲法無生滅住異。
又經中說諸所有法若有爲若無爲.滅盡泥洹唯此爲上。
又說色是 無常滅色故泥洹是常.乃至識亦如是。
又經中說滅應證.若無法.何所證。
又佛於多性 經中說智者如實知有爲性及無爲性.無爲性卽是泥洹.以真智知雲何言無。
又諸經 中無有定說泥洹無法.故知汝自憶想分別謂無泥洹。
答曰.若離諸陰更有異法名泥 洹者.則不應名諸陰盡滅以爲泥洹。
又若有泥洹.應說有體.何者是耶。
又緣泥洹定名 曰無相.若法相猶存者何名無相。
如經中說行者見色相斷乃至見法相斷。
又經中處 處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泥洹.是中我名諸法體性.若不見諸法體性名見 無我者.若泥洹是法則無體性不可得見.以此法不滅故.如隨有瓶時無瓶壞法.若瓶 壞時得說瓶壞.斷樹等亦如是.如是若諸行猶在爾時不名泥洹.諸行滅故有泥洹名。
又苦滅不名更有別法.如經中說.諸比丘若此苦滅餘苦不生更無相續.是處第一寂 滅安隱.所謂捨離一切身心貪愛永盡離滅泥洹.是中言此苦滅餘苦不生.更有何法 ******************** 名泥洹耶。
又亦更無別有盡法.但已生愛滅未生不生爾時名盡.更有何法說名盡耶. 實不可說。
復次.有是法之異名.五陰法無名爲泥洹.是中無有而名爲有.此則不可.以 滅盡故說名泥洹.猶如衣盡更無別法.若不爾者亦應別有衣盡等法。
汝言有滅智者 亦無所妨.如於斷樹等中智生.亦無別有斷法。
又由諸行故是中智生.謂隨諸行無名 爲泥洹.如隨無此物知此物空。
問曰.今無泥洹耶。
答曰.非無泥洹.但無實法。
若無泥洹. 則常處生死永無脫期如有瓶壞樹斷.但非實有別法。
言餘諦等皆已通答.所以者何. 有苦滅故說有不生不起不作無爲法等悉無所害。
無諍智者.隨以何智不與他諍.此 名無諍。
有人言慈心是也.以慈心故不惱衆生。
復有人言空行是也.以此空行不與物 諍。
又有人言樂泥洹心是.以樂泥洹故無所諍。
有人言在第四禪.此不必爾.是阿羅漢 以此智修心皆無所諍。
願智者.於諸法中無障礙智名爲願智。
問曰.若爾者.唯佛世尊 獨有此智。
答曰.如是.唯佛世尊具足此智.餘人隨力所及得無障礙。
邊際智者.隨行者 得最上智以一切禪定熏修增長.若於增損夀命等中得自在力.名邊際智。
******************** 六通智品第一百九十七[一]有六通智。
六通者.身通.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漏盡。
身通名行者身出水火飛騰隱顯 摩捫日月至梵自在及種種變化.如是等業名爲身通。
問曰.此事雲何當成。
答曰.行者 深修禪定故得.如經中說禪定者力不可思議。
有人言變化心是無記.[二]此事不然.若此
行者爲利他故種種現變.何故名無記耶。
有人言以欲界心作欲界變化色界心作色 界變化.此亦不然.眼等亦應如是.可以欲界識見欲界色耶如是等.若色界心[三]作欲界
變化有何咎。
有人言初禪神通能至梵世乃至四禪神通到色究竟.是亦不然.隨根力 所及.若利根者以初禪神通能到四禪.鈍根者亦以二禪神通不能用初禪.如大梵王 到禪中閒是中無神通.以初禪力能到諸餘梵天.卽以初禪不能知梵王住處。
又佛以 宿命憶念無色.如經中說若色無色中先所生處佛悉知之.是故不定。
有人言天眼是 慧性.此事不然.天眼
汝言因色離欲是末後事.行者以欲界道斷諸煩惱.隨次漸斷乃至能 得色界善法.爾時欲界名畢竟斷得色界法。
汝言得滅盡定.阿羅漢亦得諸定.但說其 末。
汝言得淨妙喜及寂滅味.皆已總答。
又若欲界無定.雲何能以散心證色界善。
問曰. 慧解脫阿羅漢無定.亦但有慧。
答曰.此中但遮禪定.必當應有少時攝心乃至一念.如 經中佛說比丘取衣時有三毒著衣已則滅.無有經說散亂心中能生真智.皆說攝心 ******************** 生如實智。
四無礙智品第一百九十五 問曰.有近法位世智.何者是耶。
答曰.是
問曰.是見諦道中未來修等智。
答曰.無未來修等智後當說. 所以者何.破法相中無假名心.是故見諦道中不修世智。
問曰.經中說四無礙智.何者 是耶。
答曰.若名字中無礙智名法無礙。
言音中無礙智名辭無礙.謂殊方異俗言音差 別.如經中說行者不應貪著國土言辭.若言音不便義亦難解.若無名字則義不可明。
卽此言辭不留不盡名樂說無礙.如經中說有四種說法.或說有義趣不能無盡.有能 無盡而無義趣.有二俱能.有二俱不能.此三種智名言辭方便。
知名語中義無礙智名 義無礙。
如說有四種說法.有義方便無語方便.有語方便無義方便.有俱方便.有俱無 方便.若人能得四無礙智是名具足方便難詶難近說法中上.樂說無盡亦有義趣.智 慧無窮言辭無滯。
問曰.此無礙智雲何當得。
答曰.以先世業因緣故得.若能世世善修 注:
問曰.何人能得。
答曰.唯聖人得。
有人言但阿羅漢得非諸學人.此不必爾.學人亦 能得八解脫.何故不能得此智耶。
問曰.此四無礙在何界中。
答曰.欲色界一切.無色界 中唯義無礙。
無礙二種.有漏無漏.學人具二種.無學唯無漏。
若得則一時盡得.女人亦 得.如曇摩塵那比丘尼等。
五智品第一百九十六
知諸法生起名法住智.如生緣老死乃至無 明緣行.以有佛無佛此性常住故曰法住智。
此法滅名泥洹智.如生滅故老死滅.乃至 無明滅故諸行滅。
問曰.若爾者泥洹智亦名法住智.所以者何.若有佛無佛是性亦常 住故。
答曰.諸法盡滅名爲泥洹.是盡滅中有何法住。
問曰.泥洹非實有耶。
答曰.陰滅無 餘故稱泥洹.是中何所有耶。
問曰.實有泥洹.何以知之.滅諦名泥洹.苦等諸諦實有故 泥洹亦應實有。
又泥洹中智名滅智.若無法雲何生智。
又經中佛爲諸比丘說有生起 注:
又經中說唯有二法.有爲無爲.有爲法有生滅住異無 爲法無生滅住異。
又經中說諸所有法若有爲若無爲.滅盡泥洹唯此爲上。
又說色是 無常滅色故泥洹是常.乃至識亦如是。
又經中說滅應證.若無法.何所證。
又佛於多性 經中說智者如實知有爲性及無爲性.無爲性卽是泥洹.以真智知雲何言無。
又諸經 中無有定說泥洹無法.故知汝自憶想分別謂無泥洹。
答曰.若離諸陰更有異法名泥 洹者.則不應名諸陰盡滅以爲泥洹。
又若有泥洹.應說有體.何者是耶。
又緣泥洹定名 曰無相.若法相猶存者何名無相。
如經中說行者見色相斷乃至見法相斷。
又經中處 處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泥洹.是中我名諸法體性.若不見諸法體性名見 無我者.若泥洹是法則無體性不可得見.以此法不滅故.如隨有瓶時無瓶壞法.若瓶 壞時得說瓶壞.斷樹等亦如是.如是若諸行猶在爾時不名泥洹.諸行滅故有泥洹名。
又苦滅不名更有別法.如經中說.諸比丘若此苦滅餘苦不生更無相續.是處第一寂 滅安隱.所謂捨離一切身心貪愛永盡離滅泥洹.是中言此苦滅餘苦不生.更有何法 ******************** 名泥洹耶。
又亦更無別有盡法.但已生愛滅未生不生爾時名盡.更有何法說名盡耶. 實不可說。
復次.有是法之異名.五陰法無名爲泥洹.是中無有而名爲有.此則不可.以 滅盡故說名泥洹.猶如衣盡更無別法.若不爾者亦應別有衣盡等法。
汝言有滅智者 亦無所妨.如於斷樹等中智生.亦無別有斷法。
又由諸行故是中智生.謂隨諸行無名 爲泥洹.如隨無此物知此物空。
問曰.今無泥洹耶。
答曰.非無泥洹.但無實法。
若無泥洹. 則常處生死永無脫期如有瓶壞樹斷.但非實有別法。
言餘諦等皆已通答.所以者何. 有苦滅故說有不生不起不作無爲法等悉無所害。
無諍智者.隨以何智不與他諍.此 名無諍。
有人言慈心是也.以慈心故不惱衆生。
復有人言空行是也.以此空行不與物 諍。
又有人言樂泥洹心是.以樂泥洹故無所諍。
有人言在第四禪.此不必爾.是阿羅漢 以此智修心皆無所諍。
願智者.於諸法中無障礙智名爲願智。
問曰.若爾者.唯佛世尊 獨有此智。
答曰.如是.唯佛世尊具足此智.餘人隨力所及得無障礙。
邊際智者.隨行者 得最上智以一切禪定熏修增長.若於增損夀命等中得自在力.名邊際智。
******************** 六通智品第一百九十七
六通者.身通.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漏盡。
身通名行者身出水火飛騰隱顯 摩捫日月至梵自在及種種變化.如是等業名爲身通。
問曰.此事雲何當成。
答曰.行者 深修禪定故得.如經中說禪定者力不可思議。
有人言變化心是無記.
有人言以欲界心作欲界變化色界心作色 界變化.此亦不然.眼等亦應如是.可以欲界識見欲界色耶如是等.若色界心
有人言初禪神通能至梵世乃至四禪神通到色究竟.是亦不然.隨根力 所及.若利根者以初禪神通能到四禪.鈍根者亦以二禪神通不能用初禪.如大梵王 到禪中閒是中無神通.以初禪力能到諸餘梵天.卽以初禪不能知梵王住處。
又佛以 宿命憶念無色.如經中說若色無色中先所生處佛悉知之.是故不定。
有人言天眼是 慧性.此事不然.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