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善業道。

    若中下貪不名業道.是貪增上深著他有方便欲惱能起 ******************** 身口業故以貪嫉爲業道.恚癡亦爾。

    又若說癡卽說一切煩惱.此中但爲能起身口侵 惱衆生故說三種。

    問曰.何故名癡爲邪見耶。

    答曰.癡有差別.所以者何.非一切癡盡是 不善.若癡增上轉成邪見則名不善業道。

    一切不善皆由此三門.若人爲財利故起不 善業如爲金錢殘殺衆生.或以瞋故如殺怨賊.或有不爲財利亦不瞋恚但以癡力不 識好醜故殺衆生。

    問曰.經說惡道因緣有四.隨貪隨恚隨怖隨癡行故墮諸惡道.今此 中何故不說隨怖起惡業耶。

    答曰.怖是癡所攝.若說隨怖卽是隨癡.所以者何.智者乃 至失夀命因緣尚不起惡業。

    又是事先已答.謂煩惱增長能起身口業.爾時名不善道. 是三多起不善故。

    問曰.何故名爲業道。

    答曰.意卽是業.於此中行故名業道。

    先行後三 中.後行前七中.三業道非業.七業亦業亦道。

    問曰.亦有鞭杖及飲酒等諸不善業.何故 但說十耶。

    答曰.此十罪重故說。

    又鞭杖等皆是眷屬先後.飲酒非是實罪.亦不爲惱他. 設令惱他亦非但酒也。

    問曰.是不善道爲在何處。

    答曰[一]悉在五道.但鬱單曰無。

    [二]邪婬以 三事起.以貪欲成.餘以三事起.亦以三事成。

    問曰.聖人能起不善業不.答曰.亦起意不 注: [一]五趣悉具十不善義.(章七.十不善.) [二]邪婬定唯貪欲得成義.(章七.十不善.) ******************** 善業.不起身口.又意業中亦但起瞋心.不起殺心。

    問曰.經中說學人亦呪人言滅令汝 斷種.此事雲何。

    答曰.亦有經說阿羅漢呪.是漏盡人煩惱根斷尚不起心.況當呪耶.言 學人呪亦應如是。

    又聖人於不善業得不作律儀.雲何當作不善。

    又此聖人不墮惡道. 若能起不善則亦應墮。

    問曰.若諸聖人今世不造不善業故不墮惡道.過去世中有不 善業何故不墮。

    答曰.是聖人心中實智生時諸惡道業皆以羸劣.猶如敗種不能復生。

     又三毒二種.一能緻惡道.一則不能.能入惡道者聖人斷盡.以業煩惱故得受身.聖人 雖有諸業.煩惱不具足是故不墮。

    又是人依大勢力所謂三寶能消大惡.如人依王債 主不惱。

    又是人智慧明利能消惡業.如人身中火勢盛故難消能消。

    又此人有多方便. 或念諸佛.或念慈悲.諸善業故得脫諸惡.如多方詐賊依諸嶮難則不可得。

    又此聖人 知得解脫道如牛王行.如鳥依空。

    又長夜修習諸善法故不墮惡道.如經中說若人常 修身戒心慧者地獄報業能現輕受。

    又如偈說。

    行慈悲心無量無礙。

    諸有重業所不能 及。

    又此聖人心不善業不能堅固.如一渧水墮熱鐵上。

    又此聖人善業深遠.如桓殊羅 ******************** 樹根。

    又此聖人善多惡少.少惡在多善中則無勢力.如一兩鹽投之恆河不能壞味。

    又 此聖人富信等財.如貧窮人爲一錢受罪.富貴者雖爲百千亦不得罪。

    又入聖道故得 爲尊貴.如貴人雖罪不入牢獄。

    又如虎豹犬羊及尊卑共諍.大者得勝。

    又此聖人心宿 聖道.諸惡道罪不能復惱.如王宿空舍餘人無能入者。

    又此聖人行自行處.惡道罪業 不能得便.如鷹鵽喻。

    又聖人繫心四念處.故諸惡道業不能得便.如圓瓶入枝。

    又具二 種結故墮惡道隨業受報.聖人斷一種故不墮惡道。

    又此人常受善業報.故諸惡業道 不能得便。

    又如先六業品中說地獄業相.聖人無因緣故不墮惡道。

     十善道品第一百一十七 十善業道.所謂離殺乃至正見。

    是十事戒律儀所攝一時得.禪無色律儀所攝亦一時 得.離名善業道.卽是無作。

    問曰.餘禮敬布施等福是善業道.何故但說離名業道耶。

    答 曰.以離勝故。

    是十種業於施等爲勝.所以者何.以布施等所得福報不及持戒.如十歲 人以離殺因緣增益夀命。

    又十不善業是實罪故.離名實福。

    [一]又後三善業是衆善之本. 注: [一]原刻作入.今依麗刻改. ******************** 是故施等諸善皆業道所攝。

    又是業道有離鞭杖等先後合說.故一切諸善皆在中攝。

     過患品第一百一十八 問曰.不善業有何過患。

    答曰.以不善業故受地獄等苦.如經中說殺生因緣故墮地獄. 若生人中則受短命.如是乃至邪見。

    又以不善業業因緣故久受苦惱.如阿鼻地獄過 無量歲夀命不盡。

    又衆生所有一切諸惡敗壞衰惱皆由不善。

    又未曾見不善業有大 利益.如屠獵師等終不以此業而得尊貴。

    汝意或謂以壞賊因緣而得富貴.是事先三 業品中已答。

    又行不善者受訶責等諸苦惱分。

    又令他人得所惡事名爲兇暴是故應 離此不善業。

    又經中說殺有五失.人所不信.得惡名聞.遠善近惡.死時心悔.後墮惡道。

     又殺生因緣樂少苦多。

    又行不善業染汙人心.世世積集久則難治。

    又行不善者從冥 入冥.流轉三塗永不得出。

    又行不善者空受人身.如採藥雪山而收毒草是爲極愚.如 是以十善道乃得人身.但不行善尚爲大失.況起惡業。

    又行不善者雖自愛身而實不 自愛.雖自護身實非自護.以起自惱業因緣故。

    又是人遇身猶如怨賊.自令苦故。

    又若 ******************** 行不善則自賊其身.況他人耶。

    又行不善業今雖不現.果報則著.是故雖少亦不可不 信.如毒雖少亦能害人.如債雖少漸漸滋息。

    又爲惡於人人常不忘.是故爲雖久遠亦 不可信。

    又行不善者名不樂樂.以行不善故失人天樂.不樂樂者愚之甚也。

    又行不善 者苦劇可愍.現受心悔等苦.後則受惡道苦。

    又不善業果飛虛隱海無得脫處.如金槍 追佛。

    又一切不善皆由癡起.故有智者不應隨也。

    又經中說放逸如怨能害善法.故不 應隨。

    又不善業諸佛菩薩應真賢聖五通神仙及明罪福者無不呵毀.故不應造。

    又現 見惡心熾盛則情志迷亂惱悶痛苦面色變異人不喜見.況起身口.以此等緣故知不 善有無量過患。

     成實論卷第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