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牢無堅敗壞之相.觀受如泡想如野馬行 如芭蕉識如幻亦復如是.此中五喻皆示空義.所以者何.眼見水沫消時還無.泡等亦 爾.故知諸陰非真實有。

    又若佛弟子深厭生死.皆以見法本來不生無所有故.若見無 常則但能生敗壞苦相.若見無性無餘相故則能具足行苦.具此三苦名得解脫.當知 一切諸法皆空。

    又空是解脫門.此空非但是衆生空.亦有法空.如說眼生時無所從來. 滅時無所至處.則知過去未來眼空.現在眼亦以四大分別故空.如佛說眼肉形中所 有堅依堅名爲地等.若得此空則說無所有。

    又說一切諸行斷故名斷性.離故名離性. 滅故名滅性.故知一切諸行皆滅.若實有諸行則無正斷離滅.滅名爲無.當知第一義 ******************** 故諸行皆無.但以世諦故有諸行。

     滅盡品第一百五十四 若緣泥洹是名空心。

    問曰.泥洹無法.心何所緣.答曰.是心緣無所有是事先明.爲知泥 洹故。

    問曰.此空心於何處滅。

    答曰.[一]二處滅.一入無心定中滅.二入無餘泥洹斷相續時 滅.所以者何.因緣滅故此心則滅.無心定中以緣滅故滅.斷相續時以業盡故滅。

    論者 言.行者若能滅此三心則諸業煩惱永不復起。

    問曰.何故不起。

    答曰.是人具足無我故 業煩惱滅.如燈煙墨.有所依處則住.無依處則不住也.如是若有我心依處業煩惱則 集無則不集。

    又無漏正見燒盡諸相令無有餘.如劫火燒地等無餘.以無相故諸業煩 惱則不復集。

    又有我心者則業煩惱集.阿羅漢通達空智無我心故則不復集。

    問曰.是 人雖新業不集.以故業故何得不生。

    答曰.是人以正智慧壞此業故不能得報.如焦種 子不復能生。

    又若無愛心則諸業不能得報.如地無潤則種不生。

    又此行者於諸識處 悉滅諸相識無所依.故無生處.如種無依則不得生。

    又業煩惱具故能受身.不具則滅. 注: [一]無漏有數滅義.(章二.三無爲.) ******************** 是人無煩惱故因緣不具.雖有諸業不能受生。

    又衆生以煩惱故受諸趣身.以受身故 諸業於中能與果報.若無煩惱則不受身.不受身故諸業雲何能與果報.如人負債依 恃勢力則債主不能得便.行者亦爾.若不在生死.雖有諸業不能與報。

    又如人被縛餘 人則能隨意毀辱.如是衆生爲煩惱所縛.隨業多少皆能與報.得解脫者則不能得便。

     又自業能與果報.是人行空行故.於諸法中無有自相.是故諸業不能與報.如以兒爲 奴則無有財分.此亦如是。

    又煩惱力能轉諸業.煩惱勢盡則諸業不轉.如輪雖在動勢 盡故則不復轉。

    又煩惱力能變諸業.如母愛子血變爲乳.愛心滅故則不復變.如是煩 惱力故業能與報.離則不能。

    又是人以戒定慧等功德修身.勢力大故諸業不能得便. 是故雖有故業不能與報。

    如是此人故業現在少償新業不造.如火燒薪薪盡則滅.是 人亦爾.以不受故滅。

    滅三心故於一切諸苦永得解脫.是故智者應滅三心。

     道諦聚定論中定因品第一百五十五 論者言.今論道諦.道諦者謂八直聖道.正見乃至正定。

    是八聖道略說有二.一名三昧 ******************** 及具.二名爲智.今當論三昧。

    問曰.三昧何等相。

    答曰.心住一處是三昧相。

    問曰.是心雲 何得住一處。

    答曰.隨所多習於此處住.若不多習則速捨離。

    問曰.當雲何習。

    答曰.隨所 樂習。

    問曰.雲何能樂。

    答曰.身心麤重名苦.以猗法除身心麤重相則能生樂。

    問曰.雲何 生猗。

    答曰.以歡喜因緣故身心調適。

    問曰.雲何生喜。

    答曰.從念三寶及聞法等心悅故 生。

    問曰.雲何心悅。

    答曰.從清淨持戒心不悔生。

    問曰.已說三昧因.今三昧復是誰因。

    答 曰.是如實智因.如實智者謂空智也.如說行者如是攝心清淨心除蓋心住心不動心 則能如實知苦聖諦集滅道聖諦.是故欲得如實智者當勤精進修習三昧.散心者尚 不能得世閒經書工巧等利.何況能得出世閒利.故知一切世閒出世閒利皆以定心 故得。

    又一切妙善皆由正智.一切鄙惡皆由邪智.如經中說無明爲首無慚愧隨從起 一切惡.以明爲首慚愧隨從起一切善.而三昧是正智慧因.故知一切妙善皆因三昧. 是故當勤精進修習。

     定相品第一百五十六 ******************** 問曰.汝說心住一處是三昧相.三昧與心爲一爲異。

    答曰.[一]三昧與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