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我.知無我則
不復願.故知亦以空故不願。
若說行因集生緣名無願者.此或可爾。
所以者何.經中說 見所有生相皆是滅相則生厭離。
又道中不應有無願行.所以者何.願是愛分.如經說 上中下願道中不生貪愛.是故不應有無願行。
又經中說五陰滅故名滅.當知隨無五 陰是名爲空.空卽是滅.是中無願.以愛身故願.故知此三一義不應差別。
問曰.又經中 說三三昧.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何者是耶。
答曰.以空見五陰空.更以一空能空此 空.是名空空。
以無願厭患五陰.更以無願厭此無願.是名無願無願。
以無相見五陰寂 滅.更以無相不取無相.是名無相無相。
問曰.有論師言.是三三昧名有漏.是事雲何。
答 ******************** 曰.此非有漏.所以者何.是時無漏能使故。
[一]又此三昧於空等勝.雲何當是有漏。
問曰.若 空等三三昧實是智慧.何故名三昧耶。
答曰.諸三昧差別故。
又三昧能生如實知見故 名三昧.果中說因故。
問曰.有論師言是空空等三三昧但無學人得非餘人.是事雲何。
答曰.[二]學人亦應得.所以者何.行者應證有漏無漏一切法滅.是故學人亦應當證無漏
法滅。
四修定品第一百五十八 有修定爲現在樂.有修定爲知見.有修定爲慧分別.有修定爲漏盡。
[三]若三昧能得現在
樂.謂第二禪等.何以知之.佛說第二禪謂從三昧生喜樂爲名爲餘法.如入舍衞城爲
飯食故。
問曰.初禪亦有喜樂.何故不說有現樂耶。
答曰.初禪雜諸覺觀能散心故.不說 現樂。
問曰.第二禪亦有喜等能亂心法.何故名樂。
答曰.先滅諸覺深攝心故.說喜等爲 樂.但以行苦故一切名苦。
又初禪中苦麤.二禪等中苦細.苦細故得名爲樂。
問曰.第二 禪等亦有後世樂行.何故但說爲現在樂。
答曰.如爲阿闍世王說現在沙門果。
又以近 注:[一]重空三昧無漏義.(章二.三解脫門.)
[二]學人得重空三昧義.(章二.三解脫門.)
[三]二禪以上爲正法樂義.(章十一.四修定.)
********************
故說。
又爲破五欲樂故說現在樂.若人貪著五欲樂故不得諸禪.爲是故說汝等若能 離五欲樂當得勝現在樂。
又諸佛不讚受後身.故不說後樂。
又世閒人言在家人樂非 出家人.是故佛說此是出家人現在樂也。
又是四修定皆爲現樂.以初受名故獨說現 樂。
問曰.若是四修定能成種種利.何故但說此四利耶。
答曰.利有二種.世閒利出世閒 利。
第二修定爲世閒利所謂知見.[一]知名八除入十一切入等利.見名五神通等利。
所以 者何.是利眼見故名爲見.是事因取光明故成故爲知見說光明相。
二是出世閒利.[二]以
慧分別五陰名慧分別.故經中說慧分別者行者若生諸受諸覺諸想皆能別知。
別知 受者諸觸因緣受無有受者.別知覺者此計我覺雲何令無.謂分別男女等假名想破 此想故則無諸覺.如經中說諸覺何因所謂爲想.故知但破想故則無諸覺.諸覺無故 諸受亦無.故知破假名故名慧分別。
以慧分別故得漏盡.如經中說行者觀五陰生滅 相故能證陰滅。
故知一切世閒出世閒利皆攝在四中。
問曰.有論師言第四禪中能得 阿羅漢果無礙道名爲漏盡.是事雲何。
答曰.[三]是中無有差別因緣但第四禪中無礙道
注:
[一]修除入及一切入爲知見義.(章十一.四修定.)
[二]慧分別爲修慧義.(章十一.四修定.)
[三]一切地無礙道有漏義.(章十一.四修定.)
********************
名爲漏盡非餘.是故不然。
又修定爲三種利.一爲現樂.二爲知見.三爲斷結。
或說爲二. 如說爲畢竟盡故善清淨故.生死盡故分别種種性故.是有眼者說道.是中前三說斷 後一說知.佛於此中不說現樂。
成實論卷第十四 ********************
若說行因集生緣名無願者.此或可爾。
所以者何.經中說 見所有生相皆是滅相則生厭離。
又道中不應有無願行.所以者何.願是愛分.如經說 上中下願道中不生貪愛.是故不應有無願行。
又經中說五陰滅故名滅.當知隨無五 陰是名爲空.空卽是滅.是中無願.以愛身故願.故知此三一義不應差別。
問曰.又經中 說三三昧.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何者是耶。
答曰.以空見五陰空.更以一空能空此 空.是名空空。
以無願厭患五陰.更以無願厭此無願.是名無願無願。
以無相見五陰寂 滅.更以無相不取無相.是名無相無相。
問曰.有論師言.是三三昧名有漏.是事雲何。
答 ******************** 曰.此非有漏.所以者何.是時無漏能使故。
問曰.若 空等三三昧實是智慧.何故名三昧耶。
答曰.諸三昧差別故。
又三昧能生如實知見故 名三昧.果中說因故。
問曰.有論師言是空空等三三昧但無學人得非餘人.是事雲何。
答曰.
四修定品第一百五十八 有修定爲現在樂.有修定爲知見.有修定爲慧分別.有修定爲漏盡。
問曰.初禪亦有喜樂.何故不說有現樂耶。
答曰.初禪雜諸覺觀能散心故.不說 現樂。
問曰.第二禪亦有喜等能亂心法.何故名樂。
答曰.先滅諸覺深攝心故.說喜等爲 樂.但以行苦故一切名苦。
又初禪中苦麤.二禪等中苦細.苦細故得名爲樂。
問曰.第二 禪等亦有後世樂行.何故但說爲現在樂。
答曰.如爲阿闍世王說現在沙門果。
又以近 注:
又爲破五欲樂故說現在樂.若人貪著五欲樂故不得諸禪.爲是故說汝等若能 離五欲樂當得勝現在樂。
又諸佛不讚受後身.故不說後樂。
又世閒人言在家人樂非 出家人.是故佛說此是出家人現在樂也。
又是四修定皆爲現樂.以初受名故獨說現 樂。
問曰.若是四修定能成種種利.何故但說此四利耶。
答曰.利有二種.世閒利出世閒 利。
第二修定爲世閒利所謂知見.
所以 者何.是利眼見故名爲見.是事因取光明故成故爲知見說光明相。
二是出世閒利.
別知 受者諸觸因緣受無有受者.別知覺者此計我覺雲何令無.謂分別男女等假名想破 此想故則無諸覺.如經中說諸覺何因所謂爲想.故知但破想故則無諸覺.諸覺無故 諸受亦無.故知破假名故名慧分別。
以慧分別故得漏盡.如經中說行者觀五陰生滅 相故能證陰滅。
故知一切世閒出世閒利皆攝在四中。
問曰.有論師言第四禪中能得 阿羅漢果無礙道名爲漏盡.是事雲何。
答曰.
又修定爲三種利.一爲現樂.二爲知見.三爲斷結。
或說爲二. 如說爲畢竟盡故善清淨故.生死盡故分别種種性故.是有眼者說道.是中前三說斷 後一說知.佛於此中不說現樂。
成實論卷第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