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在力.如舍利弗說我於七覺中能自在出入.故知慧解脫阿羅漢有諸禪定但不能入.
深修習故能自在入。
問曰.阿羅漢何故有不深修習諸禪定者。
答曰.是人得道所作已 辦.樂行捨心故不善習若無捨心.則入定無難.如經中說行者善修四如意足能吹雪 山令爲塵末何況死無明耶.故知八解脫中說漏盡滅非入定滅。
又經中說有明性.有 空性.有無邊虛空性.有無邊識性.有無所有性.有非想非非想性.有滅性.因闇故有明 性.因不空故有空性.因色故有無邊虛空性.因無邊虛空性故有無邊識性.因無邊識 故有無所有性.因無所有故有非想非非想性.因五陰故有滅性。
若不能破壞五陰假 名相是名爲闇.若能破壞五陰假名則名明性.如佛教一比丘汝於空諸行中當觀諸 行空自調伏心.如人持燈入空室中所見皆空.行者取色證此色滅是名空性.外道因 無邊虛空處得離色.乃至因非想非非想處離無所有處。
因諸陰有滅性者.行者[一]所有
思量所有作起皆滅爲妙.是名因諸陰有滅性。
問曰.是諸性依何定故得。
答曰.經中說 明性乃至非想非非想性皆以自行入定故得.謂行緣有爲道故得.所以者何.初緣色 注:[一]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
智是名明性.第二性亦取色取已分別令空.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性滅性入滅一切
有爲法空故得滅.是中滅盡諸有爲法故.故知此中說滅名爲漏盡泥洹。
問曰.此諸解 脫是何地中有。
答曰.[一]行者欲破壞色.或依欲界繫三昧或依色界繫三昧能得色空.一
切地中能得心空。
問曰.此解脫幾有漏.幾無漏。
答曰.[二]是空性故.一切無漏。
八勝處品第一百六十四 初勝處內色想見外色少若好若醜於是諸色勝知勝見故名勝處.第二內色想見外 色多.第三內無色想見外色少.第四內無色想見外色多.第五內無色想見外青色青 形青光如憂摩伽華如真青染波羅柰衣.第六見黃.第七見赤.第八見白.行者見如是 等無量諸色。
所以者何.非但有此青等四色.以略說故有八勝處。
[三]行者若能以空壞裂
諸色.爾時名爲勝處。
問曰.誰能得此。
答曰.[四]是佛弟子.非餘人也。
問曰.是八勝處在何地 中。
答曰.[五]在欲色界。
問曰.爲有漏爲無漏。
答曰.先是有漏.[六]以空壞色則名無漏。
問曰.何故 此法獨名勝處。
答曰.此是行者所貪著處.是故佛爲弟子說名勝處.示勝此緣故。
注:[一]八解脫通依四禪三無色義.(章十三.八解脫.)
[二]八解脫一切無漏義.(章十三.八解脫.)
[三]八勝處以慧爲性義.(章十三.八勝處.)
[四]外凡不起八勝處義.(章十三.八勝處.)
[五]欲界修起八勝處義.(章十三.八勝處.)
[六]八勝處通無漏義.(章十三.八勝處.)
********************
九次第初禪品第一百六十五
九次第定.四禪.四無色定.及滅盡定。
初禪者.如經中說.行者離諸欲諸惡不善法.有覺 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
問曰.應但說初禪相.何故乃說離諸欲耶。
答曰.有人謗言世閒 無有能離欲者.以世人皆處五欲中故.無人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齅香舌不知味 身不覺觸.故說離欲。
[一]欲名欲心非是色等.如說色等諸物不名爲欲.何以知之.有精進
者色等猶在而能斷欲。
又經中說色等是分不名爲欲.是中貪心則名爲欲.若生貪心 則求諸欲.求欲因緣故有貪恚鞭杖殺害惡法隨逐.如大因經中說因愛生求等.故知 離貪欲故名爲離欲。
有人言離色等五欲名爲離欲.離惡不善法名離五蓋。
初禪近散 亂心故名有覺.又此行者定力未成散亂心發故名有覺.如經中說我行有覺有觀行.[二]當知佛說散心爲覺.是覺漸微攝心轉深則名爲觀.隨定成就心不多散是時名觀.是
觀隨逐行者至禪中閒。
若離覺觀得喜名離生喜.是喜初得能利益身故名爲樂.是離 覺觀喜住一緣中是名爲禪。
是禪爲覺觀所亂故得異身果報.以上中下差別故有梵 注:[一]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二]禪支覺觀同體義.(章十二.八禪定.)
********************
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問曰.若離覺觀喜名初禪者則不復以五枝爲初禪.若離覺觀與 第二禪有何差別。
又經中說初禪有覺有觀.猗樂異喜亦異.若喜卽是樂.則七覺意中 不應別說猗覺意也。
答曰.汝言初禪無五枝.是事不然.不說五枝是初禪性.初禪近地 有此覺觀故名爲枝。
問曰.若近地有法數爲枝者.初禪亦近五欲則應說爲枝。
答曰.五 欲不名爲近.此行者心已離故。
又初禪次第不起欲心。
又五欲不住爲初禪枝.枝名爲 因.因卽是分.如聖道分集會具等.覺觀亦爾。
是初禪因。
若行者定心於緣中退還取定 相攝心於緣憶念本相是名覺觀.故知覺觀是初禪因.第二禪中定心已成.是故不以 覺觀爲因.亦二禪次第不生覺觀。
若汝說初禪與覺觀俱.是亦不然.[一]從初禪起次生覺
觀.以近覺觀故名爲俱.如與弟子俱行雖小相遠亦名爲俱。
又此地中有生因緣故名 有覺觀.如鬼病人雖不發時亦名爲病.
問曰.阿羅漢何故有不深修習諸禪定者。
答曰.是人得道所作已 辦.樂行捨心故不善習若無捨心.則入定無難.如經中說行者善修四如意足能吹雪 山令爲塵末何況死無明耶.故知八解脫中說漏盡滅非入定滅。
又經中說有明性.有 空性.有無邊虛空性.有無邊識性.有無所有性.有非想非非想性.有滅性.因闇故有明 性.因不空故有空性.因色故有無邊虛空性.因無邊虛空性故有無邊識性.因無邊識 故有無所有性.因無所有故有非想非非想性.因五陰故有滅性。
若不能破壞五陰假 名相是名爲闇.若能破壞五陰假名則名明性.如佛教一比丘汝於空諸行中當觀諸 行空自調伏心.如人持燈入空室中所見皆空.行者取色證此色滅是名空性.外道因 無邊虛空處得離色.乃至因非想非非想處離無所有處。
因諸陰有滅性者.行者
問曰.是諸性依何定故得。
答曰.經中說 明性乃至非想非非想性皆以自行入定故得.謂行緣有爲道故得.所以者何.初緣色 注:
問曰.此諸解 脫是何地中有。
答曰.
問曰.此解脫幾有漏.幾無漏。
答曰.
八勝處品第一百六十四 初勝處內色想見外色少若好若醜於是諸色勝知勝見故名勝處.第二內色想見外 色多.第三內無色想見外色少.第四內無色想見外色多.第五內無色想見外青色青 形青光如憂摩伽華如真青染波羅柰衣.第六見黃.第七見赤.第八見白.行者見如是 等無量諸色。
所以者何.非但有此青等四色.以略說故有八勝處。
問曰.誰能得此。
答曰.
問曰.是八勝處在何地 中。
答曰.
問曰.爲有漏爲無漏。
答曰.先是有漏.
問曰.何故 此法獨名勝處。
答曰.此是行者所貪著處.是故佛爲弟子說名勝處.示勝此緣故。
注:
初禪者.如經中說.行者離諸欲諸惡不善法.有覺 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
問曰.應但說初禪相.何故乃說離諸欲耶。
答曰.有人謗言世閒 無有能離欲者.以世人皆處五欲中故.無人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齅香舌不知味 身不覺觸.故說離欲。
又經中說色等是分不名爲欲.是中貪心則名爲欲.若生貪心 則求諸欲.求欲因緣故有貪恚鞭杖殺害惡法隨逐.如大因經中說因愛生求等.故知 離貪欲故名爲離欲。
有人言離色等五欲名爲離欲.離惡不善法名離五蓋。
初禪近散 亂心故名有覺.又此行者定力未成散亂心發故名有覺.如經中說我行有覺有觀行.
若離覺觀得喜名離生喜.是喜初得能利益身故名爲樂.是離 覺觀喜住一緣中是名爲禪。
是禪爲覺觀所亂故得異身果報.以上中下差別故有梵 注:
問曰.若離覺觀喜名初禪者則不復以五枝爲初禪.若離覺觀與 第二禪有何差別。
又經中說初禪有覺有觀.猗樂異喜亦異.若喜卽是樂.則七覺意中 不應別說猗覺意也。
答曰.汝言初禪無五枝.是事不然.不說五枝是初禪性.初禪近地 有此覺觀故名爲枝。
問曰.若近地有法數爲枝者.初禪亦近五欲則應說爲枝。
答曰.五 欲不名爲近.此行者心已離故。
又初禪次第不起欲心。
又五欲不住爲初禪枝.枝名爲 因.因卽是分.如聖道分集會具等.覺觀亦爾。
是初禪因。
若行者定心於緣中退還取定 相攝心於緣憶念本相是名覺觀.故知覺觀是初禪因.第二禪中定心已成.是故不以 覺觀爲因.亦二禪次第不生覺觀。
若汝說初禪與覺觀俱.是亦不然.
又此地中有生因緣故名 有覺觀.如鬼病人雖不發時亦名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