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樂因故備受諸苦.謂求時苦.守護時苦.用時亦苦.如稼穡商賈征伐仕進等是 求時苦.守時恐怖畏失故苦.現在無厭故苦。

    又歡愛[二]會少。

    別離苦多.故知欲爲多過。

    又 注: [一]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貪.今依麗刻改. ******************** 如佛說愛欲有五種患.一味少過多.二諸結熾盛.三至死無厭.四聖所呵棄.五無惡不 造。

    又此貪欲常令衆生順死生流遠離泥洹.有如是等無量過患.當知欲爲多過。

    又諸 煩惱生皆因於貪.如貪身故起諸煩惱。

    又愛使不拔則數數受苦.如毒樹不伐則常害 人。

    又貪能令衆生荷負重擔。

    又經中說貪愛爲繫.如黑白牛自不相繫但以繩繫.如是 眼不繫色色不繫眼貪欲於中繫.若緣是繫則無得解脫。

    又經中說衆生爲無明所蓋 覆愛結所繫.往來生死無有本際。

    又經中說貪斷故色斷乃至識斷.此貪以無常等觀 故斷.斷此貪欲則心得解脫.色貪斷則無色.無色則苦滅.乃至識亦如是.故知貪欲爲 堅固縛。

    又貪欲如賊.而衆生不見其惡。

    又貪欲常於輭美門中行故名深惡。

    又衆生心 喜起貪欲.乃至蚊蟻皆於飲食婬欲中起。

    又此貪欲種種因緣能縛人心.謂父母兄弟 姊妹妻息及財物等。

    又衆生以飲食婬欲等貪欲覆心則能受生.若貪禪定則生上界。

     又此貪欲能爲和合.一切世間所樂各異.貪故和合.猶如乾沙得水相著。

    又生死中以 貪愛爲味.如說色中味著.謂因色生若喜若樂.若不貪則不味.不味則能速斷生死。

    又 ******************** 此貪欲與解脫相違.所以者何.衆生皆以貪著欲樂禪定樂故.不樂解脫。

    又隨斷貪分 卽變爲樂.如說隨所離欲轉得深樂。

    又說若欲得諸樂當捨一切欲樂.捨一切欲故得 畢竟常樂.若欲得大樂當捨離少樂.捨離少樂故能得無量樂。

    又說智者更無別利.如 離貪愛心.隨心離貪愛則滅諸苦惱。

    又此貪欲爲害善法.所以者何.深貪著者則不顧 戒及種性教法威儀名聞不受教化.不見衰患不觀罪福.如狂如醉不知好醜.亦如盲 人不見福利。

    如說貪欲不見利.貪欲不識法.猶如盲闇無知.以不除貪故。

    又說貪欲爲 大海無邊亦無底.波浪漩澓深惡蟲及羅刹.如是諸嶮難無人能渡者.但住淨戒船得 正見風力.佛爲大船師能示諸正道.如所說修行是者則能渡。

    又諸煩惱中無有想分 別味如貪欲者。

    又此貪欲最爲難斷.如經中說二願難斷.一得二夀。

    問曰.貪欲有如是 過.雲何當知貪欲者相。

    答曰.多貪欲者喜樂女色及華香瓔珞伎樂歌舞.到婬女家飲 食聚會喜大衆集及諸戲具.喜隨愛語.心常歡喜面色和澤.先意問訊含笑語言.難忿 易悅多憐愍心.身體便疾性多躁動.自深著身.如是等名多貪欲相.是相皆與繫性相 ******************** 順是故難斷。

    又一切貪欲究竟皆苦.所以者何.所貪愛事必當離散.離散因緣必有憂 苦.如說天人皆樂色貪色喜色著色是色壞時憂悲心悔.受想行識亦如是。

    又佛於處 處經中說種種喻呵此貪欲.謂能害慧命故說爲毒.在心卽苦故名爲刺.能斷善根故 名爲刀.能燒身心故名爲火.能生諸苦故名爲怨.從心中生故名爲內賊.以難拔故名 爲深根.能汙名聞故名淤泥.障善道故名曰妨礙.內疼惱故名箭入心.起諸惡故名不 善根.注生死海故名爲河.劫盜善財故名爲賊.貪欲有如是等無量過患是故應斷。

     斷貪品第一百二十五 問曰.貪欲有如是過.當雲何斷。

    答曰.以不淨觀等遮.無常觀等斷。

    問曰.有人覺無常故 更增貪欲.此事雲何。

    答曰.若人能知一切無常則無貪欲.如經中說善修無常想故則 能破壞一切貪有貪色無色貪一切戲調憍慢無明。

    又若人能見世閒皆苦.苦因緣貪. 此貪則斷。

    又若人常念我必應受生老病死.是則貪斷。

    又若得淨樂則捨不淨樂.如得 初禪則捨欲愛。

    又見貪欲過是則能斷.過如先說。

    又多聞等慧增長故能斷貪欲.以智 ******************** 慧性破煩惱故。

    又善緣具足則貪欲斷.謂淨持戒等十一定具.後道諦中當說。

    又色智 等法智等諸方便.佛爲大醫.諸同學爲給使.正法爲藥.自如說行爲將息.則貪欲病斷. 如有知病人三事具足病則時愈。

    問曰.如經中說以不淨除貪.汝何故說不淨等及無 常等耶。

    答曰.一切佛法皆爲破諸煩惱.然各有勝力.初以不淨遮貪.後以無常智斷。

    又 以不淨除麤貪欲是多人所知.貪使細故以無常斷。

    又但一經中作如是說.諸經中亦 說餘法能斷.如是因緣則貪欲斷。

     瞋恚品第一百二十六 論者言.瞋恚相者.若瞋此人欲令失滅.願使他人打縛殺害.一向棄捨永不欲見.是瞋 名波羅提伽.義言重瞋。

    有瞋但欲毀罵鞭打他人名違欣婆.義言中瞋。

    有瞋不欲捨離. 或從憎愛妻子中生名拘盧陀.義言下瞋。

    有瞋常染汙心名爲摩義.義言不報恨。

    有瞋 在心不捨惡欲還報名憂婆那呵.義言報恨。

    有瞋急執一事種種教誨終不欲捨.如師 子渡河取彼岸相至死不轉.名波羅陀[一]含.義言專執。

    有瞋見他得利心生嫉妒名爲伊 注: [一]原刻作言.今依麗刻改. ******************** 沙。

    有瞋常喜諍訟心口剛強名三藍披.義言忿諍。

    有瞋若師長教戒而返拒逆名頭和 遮.義言狠戾。

    有瞋若得少許不適意事則心惱亂名阿羼提.義言不忍。

    有瞋言不柔輭 常喜頻蹙.不能和顏先意語言.名阿婆詰略.義言不悅。

    有瞋於同止中常喜罵詈名阿 搔羅治.義言不調。

    有瞋以身口意觸惱同學名爲勝耆.義言惱觸。

    有瞋常喜彈呵好呰 毀物名登單那陀.義言難可。

    是瞋二種.或因衆生.或不因衆生.因衆生生名爲重罪。

    又 上中下分別九品。

    又因九惱分別爲九.無事橫瞋是爲第十.是名瞋相。

    問曰.瞋雲何生。

     答曰.從不適意苦惱事生.又不能正知苦受性故則瞋恚生.或從呵罵鞭杖等生.或與 惡人同事則瞋恚生如屠獵師等.或智力劣弱故瞋恚生如樹枝條爲風所動.或久集 瞋使乃至成性故瞋恚生.或從屠獵毒蛇中來故瞋恚生.或喜念他過故瞋恚生如九 惱中說.或隨時節故瞋恚生如十歲人等.或以種類故瞋恚生如毒蛇等.或以方處故 瞋恚生如康衢國等.又先說貪生因緣與此相違則瞋恚生.又計我心憍慢熾盛及深 著物如是等緣則瞋恚生。

    問曰.是瞋有何等過。

    答曰.經中說瞋爲重罪.於貪欲故名爲 ******************** 易解.而實難解.但不如貪久隨逐心。

    又瞋爲兩惱.先自焼惱而後燒人。

    又瞋定爲地獄. 以從瞋起業多墮地獄故。

    又瞋能壞善福.謂施戒忍.是三皆從慈心等生.瞋與慈相違 故名能壞。

    又從瞋起業皆受惡名。

    又從瞋起業後皆心悔。

    又瞋恨者無憐愍故名曰兇 暴.衆生常苦而復瞋惱.如瘡加火。

    又經中自說瞋過.謂多瞋者形色醜陋.臥覺不安.心 常怖畏.人所不信等。

    問曰.多瞋恚者有何等相。

    答曰.[一]心口剛強常不歡悅.頻蹙難近面 色不和.易忿難解常喜恚恨.喜於諍訟嚴飾兵器.朋黨惡友又憎惡善人.爲人麤獷不 諦思慮.少於慚愧.有如是等名瞋恚相。

    是相皆爲憎惡他人.是故應斷。

    問曰.當雲何斷。

     答曰.常修慈悲喜捨瞋恚則斷.又見瞋過患是則能斷.又得真智瞋恚則斷.又以忍力 故瞋恚則斷。

    問曰.何謂忍力。

    答曰.若能忍他呵罵等苦.是人得善法福.亦不得從不忍 生惡.是忍辱力。

    又行忍者名爲沙門.以忍辱爲道初門.故沙門法者怒不報怒罵不報 罵打不報打。

    又若比丘能忍則應出家法。

    又瞋恚者非出家人法.出家人法忍辱是也。

     又若比丘形服異俗而瞋恚心同.則非所宜。

    又若行忍者則爲已具慈悲功德。

    又修忍 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