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以眼等開導故名六意行.是事亦爾。

    又 意識中所有分別因緣五識中無故.知五識中無煩惱也。

     斷過品第一百三十九 問曰.有人言.諸煩惱九種下中上.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智亦 九種.是煩惱先斷上上後斷下下.以下下智斷上上煩惱乃至以上上智斷下下煩惱. 是事雲何。

    答曰.[一]以無量心斷諸煩惱。

    所以者何.經中佛說.譬如巧匠手執斧柯.眼見指 處雖不能分別日日所盡若幹分數.但見盡已乃能知其盡.比丘亦爾.修行道時雖不 分別知今日所盡若幹諸漏昨日所盡若幹分數.但盡已乃知漏盡.[二]故知以無量智盡 諸煩惱.非八非九。

    問曰.依止何定斷何煩惱。

    答曰.[三]因七依處能斷煩惱.如經中佛說因 初禪漏盡乃至因無所有處漏盡。

    又離此七依亦能漏盡.如須屍摩經中說離七依處 亦得漏盡.故知依欲界定亦得漏盡。

    問曰.見諦所斷煩惱不應依無色定斷.以此行者 注: [一]多心斷結義.(章十.三歸.) [二]斷惑品別無量義.(章九.斷結.) [三]依四禪三無色及欲界定斷見修惑義.(章九.斷結.) ******************** 壞色相故。

    答曰.是事先答.謂無色定能緣於色。

    問曰.爲先從初禪次第離欲至二禪等. 爲一時耶。

    答曰.應當次第.以離初禪欲生二禪等故。

    問曰.欲界中亦有次第耶。

    答曰.諸 煩惱念念滅故.亦應次第。

    又如炎摩天抱則成欲.兜率陀天執手成欲.化樂天以口說 成欲.他化自在天相視成欲.當知欲界煩惱亦漸次盡。

    有人言以福德因緣於彼中生. 不以斷煩惱故.以所欲妙故成有差別。

    又根鈍故抱乃成欲.根轉利故視則成欲。

    問曰. 有人言思惟所斷煩惱漸次斷.先欲界繫後色無色界繫.見諦所斷則一時斷.是事雲 何。

    答曰.[一]隨諦所斷而實一切煩惱見滅諦斷.是事先說.所謂見諦所斷身見等煩惱皆 見滅諦斷。

    [二]從[三]煖法來以無常等行觀五陰相始斷煩惱.見滅乃盡。

    問曰.觀欲界繫苦能 斷欲界結.集亦如是.如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如是.觀欲界滅能斷三界結.道亦 如是.是事雲何。

    答曰.滅智能斷煩惱.是故汝說不然。

    問曰.經中說觀五陰無常等故得 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汝雲何言但觀滅諦斷煩惱耶。

    答曰.是觀五陰智生滅合觀 故能斷結使.如經中說比丘觀是色是色集是色滅.又常說見法識法則煩惱斷.可知 注: [一]見惑望諦總斷義.(章九.斷結.) [二]世第一法總觀四諦義.又別伏總斷見惑義.(章九.斷結.) [三]原刻作暖.今依麗刻改. ******************** 見滅諦故諸煩惱盡。

    又五陰是苦於中生諸煩惱.若見五陰滅以爲寂滅安隱.如是則 苦想具足.故知見諸陰滅則煩惱盡。

    如說因諸法無體性依一捨心斷.無體性卽是滅. 若行者見色無體性乃至識無體性則深得離。

    又三解脫門皆緣泥洹.以此解脫門能 斷煩惱無餘方便.故知但無爲緣道能斷煩惱.是故汝所說斷煩惱法是事不然。

    論者 言諸煩惱有如是等無量分別門.以求解脫者應當知.所以者何.以知是縛過故得解 脫.如人識怨故能遠離.如知嶮道故能得避.煩惱亦如是。

    又煩惱縛甚爲微細過於毗 摩質多羅阿脩羅王縛.乃至有頂衆生常爲煩惱縛.是故應知其過。

    又衆生乃至有頂 猶還退墮皆以不能見知煩惱過故。

    又不斷結故生增上慢自謂已斷.後則疑悔.是故 應知諸煩惱過勿爲所誑。

    又若衆生捨離淨妙泥洹之樂.反貪鄙弊欲樂有樂.皆是諸 煩惱過.若斷煩惱則得大利.故應知見諸煩惱過。

    又障解脫法所謂煩惱.若不斷煩惱 終無解脫因緣.所以者何.諸煩惱是身因緣.隨煩惱有身.隨身有苦.是故欲求離苦者 應勤精進斷諸煩惱。

     ******************** 明因品第一百四十 問曰.煩惱爲身因緣是事應明.所以者何.有諸外道不信此事.或言是身無因無緣猶 如草木自然而生.或言萬物是大自在等諸天所生.或言萬物從世性生.或言微塵和 合故生.說如是等是故應明。

    答曰.從業有身是事先成.是業從煩惱生.故以煩惱爲身 因緣。

    問曰.雲何知因煩惱有業。

    答曰.隨假名心名爲無明.假名心者能集諸業.故知煩 惱因緣有業.又阿羅漢諸業不集不成.故知諸業由煩惱成.如經中佛說若人得明捨 離無明是人能起罪業福業無動業不.不也世尊。

    又無無漏業.故知但隨假名者能起 諸業.無漏心不緣假名故不起業也。

    又學人無行.如經說學人還而不行滅而不作.作 相是行.行名爲業。

    又無漏心非行相故無無漏業.是故一切諸受身業皆因煩惱生。

    又 斷煩惱者不復受生.故知有身皆因煩惱。

    問曰.一切衆生皆以無煩惱生後時乃起.如 人生時無齒其後乃生。

    答曰.不然.有煩惱者隨所有相謂啼哭等生時現有.故知皆與 煩惱共生。

    又現見衆生多生廁等中.不生磐石等中.當知貪著香味等故於是中生.故 ******************** 知由煩惱生。

    問曰.地獄等中不應得生.所以者何.無人貪樂地獄等故。

    答曰.衆生以癡 力故顛倒心生.將命終時遙見地獄謂是華池.以貪著故則於中生.如經中說若人迮 閙中死欲得寬處於鳥中生.若渴死者生爲水蟲.若凍死者生熱地獄中.熱渴死者生 寒冰地獄中.若貪著婬欲生鳥雀中.若貪飲食則生爲死屍中蟲。

    又因所貪著故造諸 惡.諸惡因緣強受果報。

    又貪著身故諸業能生果報.所以者何.貪著已身愚癡力故憍 慢等諸煩惱生.從此能集成業.以業力故生諸道中。

    問曰.若以煩惱因緣有身.斷煩惱 者五陰不應復得相續。

    答曰.是身本由煩惱故生.煩惱雖盡以勢力故身猶不斷.如以 杖轉輪.雖暫廢杖轉猶不止。

    問曰.若以先業煩惱勢故有身.斷煩惱者以先業煩惱勢 故亦應受身。

    答曰.要以取相故識能住.是人先業勢盡.今善修無相解脫門故.不受後 身。

    又如熱石上諸種不生.如是以智慧火熱諸識處則識種不生後相續斷。

    又諸行因 緣不具足故不復相續.如經中佛說識爲種子.業行爲田.貪愛爲水.無明覆蔽.以此因 緣則受後身.阿羅漢是緣不具故無後身.當知煩惱因緣受生。

    又無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