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span>九業義.(章七.身等三業.又章七.九業.)
[三]心生無作義.(章七.九業.)
********************
思念後身故名爲業。
問曰.若爾則無無漏思。
答曰.若以此爲思則無漏思也。
問曰.是無 作雖從身生.當有多少差別不。
答曰.若一切身分皆起作業.因此則集多無作得大果 報。
問曰.是無作在何處.答曰.業道體定.集無作作或有或無.餘則待心.若強心則有.輭 心則無。
又此無作亦從願生.若人發願我要當布施若起塔寺.是人定得無作。
問曰.是 無作幾時得.幾時失。
答曰.隨所作事在.若起園林塔寺等施隨施物不壞爾時常隨。
又 隨心不息.如人發心我應常作此事.若會同若衣施.如是等事在心不息爾時常得。
又 隨命未盡.如人受出家戒.爾時常得。
問曰.有人言但欲界中從作生無作.色界中無.是 事雲何。
答曰.應在二界.所以者何.色界諸天亦能說法禮佛及僧.如是人等雲何不從 作業生無作耶。
又有人言隱沒無記無無作.是事不然.隱沒無記是重煩惱.是煩惱集 則名爲使。
但不隱沒無記無無作.所以者何.是心下輭不能起集.如華能熏麻非草木 等。
有人言過梵世上無有能起作業心.所以者何.覺觀能起口業.彼無覺觀但用梵世 心能起口業.是事不然.衆生隨業受身.若上地生不應用梵世中報.故知以自地心能 ******************** 起口業。
又汝說彼無覺觀.後當說有。
問曰.聖人斷結未盡.能起作業不。
答曰.聖人不能 起實罪業。
問曰.狗等衆生音聲是口業不。
答曰.雖無言辭差別.從心起故亦名爲業。
又 若現相.若號令.若簫竹等音.皆名口業。
是身口業要由意識能起.非餘識也.是故人有 自見身業自聞口業.以意識所起業相續不斷故自見聞。
十不善道品第一百一十六 經中佛說十不善業道.謂殺生等.五陰和合名爲衆生.斷此命故名爲殺生。
問曰.若此 五陰念念常滅.以何名殺。
答曰.五陰雖念念滅還相續生.斷相續故名爲殺生。
又是人 以有殺心.故得殺罪。
問曰.爲斷現在五陰故名殺生耶。
答曰.五陰相續中有衆生名.壞 此相續故名殺生.不以念念滅中有衆生名。
問曰.有人依官舊法殺害衆生.或爲強力 所逼強殺衆生自謂無罪.是事雲何。
答曰.亦應得罪.所以者何.是人具足殺罪因緣.以 四因緣得殺生罪.一有衆生.二知是衆生.三有欲殺心.四斷其命.是人備此四因雲何 無罪。
盜者.若此物實屬此人而劫盜取是名爲盜.是中亦有四種因緣.一是物實屬他. ******************** 二知屬他.三有劫盜心.四劫盜取已。
問曰.有人言伏藏屬王.若取此物則於王得罪.是 事雲何。
答曰.不論地中物.但地上物應屬王.所以者何.給孤獨等聖人亦取此物故知 無罪。
又若自然得物不名刼盜。
問曰.若一切萬物皆共業所生.刼盜何故得罪。
答曰.雖 從共業因生.因有強弱.若人業因力強又勤加功.此物則屬。
問曰.若人於塔寺衆僧所 奪取田宅等物.從誰得罪。
答曰.雖佛及僧於此物中無我所心.亦從得罪.以是物定屬 佛僧.於中生惡心若盜若刼.是故得罪。
邪婬者.若衆生非妻.與之行婬是名邪婬。
又雖 是其妻.於非道行婬亦名邪婬.又一切女人皆有守護.若父母兄弟夫主兒息等.出家 女人爲王等守護。
問曰.婬女非婦.與之行婬雲何非邪婬耶。
答曰.少時爲婦.如毗尼中 說是少時婦乃至以一鬚遮故。
問曰.若無主女人自來求爲妻者.是事雲何。
答曰.若實 無主於衆人前如法來者.不名邪婬。
問曰.若出家人取婦免邪婬不。
答曰.不免.所以者 何.無此法故.出家法常離婬欲.但罪輕於犯他人婦。
妄語者.若身口意誑他衆生令虛 妄解.是名妄語。
佛爲重罪故說衆中定問名爲妄語.乃至一人問時亦名妄語豈須衆 ******************** 人耶。
又隨所欲誑人於此人得罪.若人語他人言我語某甲如是事.事雖不實不名妄 語。
又妄語隨想.若見無見想.問言不見無妄語罪.如毗尼中說。
問曰.若人事倒不見言 見.雲何非妄語耶。
答曰.一切罪福皆由心生.是人於不見事中而生見想是故無罪.如 於實衆生中無衆生想.非衆生中生衆生想.不得殺罪。
問曰.如實有衆生生衆生想乃 得殺罪.如是若見生見想則應無罪.非不見見想而得無罪。
答曰.是罪因心因衆生生. 是故雖有衆生無衆生想則不得罪.以無心故.若無衆生有衆生想.以衆生無故亦不 得罪。
若有衆生有衆生想.因緣具故得殺生罪。
若於見事中生不見想.問言不見.是人 想不倒故不欺衆生.雖爲事倒亦名爲實。
若不見事中而生見想.問曰不見.是人想倒 欺誑衆生.事雖不倒亦名妄語。
兩舌者.若人欲別離他而起口業是名兩舌。
若無別離 心.他聞自壞.則不得罪。
若善心教化令離惡人.雖爲別離亦不得罪。
若不以結使濁心. 雖復口言亦不得罪。
惡口者.若人苦言無所利益但欲惱他是名惡口。
若憐愍心爲利 益故苦言無罪.如無事加惱是則有罪。
依方針灸雖苦非罪.苦言亦爾.諸佛賢聖亦爲 ******************** 此事.如言癡人等。
又若無結使濁心所爲苦言不名爲罪.如離欲人等若以善心苦語 中起煩惱卽時得罪。
綺語者.若非實語義不正故名爲綺語.又雖是實語以非時故亦 名綺語.又雖實而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亦名綺語.又雖言實而時亦無利益以言 無本末義理不次亦名綺語.又以癡等煩惱散心故語名爲綺語。
身意不正亦名綺業. 但多以口作亦隨俗故名曰綺語。
餘三口業皆雜綺語不得相離.若妄語而非苦言亦 不別離則有二種妄語綺語.若是妄語亦欲別離而不苦言則有三種妄語兩舌綺語. 若妄語苦言不欲別離亦有三種妄語惡口綺語.若妄語苦言亦欲別離則具四種.若 無妄語苦言亦不別離但非時語無益語無義語則但是綺語。
是綺語微細難可捨離. 但有諸佛能斷其根.是故諸佛獨稱世尊言則信受.餘無及者。
問曰.已說七種業道.何 用復說三意業耶。
答曰.或謂罪福要由身口非但從心.是故說心亦是業道.是三種意 業力故起身口惡業。
是三種雖重.以意業微細故在後說。
雖一切煩惱能起惡業.此三 但爲惱衆生故名不
問曰.若爾則無無漏思。
答曰.若以此爲思則無漏思也。
問曰.是無 作雖從身生.當有多少差別不。
答曰.若一切身分皆起作業.因此則集多無作得大果 報。
問曰.是無作在何處.答曰.業道體定.集無作作或有或無.餘則待心.若強心則有.輭 心則無。
又此無作亦從願生.若人發願我要當布施若起塔寺.是人定得無作。
問曰.是 無作幾時得.幾時失。
答曰.隨所作事在.若起園林塔寺等施隨施物不壞爾時常隨。
又 隨心不息.如人發心我應常作此事.若會同若衣施.如是等事在心不息爾時常得。
又 隨命未盡.如人受出家戒.爾時常得。
問曰.有人言但欲界中從作生無作.色界中無.是 事雲何。
答曰.應在二界.所以者何.色界諸天亦能說法禮佛及僧.如是人等雲何不從 作業生無作耶。
又有人言隱沒無記無無作.是事不然.隱沒無記是重煩惱.是煩惱集 則名爲使。
但不隱沒無記無無作.所以者何.是心下輭不能起集.如華能熏麻非草木 等。
有人言過梵世上無有能起作業心.所以者何.覺觀能起口業.彼無覺觀但用梵世 心能起口業.是事不然.衆生隨業受身.若上地生不應用梵世中報.故知以自地心能 ******************** 起口業。
又汝說彼無覺觀.後當說有。
問曰.聖人斷結未盡.能起作業不。
答曰.聖人不能 起實罪業。
問曰.狗等衆生音聲是口業不。
答曰.雖無言辭差別.從心起故亦名爲業。
又 若現相.若號令.若簫竹等音.皆名口業。
是身口業要由意識能起.非餘識也.是故人有 自見身業自聞口業.以意識所起業相續不斷故自見聞。
十不善道品第一百一十六 經中佛說十不善業道.謂殺生等.五陰和合名爲衆生.斷此命故名爲殺生。
問曰.若此 五陰念念常滅.以何名殺。
答曰.五陰雖念念滅還相續生.斷相續故名爲殺生。
又是人 以有殺心.故得殺罪。
問曰.爲斷現在五陰故名殺生耶。
答曰.五陰相續中有衆生名.壞 此相續故名殺生.不以念念滅中有衆生名。
問曰.有人依官舊法殺害衆生.或爲強力 所逼強殺衆生自謂無罪.是事雲何。
答曰.亦應得罪.所以者何.是人具足殺罪因緣.以 四因緣得殺生罪.一有衆生.二知是衆生.三有欲殺心.四斷其命.是人備此四因雲何 無罪。
盜者.若此物實屬此人而劫盜取是名爲盜.是中亦有四種因緣.一是物實屬他. ******************** 二知屬他.三有劫盜心.四劫盜取已。
問曰.有人言伏藏屬王.若取此物則於王得罪.是 事雲何。
答曰.不論地中物.但地上物應屬王.所以者何.給孤獨等聖人亦取此物故知 無罪。
又若自然得物不名刼盜。
問曰.若一切萬物皆共業所生.刼盜何故得罪。
答曰.雖 從共業因生.因有強弱.若人業因力強又勤加功.此物則屬。
問曰.若人於塔寺衆僧所 奪取田宅等物.從誰得罪。
答曰.雖佛及僧於此物中無我所心.亦從得罪.以是物定屬 佛僧.於中生惡心若盜若刼.是故得罪。
邪婬者.若衆生非妻.與之行婬是名邪婬。
又雖 是其妻.於非道行婬亦名邪婬.又一切女人皆有守護.若父母兄弟夫主兒息等.出家 女人爲王等守護。
問曰.婬女非婦.與之行婬雲何非邪婬耶。
答曰.少時爲婦.如毗尼中 說是少時婦乃至以一鬚遮故。
問曰.若無主女人自來求爲妻者.是事雲何。
答曰.若實 無主於衆人前如法來者.不名邪婬。
問曰.若出家人取婦免邪婬不。
答曰.不免.所以者 何.無此法故.出家法常離婬欲.但罪輕於犯他人婦。
妄語者.若身口意誑他衆生令虛 妄解.是名妄語。
佛爲重罪故說衆中定問名爲妄語.乃至一人問時亦名妄語豈須衆 ******************** 人耶。
又隨所欲誑人於此人得罪.若人語他人言我語某甲如是事.事雖不實不名妄 語。
又妄語隨想.若見無見想.問言不見無妄語罪.如毗尼中說。
問曰.若人事倒不見言 見.雲何非妄語耶。
答曰.一切罪福皆由心生.是人於不見事中而生見想是故無罪.如 於實衆生中無衆生想.非衆生中生衆生想.不得殺罪。
問曰.如實有衆生生衆生想乃 得殺罪.如是若見生見想則應無罪.非不見見想而得無罪。
答曰.是罪因心因衆生生. 是故雖有衆生無衆生想則不得罪.以無心故.若無衆生有衆生想.以衆生無故亦不 得罪。
若有衆生有衆生想.因緣具故得殺生罪。
若於見事中生不見想.問言不見.是人 想不倒故不欺衆生.雖爲事倒亦名爲實。
若不見事中而生見想.問曰不見.是人想倒 欺誑衆生.事雖不倒亦名妄語。
兩舌者.若人欲別離他而起口業是名兩舌。
若無別離 心.他聞自壞.則不得罪。
若善心教化令離惡人.雖爲別離亦不得罪。
若不以結使濁心. 雖復口言亦不得罪。
惡口者.若人苦言無所利益但欲惱他是名惡口。
若憐愍心爲利 益故苦言無罪.如無事加惱是則有罪。
依方針灸雖苦非罪.苦言亦爾.諸佛賢聖亦爲 ******************** 此事.如言癡人等。
又若無結使濁心所爲苦言不名爲罪.如離欲人等若以善心苦語 中起煩惱卽時得罪。
綺語者.若非實語義不正故名爲綺語.又雖是實語以非時故亦 名綺語.又雖實而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亦名綺語.又雖言實而時亦無利益以言 無本末義理不次亦名綺語.又以癡等煩惱散心故語名爲綺語。
身意不正亦名綺業. 但多以口作亦隨俗故名曰綺語。
餘三口業皆雜綺語不得相離.若妄語而非苦言亦 不別離則有二種妄語綺語.若是妄語亦欲別離而不苦言則有三種妄語兩舌綺語. 若妄語苦言不欲別離亦有三種妄語惡口綺語.若妄語苦言亦欲別離則具四種.若 無妄語苦言亦不別離但非時語無益語無義語則但是綺語。
是綺語微細難可捨離. 但有諸佛能斷其根.是故諸佛獨稱世尊言則信受.餘無及者。
問曰.已說七種業道.何 用復說三意業耶。
答曰.或謂罪福要由身口非但從心.是故說心亦是業道.是三種意 業力故起身口惡業。
是三種雖重.以意業微細故在後說。
雖一切煩惱能起惡業.此三 但爲惱衆生故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