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行
學行無學行耶。
答曰.[二]風行虛中.虛相能速開導壞相.壞相卽是空.空卽是聖行故名聖
行。
爲生淨天故名天行.爲到寂滅故名梵行.爲得學法故名學行.爲無學故名無學行。
問曰.若觀不淨深厭離身速得解脫.何用修此十六行耶。
答曰.不淨觀未得離欲自惡 厭身心則迷悶.如服藥過則還爲病.如是不淨喜生惡厭.如跋求沫河邊諸比丘不淨 觀故深生惡厭飲毒墜高等種種自殺.此行不爾.能得離欲而不生惡厭.故名爲勝。
又 注:[一]無常十四行次第義.(章十六.十六特勝.)
[二]十六行成五行義.(章十六.十六特勝.)
********************
此行易得.自緣身故.不淨易失。
[一]又此行細微.以能自壞身故.不淨行麤壞骨相難。
又此 行能破一切煩惱.不淨但破婬欲.所以者何.一切煩惱皆因覺生.念出入息爲斷諸覺 故。
問曰.出入息爲屬身爲屬心耶。
答曰.亦屬身亦屬心.所以者何.處胎中無故知由身. 若第四禪等及無心者無故知由心。
問曰.息不故起不應由心.所以者何.是息不由意 起.如心念餘事息常出入.如食自消如影自轉非人爲也。
答曰.息不故起不由憶念.但 以衆緣和合故起.若有心則有無心便無.故知由心。
又隨心差別.麤心則短.細心則長。
又出入息由地由心.若在出入息地亦有出入息地心爾時則有.出入息地所謂欲界 及三禪.若在[二]出入息地而無出入息地心及在無心爾時則無.若在無出入息地爾時
亦無。
問曰.息起時先出耶.先入耶。
答曰.生時先出.死時後入.[三]出入第四禪亦如是。
問曰. 是念出入息雲何名具足。
答曰.行者若得此十六行爾時名具足。
有論師言以六因緣 故名具足.所謂數隨止觀轉緣清淨。
數名數出入息從一至十.數有三種.若等若過若 減.等謂十則數爲十.過謂十一數名爲十.減名數九爲十.隨名行者心隨息出入.觀名 注:[一]十六特勝能治諸惑等分義.(章十二.五停心.)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三]四禪出入息與生死相同義.(章十六.十六特勝.)
********************
行者見息繫身如珠中縷.止名令心住出入息.轉謂轉身緣心令受緣心.現在心法亦
爾.清淨名行者離一切煩惱諸難心得清淨。
此不必定.所以者何.是諸行中不必要用 數隨二法.行者但令心住息中斷諸覺故.若能行十六種名爲具足。
又此具足相不決 定.鈍根所行於利根者則非具足。
問曰.是出入息經中何故說名爲食。
答曰.若息出入 停等身得快樂.如得美食益身調適.故名爲食。
問曰.此十六行中盡念出入息耶。
答曰. 是人名壞裂五陰方便.若壞裂五陰除假名已更復何用念出入息.是名身憶.四種憶 身故名身憶。
問曰.憶緣過去.息是現在.何故名憶。
答曰.是破假名智以憶名說.諸心數 法更相爲名.如十想等亦憶先後所行故名爲憶。
問曰.長短等中不說聖行.雲何無行 名憶處耶.經中說若行者學出入息若長若短若徧身若除身行爾時名身憶處。
答曰. 是名初方便道.爲心清淨故後名斷道。
又此中有無常等行.但此經不說.餘經中說行 者於出入息中觀身生相滅相及生滅相.又說觀身無常等.但第四中無常等行具足 故說。
******************** 定難品第一百八十六 是定若離障礙諸難能成大利。
定難者所謂麤喜.如經中說我生麤喜心難法.行者不 應生此麤喜.以有貪著等過亂定心故。
問曰.從法生喜.雲何能令不生。
答曰.行者念空 則不生喜.以有衆生想故生喜.五陰空無衆生雲何當喜。
又行者應作是念.以因緣故 種種法生謂光明等.是中何所喜耶。
又行者見所喜法尋皆敗壞.麤喜則滅。
又行者更 求大事.不以光明等法爲是.故不生喜。
又行者見滅相利故.不以光明等相爲喜.又此 行者修習寂滅欲盡煩惱.故不生喜。
以此等緣能滅麤喜。
又有怖畏定難.行者見可畏 緣故生怖畏.世閒所有可怖畏處行者悉見.於此事中皆應諦觀無常敗壞不應隨也。
所以者何.坐禪法中有此因緣見可畏事.不可以此而生怖畏.是事虛妄皆空如幻.能 誑凡夫非真實也.如是思惟則離怖畏。
又依空法則無怖畏。
又作是念我行力故感此 異相.不應怖畏。
又自念身有戒聞等功德具足.無可加害因緣.故不怖畏。
又此行者樂 道深故不惜身命.何所怖畏。
又此人心常處正念.是故怖畏不能得便。
又念勇悍相故 ******************** 不怖畏.怖畏是怯弱相。
以如是等滅除怖畏。
又有不適定難.謂行者有冷熱等病若疲 極失睡諸因緣故令身不適.有貪憂嫉妒等諸煩惱令心不適則失禪定.是故行者應 自將護身心令其調適。
又有異相定難所謂垢相.亦有非垢相能亂禪定如布施等相。
又有不等定難.所謂精進若疾若遲.疾則身心疲極.遲則不取定相.俱退失定.如捉鳥 子急則疲極緩則飛去.又如調絃若急若緩俱不成音。
又精進若速則難究竟.如佛語 阿那律汝精進過必當懈怠.所以者何.若精進過則事不成還墮懈怠.精進若遲事亦 不辦.是故不等名爲定難。
又有無念定難.謂不念善法.設念喜法則非所受。
又不念定 相而念外色是名不念.行者應一心精進念所受法如擎油鉢。
又有顛倒定難.謂多欲 人受行慈心.多瞋恚人修習不淨.上二種人觀十二因緣.又沒心中修止.掉心中行精 進.是二心中行捨.是名顛倒。
又有多語定難.謂多覺觀.覺觀是語言因故.又心不樂住 強繫在緣。
又有不取相定難.相有三種所謂止相進相捨相.又有三相謂入定相住相 起相.行者不善分別如是等相.以失禪定。
又有慢定難.若謂我能入定彼不能入是名 ******************** 憍慢.若謂彼能而我不能是名不如慢.若未得定自謂爲得是增上慢.於不妙定而生 妙想是名邪慢。
又貪等法亦名定難.如經中說若行者一法成就則不能觀眼無常.所 謂貪也。
問曰.
答曰.
爲生淨天故名天行.爲到寂滅故名梵行.爲得學法故名學行.爲無學故名無學行。
問曰.若觀不淨深厭離身速得解脫.何用修此十六行耶。
答曰.不淨觀未得離欲自惡 厭身心則迷悶.如服藥過則還爲病.如是不淨喜生惡厭.如跋求沫河邊諸比丘不淨 觀故深生惡厭飲毒墜高等種種自殺.此行不爾.能得離欲而不生惡厭.故名爲勝。
又 注:
又此 行能破一切煩惱.不淨但破婬欲.所以者何.一切煩惱皆因覺生.念出入息爲斷諸覺 故。
問曰.出入息爲屬身爲屬心耶。
答曰.亦屬身亦屬心.所以者何.處胎中無故知由身. 若第四禪等及無心者無故知由心。
問曰.息不故起不應由心.所以者何.是息不由意 起.如心念餘事息常出入.如食自消如影自轉非人爲也。
答曰.息不故起不由憶念.但 以衆緣和合故起.若有心則有無心便無.故知由心。
又隨心差別.麤心則短.細心則長。
又出入息由地由心.若在出入息地亦有出入息地心爾時則有.出入息地所謂欲界 及三禪.若在
問曰.息起時先出耶.先入耶。
答曰.生時先出.死時後入.
問曰. 是念出入息雲何名具足。
答曰.行者若得此十六行爾時名具足。
有論師言以六因緣 故名具足.所謂數隨止觀轉緣清淨。
數名數出入息從一至十.數有三種.若等若過若 減.等謂十則數爲十.過謂十一數名爲十.減名數九爲十.隨名行者心隨息出入.觀名 注:
此不必定.所以者何.是諸行中不必要用 數隨二法.行者但令心住息中斷諸覺故.若能行十六種名爲具足。
又此具足相不決 定.鈍根所行於利根者則非具足。
問曰.是出入息經中何故說名爲食。
答曰.若息出入 停等身得快樂.如得美食益身調適.故名爲食。
問曰.此十六行中盡念出入息耶。
答曰. 是人名壞裂五陰方便.若壞裂五陰除假名已更復何用念出入息.是名身憶.四種憶 身故名身憶。
問曰.憶緣過去.息是現在.何故名憶。
答曰.是破假名智以憶名說.諸心數 法更相爲名.如十想等亦憶先後所行故名爲憶。
問曰.長短等中不說聖行.雲何無行 名憶處耶.經中說若行者學出入息若長若短若徧身若除身行爾時名身憶處。
答曰. 是名初方便道.爲心清淨故後名斷道。
又此中有無常等行.但此經不說.餘經中說行 者於出入息中觀身生相滅相及生滅相.又說觀身無常等.但第四中無常等行具足 故說。
******************** 定難品第一百八十六 是定若離障礙諸難能成大利。
定難者所謂麤喜.如經中說我生麤喜心難法.行者不 應生此麤喜.以有貪著等過亂定心故。
問曰.從法生喜.雲何能令不生。
答曰.行者念空 則不生喜.以有衆生想故生喜.五陰空無衆生雲何當喜。
又行者應作是念.以因緣故 種種法生謂光明等.是中何所喜耶。
又行者見所喜法尋皆敗壞.麤喜則滅。
又行者更 求大事.不以光明等法爲是.故不生喜。
又行者見滅相利故.不以光明等相爲喜.又此 行者修習寂滅欲盡煩惱.故不生喜。
以此等緣能滅麤喜。
又有怖畏定難.行者見可畏 緣故生怖畏.世閒所有可怖畏處行者悉見.於此事中皆應諦觀無常敗壞不應隨也。
所以者何.坐禪法中有此因緣見可畏事.不可以此而生怖畏.是事虛妄皆空如幻.能 誑凡夫非真實也.如是思惟則離怖畏。
又依空法則無怖畏。
又作是念我行力故感此 異相.不應怖畏。
又自念身有戒聞等功德具足.無可加害因緣.故不怖畏。
又此行者樂 道深故不惜身命.何所怖畏。
又此人心常處正念.是故怖畏不能得便。
又念勇悍相故 ******************** 不怖畏.怖畏是怯弱相。
以如是等滅除怖畏。
又有不適定難.謂行者有冷熱等病若疲 極失睡諸因緣故令身不適.有貪憂嫉妒等諸煩惱令心不適則失禪定.是故行者應 自將護身心令其調適。
又有異相定難所謂垢相.亦有非垢相能亂禪定如布施等相。
又有不等定難.所謂精進若疾若遲.疾則身心疲極.遲則不取定相.俱退失定.如捉鳥 子急則疲極緩則飛去.又如調絃若急若緩俱不成音。
又精進若速則難究竟.如佛語 阿那律汝精進過必當懈怠.所以者何.若精進過則事不成還墮懈怠.精進若遲事亦 不辦.是故不等名爲定難。
又有無念定難.謂不念善法.設念喜法則非所受。
又不念定 相而念外色是名不念.行者應一心精進念所受法如擎油鉢。
又有顛倒定難.謂多欲 人受行慈心.多瞋恚人修習不淨.上二種人觀十二因緣.又沒心中修止.掉心中行精 進.是二心中行捨.是名顛倒。
又有多語定難.謂多覺觀.覺觀是語言因故.又心不樂住 強繫在緣。
又有不取相定難.相有三種所謂止相進相捨相.又有三相謂入定相住相 起相.行者不善分別如是等相.以失禪定。
又有慢定難.若謂我能入定彼不能入是名 ******************** 憍慢.若謂彼能而我不能是名不如慢.若未得定自謂爲得是增上慢.於不妙定而生 妙想是名邪慢。
又貪等法亦名定難.如經中說若行者一法成就則不能觀眼無常.所 謂貪也。
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