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棄不爲.若知無惡果何故棄耶。

    又諸善人心若起惡卽勤制止.以懼惡報故.當知殺等 必有惡報.若不爾者應隨意所作是最爲樂.則殺可食衆生奪他財物若婬他妻是亦 爲樂.以懼來世苦故遠離斯事.故知從業有身。

    又修習正智盡有漏業則不受身.故知 業是其本。

    又阿羅漢雖有諸有漏業.修正智故業則不集.故知業爲身因.身因滅故身 亦滅。

    又知四諦故依諦煩惱永不復起.以不起故則無有身.智者如是思惟則欲知四 諦.故知業爲身因。

    又若因緣不具則不受身.如地乾種焦則一切芽不生.如是識處地 無愛水潤.業種爲真智所焦.後身芽則不生.智者知是事故欲乾識處地焦業種子則 勤加精進.故知業是受身因緣。

    業論竟。

     ******************** 集諦聚中煩惱論初煩惱相品第一百二十一 論者言.已說諸業.諸煩惱今當說.垢心行名爲煩惱。

    問曰.何謂爲垢。

    答曰.若心能令生 死相續是名爲垢心.此垢心差別爲貪恚癡等。

    是垢心名爲煩惱.亦名罪法.亦名退法. 亦名隱沒法.亦名熱法.亦名悔法.有如是等名。

    是垢心修集則名爲使.非但垢心生時 名使。

    煩惱名貪恚癡疑憍慢及五見.此等差別故有九十八使。

    貪名喜樂三有.亦喜樂 無有是名爲貪.如經中說欲愛有愛無有愛.無有名斷滅.衆生爲苦所逼欲斷陰身以 無爲樂。

    問曰.喜樂是受相.非貪喜也.如經中說今喜後喜義言今世受樂後亦受樂.又 說今憂後憂義言今世受苦後亦受苦.又如天問中言有子則喜佛答有子則憂.如是 等。

    答曰.貪爲喜分.如經中說受因緣愛.樂受中貪使.摶食中有喜有貪.喜盡故貪盡.當 知貪爲喜分是則無咎。

    何以知之.如經中說集諦者謂渴是也.何謂爲渴.謂欲得後身. 是渴何相.謂依止貪欲得種種。

    問曰.若說欲得後身是渴相者.何故復說依止於貪欲 得種種。

    答曰.更有渴相.若言欲得種種是總相說.欲得後身是別相說。

    離欲人亦有欲 ******************** 得種種渴.謂欲得水等.是非集諦所攝.若依止貪欲得後身.是渴名集諦所攝。

    問曰.若 渴亦是喜.貪亦是喜.何故說依止貪耶。

    答曰.初生名渴.增長名貪.故言依止.如經中說 喜繫世間.是故喜卽是貪。

    又經中說除滅貪憂諸不善法.是中貪卽是喜.憂卽是瞋.如 說瞋爲憂.則知亦說喜爲貪.是故十八意行中不說煩惱但說諸受.故知喜分是貪。

    又 凡夫離貪不能受樂.離瞋不能受苦.離癡不能受不苦不樂.何以知之.第三受中說凡 夫人於此受中不知集不知滅不知味不知過不知出.故於不苦不樂受中無明使使. 是凡夫人常不知此五種法故常於不苦不樂受中爲無明使使.無明使者卽是不知 性受行也.如是凡夫苦樂心行亦卽是貪恚。

    又若初來在心名受.增長明了名爲煩惱. 又下輭心名受.卽此心增上名曰煩惱。

     貪相品第一百二十二 論者言.是貪九結中通三界繫名爲愛.於七使中分爲二種.欲貪有貪.所以者何.有人 於上二界生解脫想.是故佛說是處名有.有名爲生.若無貪則不生.是故別說有貪非 ******************** 但欲貪。

    或謂但欲貪是名煩惱.盡欲貪名得解脫.故佛說禪無色中亦有有貪.佛示彼 中有微細縛.是故別說是貪。

    於十不善道及四縛中名爲貪欲.貪欲名欲得他物。

    於五 蓋及五下分結中名爲欲欲.欲欲名欲欲於五欲。

    三不善根中名爲貪不善根.貪不善 根名能生長諸不善法。

    是貪若非法行名爲惡貪.如劫盜他物乃至取塔寺及衆僧物. 若未死衆生欲食其肉.若欲婬母女姊妹師婦出家人及己婦非道.是名惡貪。

    若己物 不欲捨是名爲慳.[一]慳卽是貪。

    若實無功德欲令人謂有是名惡欲.若實有功德欲令人 知是名發欲.若[二]欲得多施多物是名多欲.若得少施少物求好無厭名不知足.若深著 種姓家屬名色財富少壯夀等名爲憍逸.若貪四供養名爲四愛。

    又是貪二種.一欲貪 二具貪。

    又有二種.一我貪二我所貪.一緣內二緣外.上二界貪一向緣內。

    又有五種.一 色貪二形貪三觸貪四威儀語言貪五一切貪。

    又色聲香味觸貪名五欲貪。

    又於六觸 生愛名六塵貪。

    又於三受中貪.樂受中有欲得貪有守護貪.苦受中有不欲得貪有欲 失貪.不苦不樂受中有癡貪。

    又此貪有九分.如大因經中說.因愛求隨所欲事.如人爲 注: [一]慳等是貪使義.(章六.十使.) [二]此字依麗刻加. ******************** 此事所苦則求異事.如說樂者不求苦者多求.是貪增長名求.求時若得名爲得愛.因 得則籌量是可取是不可取若心決定是名籌量.因籌量故欲愛.因欲愛故貪著.貪著 名深愛.貪著因緣取取名爲受.因受生慳.因慳守護.因守護故備受鞭杖刀矟等.是名 九分。

    又有九分.是貪隨時故有下中上.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

     又此貪世閒分爲十種.如見好色初發心言是.次生欲.三發願.四念.五隨學所作.六忘 慚愧.七常在目前.八放逸.九狂癡.十悶死.是名貪相。

     貪因品第一百二十三 問曰.是貪雲何生。

    答曰.若於女色等緣中生邪憶念.若色若形若觸若威儀語言則貪 欲生。

    又若不守護眼耳等門則貪欲生。

    又於飲食不知節量則貪欲生。

    又親近女色則 貪欲生。

    又受諸樂則貪欲生。

    又以愚癡故貪欲生.於不淨中生淨想故。

    又由惡知識故 貪欲生.如淨潔衣以裹垢汙。

    又與多欲人共同事故則貪欲生。

    又於身等四法生妄憶 念則爲貪所牽.如圓瓶無制.如華無貫。

    又若懈怠不勤修善則貪欲得便。

    又於非行處 ******************** 行則爲貪所侵.謂婬女沽酒屠兒舍等.如鷹鵽喻。

    又觀不淨等未能壞緣則貪欲得勢。

     又從久遠來常習貪欲故成貪使.是則易生。

    又於女色等緣喜取相取了.取相名取手 足面目語言戲笑視瞻啼泣等相.取了名分別男女形狀差別.如是取已憶念分別則 貪欲生。

    又思量心弱.隨逐所緣不能制伏則貪欲生。

    又若生貪欲忍受不捨.則漸增長 從下生中從中生上。

    又於貪欲中但見利味不知其過則貪欲生。

    又以時節故貪欲生. 如春時等。

    又以方處故貪欲生.如有處所從久遠來多習婬欲。

    又有隨身故貪欲生.如 年少無病資生具足。

    又以力能故貪欲生.如服藥等。

    又若得淨妙隨意五欲則貪欲生. 謂見好花池.園林敷榮.清冷流泉.鮮雲電光.香風來扇.若聞衆鳥哀聲相和及女人柔 輭莊嚴音聲威儀語言等。

    又以業因緣故貪欲生.如清淨施者則能好喜淨妙五欲.罪 人則好不淨。

    又以隨類故貪欲生.如人欲人。

    又深著假名則貪欲生.是人於內生士夫 相.外生女相及衣服怨親等相。

    又未得定心內見衆生外見色等則貪欲生。

    又若貪使 未盡愛緣現前於中生邪憶念.如是等因緣則貪欲生。

     ******************** 貪過品第一百二十四 問曰.貪欲有何等過故欲斷耶。

    答曰.貪欲實苦.凡夫顛倒妄生樂想.智者見苦見苦則 斷。

    又受欲無厭.如飲醎水隨增其渴.以增渴故何得有樂。

    又受欲故諸惡幷集.以刀杖 等皆由欲故。

    又經中說貪罪輕而難捨.於瞋恚故名爲輕罪.其實是重。

    又貪爲後身因 緣.如說愛因緣取乃至大苦聚集。

    又說苦因爲愛。

    又說比丘應當思惟所有諸苦何由 而有.當知皆以身爲因緣.身因於愛。

    又說搏食中有喜有貪.是故識於中生.當知愛爲 受身因緣。

    又是貪常於不淨中行.如女人等.是女人身心不淨如糞塗毒蛇能螫能汙。

     又此貪欲常癡中行.如經中說譬如狗齩血塗枯骨涎唾合故想謂爲美.貪者亦爾.於 無味欲中邪倒力故謂爲受味。

    又如段肉等七種譬喻。

    有人或於去來事中而生貪欲. 故知常癡中行。

    [一]又衆生以貪欲因緣樂少苦多.所以者何.如富貴處少散壞時多。

    又愛 欲者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