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所以者何.若凡夫心念泥洹.卽生驚怖我當永失。

    問 曰.何因緣故信解泥洹。

    答曰.行者見世閒無常苦空無我則於泥洹生寂滅想.又此人 本性煩惱輕微聞說泥洹則心信樂.又若從善師若讀經書聞生死過患.如無始經及 五天使等諸經中說.則厭離生死信樂泥洹。

    具行者分[一]者.如經中說五行者分.一謂有 信.二謂心不諂曲.三謂少病.四曰精進.五名智慧。

    有信名於三寶四諦心無疑悔.無疑 悔故能速成定。

    又有信者心多喜故.能速成定。

    又信者心調易攝.故疾得定。

    問曰.若由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定生慧後能斷疑.今雲何先定已說無疑。

    答曰.以多聞故能斷所疑.非得定故。

    又生深 信家與信者同事常修信心.雖未得定而能不疑.如是等。

    不諂曲者.以質直心無所隱 藏是則易度.如人向醫具說病狀則易救療。

    少病者.能初夜後夜精進不息.若多病疾 則妨行道。

    精進者.爲求道故常勤精進.故鑽燧不息則疾得火。

    智慧者.以有智慧四事 得果.所謂聖道。

    問曰.念處等法亦名行者分.何故但說此五法耶。

    答曰.雖俱是分.此法 最勝是行者所須.是故獨說。

    亦離一切惡集一切善名行者分.如瞿尼沙經中說。

    具解 脫處者.謂五解脫處。

    一者若佛及尊勝比丘爲之說法.隨其所聞則能通達語言義趣. 以通達故心生歡喜.歡喜則身猗.身猗則受樂.受樂則心攝.是初解脫處.行者住此解 脫處故憶念堅強心則攝定.諸漏盡滅必得泥洹。

    二者善諷誦經.三者爲他說法.四者 獨處思量諸法.五者善取定相謂九相等.皆如上說。

    問曰.佛及尊勝比丘何故爲此行 者說法。

    答曰.以堪受法能獲大利.是故爲說。

    又此比丘因佛出家諸根純熟故爲說法. 尊勝比丘以同所業故爲說法。

    又此行者必須聞法.是故爲說。

    又此人有淨戒等功德 ******************** 成就.猶如完器堪任受盛.故爲說法。

    此名三慧.通達語言是多聞慧.通達義趣是思惟 慧.從此二慧能生心喜乃至攝心生如實智是名修慧。

    此三慧有三種果.謂厭離解脫。

     又聞法讀誦爲人說法是多聞慧.思量諸法名思惟慧.善取定相是名修慧。

    問曰.心解 脫漏盡.是二有何差別。

    答曰.以定遮煩惱故說心解脫.永斷煩惱故說漏盡。

    問曰.若持 戒等法亦是解脫處.如說持戒則心不悔心不悔則歡喜等.或因施等亦得解脫.何故 但說此五法耶。

    答曰.以勝故獨說。

    又問.此法有何勝耶。

    答曰.是解脫近因.戒等以遠故 不說。

    又問.雲何知是近因。

    答曰.行者聞法知陰界入等但衆法和合中無我故則破假 名.破假名卽是解脫.故名近因。

    又經中說多聞功德謂不隨他教心易攝等.亦以此故 知是近因。

    又佛法有大功德能滅煩惱至泥洹等.於此寂滅法中若聽若誦若自思量 則速解脫.故名近因。

    又施得大富.持戒尊貴.多聞得智.以智慧故得盡諸漏不以富貴. 故知近因。

    又舍利弗等稱大智者皆由多聞。

    問曰.若以多聞心易攝者.阿難何故初中 後夜不得解脫。

    答曰.阿難頭未到枕卽得解脫.是故數在希有法中.何故不速。

    又阿難 ******************** 於此夜中精進小過.以疲極故不得解脫。

    又阿難自誓我於今夜必得漏盡.亦如菩薩 於道場自誓.誰有此力如阿難者.皆是多聞之力。

    無障礙者.所謂三障.業障報障煩惱 障.若人無此三障則不墮難處.若離諸難則堪受道。

    又此人名具足四輪.謂好國土.依 止善人.自發正願.先世福德。

    又能成就四須陀洹分.謂親近善人.喜聽正法.自正憶念. 能隨法行。

    又能棄捨貪等三法.如經中說不斷三法則不能度老病死。

    不著者.不著此 岸.不著彼岸.不沒中流.不出陸地.不爲人取.及非人取.不入廻澓.不自腐爛。

    此岸謂內 六入.彼岸謂外六入.中流謂貪喜.陸地謂我慢.人取謂與在家出家和合.非人取謂持 戒爲生天上.廻澓謂返戒.腐爛謂破重禁。

    若人於內入計我.卽於外入生我所心.從內 外入生貪喜故卽於中沒.從此則生我慢。

    所以者何.若人著身受有樂故人來輕毀則 生憍慢.如是以我我所貪喜我慢亂其心故能成餘事。

    問曰.此喻中以何爲水.若以八 直聖道爲水則不應以內外六入爲岸.貪喜等爲中流.亦不應有廻澓腐爛.若以貪愛 爲水.雲何隨此得至泥洹。

    答曰.以八直聖道爲水.譬喻不必令盡相似.如此木若離八 ******************** 難必至大海.比丘如是離諸流難則隨八聖道水流入泥洹。

    如言乳如貝但取其色不 取堅輭.言面如月但取盛滿不取形也。

    又行者出聖道已著內外入.不如此木卽於水 中著此彼岸腐爛等也。

    又論師言如恆河水必至大海.如是八聖道水必至泥洹.故以 爲喻。

    如是略說十一定具.若有此法自然得定。

     出入息品第一百八十五 阿那波那十六行.謂念出入息若長.若短.念息徧身.除諸身行.覺喜.覺樂.覺心行.除心 行念出入息.覺心.令心喜.令心攝.令心解脫念出入息.隨無常觀.隨斷.離.滅觀念出入 息若長若短。

    問曰.雲何名息長短。

    答曰.如人上山若擔重疲乏故息短.行者亦爾.在麤 心中爾時則短.麤心者所謂躁疾散亂心也。

    息長者.若行者在細心中則息長.所以者 何.隨心細故息亦隨細.如卽此人疲極止故息則隨細爾時則長息。

    徧身者.行者信解 身虛.則見一切毛孔風行出入。

    除身行者.行者得境界力心安隱故麤息則滅.爾時行 者具身憶處。

    覺喜者.是人從此定法心生大喜.本雖有喜不能如是.爾時名爲覺喜。

    覺 ******************** 樂者.從喜生樂.所以者何.若心得喜身則調適.身調適則得猗樂.如經中說心喜故身 猗身猗則受樂。

    覺心行者.行者見喜過患以能生貪故.貪是心行從心起故.以受中生 貪故見受是心行。

    除心行者.行者見從受生貪.過除滅故心則安隱.亦滅除麤受故說 除心行。

    覺心者.行者除受味故見心寂滅不沒不掉。

    是心或時還沒.爾時令喜。

    若心還 掉.爾時令攝。

    若離二法.爾時應捨.故說令心解脫。

    [一]行者如是心寂定故.生無常行。

    以無 常行斷諸煩惱.是名斷行。

    煩惱斷故心則厭離.是名離行。

    以心離故得一切滅.是名滅 行。

    如是次第得解脫故名十六行念出入息。

    問曰.何故念入出息名爲聖行天行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