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受中使.知是樂也。
三障品第一百六 ******************** 問曰.經中說三障.業障煩惱障報障.何者是耶。
答曰.若諸業煩惱及報能障解脫道[一]故
名曰障。
問曰.何者能障。
答曰.施戒修善回向三有.此能障道。
又定受報業是亦爲障.如 經中說若此人必定集受報業則不入正位.是名業障.又若人煩惱厚利增上常在心 中是煩惱障.又若人煩惱不可除遣如不能男等欲亦名煩惱障。
又若地獄等罪惡生 處及隨所生處不能修道.皆名報障。
問曰.有人不先明悉前人不知其善則不布施.謂 彼人若由我施得造諸惡我則有分.如梵志等諸出家人.故出家人不應布施.以新業 繫障解脫故。
答曰.不然.他作罪福於我無分.所以者何.罪福因緣中有多過咎。
何者.如 衆生是殺因緣.若無衆生何所殺耶.然則死者應當有罪。
又如富者是盜因緣.美色是 邪婬因緣.他人是妄語等因緣.僞稱等是欺誑因緣.買者亦應有罪。
又受者爲施者因 緣.亦應得福.若人造井池等用者皆應得福.然則不應自爲福德.而實不然.是故因緣 中不應有罪福。
又受者福分應當消盡.則人不應從他受施.所以者何。
以福德分貿飲 食故。
有施者應罪多而福少.所以者何.詎有幾所婆羅門能爲善者.多以三毒濁心深 注:[一]原刻下衍知字.今依麗刻刪.
********************
著五欲不勤修善.是故施者應罪多福少。
又梵志等自稱善人修行法者.是人不能正 觀諸法禪定攝心.若離禪定心難調伏.是故施者施未離欲人應得罪多。
又人供養父 母供給妻子親屬知識皆應得罪.則無有人得福分者.而實不然.是故罪福不在因緣 中。
又持戒等法亦利益他.是人不殺生故施一切命.則持戒者得大罪分.以不殺故前 人得夀.所作衆惡盡應是持戒者分.[一]故求福者便當殺生不應持戒。
又人說法令他修 福.修福因緣後得富貴.富貴則憍逸.憍逸則造諸惡.此諸惡說法者皆應有分。
又施因 緣令他人富.以富因緣所作諸罪亦應是施者分.然則梵志不應受施亦不應與.而今 梵志但受不與.故知此爲邪道。
又如諸王如法治民.亦應有罪。
又若子爲罪而父母有 分.則應不生子。
又良醫療疾亦應得罪.以其得命爲諸罪故。
又天降雨時生長五穀.天 應得罪.以濟育惡衆生故。
又施食者亦應得罪.受者或食不消乃令至死.亦未離欲人 以著味故.施者應罪.然則施者常應令受者自立誓言今食汝食要不爲惡然後當與. 若不如是則施者兩失。
問曰.經中亦言若比丘食檀越食著檀越衣入無量定.以是因 注:[一]原刻作不.今依麗刻改.
********************
緣故此檀越得無量福.若以是因緣而得福者雲何不得罪耶。
答曰.若是比丘食檀越 食著檀越衣入無量定.檀越施福自得增長不得定福.如田良故所收必多薄則收少. 如是福田良故施報則大薄則福少.不以受者爲福爲罪而施者得分。
是故不以罪福 因緣而得罪福.彼雖爲因緣.而罪福要由自起三業。
問曰.未離欲人心不自在必貪著 有.故出家人不應行施。
答曰.若爾則出家人持戒等皆有福德.是亦應捨.而實不可.是 故布施亦不應捨.但勿囘向三有.當爲泥洹。
又但應遠離煩惱諸不善業.所以者何.是 諸業因時可防.果時無可如何.是故諸佛常於因時教化說法.不如閻王於果時方化 訶責。
問曰.是三業障中何障最重。
答曰.有人言報障最重.以不可化故。
有人言以隨人 故一切皆重。
問曰.何者可轉。
答曰.皆可令滅.若可轉者不名爲障。
四業品第一百七 問曰.經中佛說四種業.黑黑報業.白白報業.黑白黑白報業.不黑不白無報業爲滅盡 諸業故.何者是耶。
答曰.黑黑報業者.隨以何業生苦惱處如阿鼻地獄.及餘苦惱無善 ******************** 報處若畜生餓鬼少分。
與此相違名第二業.隨以何業生無苦惱處如色無色界及欲 界人天少分。
黑白雜名第三業.隨以何業生苦惱不苦惱處若地獄畜生餓鬼人天少 分。
第四業名無漏.能盡三業。
若業二世所呵今呵後呵.是人爲罪墮在黑闇無有名聞 故名爲黑.又二世苦毒今苦後苦故名爲黑。
問曰.是業何者能生純苦惱處。
答曰.相次 爲惡心無有悔.閒無有善能消惡業.是名能生純苦惱處。
又以邪見心而造諸惡。
又於 重人爲惡.所謂父母及餘善人。
又於衆生爲惡無所遺惜.如殺衆生若盡奪財物.若閉 牢獄而復斷食.若重拷掠令無餘樂。
如是等業生純苦處。
白白報業者.若人純集諸善. 無有不善。
此二業勢力最大餘無能勝.若受黑業報時不容白報.受白業報時不容黑 報。
所以者何.一切衆生皆集善不善.業力相障故不得並受.如負二人物.強者先牽。
第 三業弱.善不善雜故並受報.互相勝故。
問曰.有人言.若不善業受惡道報是名初業.色 界繫善名第二業.欲界繫人天中雜受報業是名第三業.無礙道中十七學思是第四 業.此義雲何。
答曰.佛自說此業等相.謂若人起罪身口意行受苦惱身生苦惱處所受 ******************** 諸受皆不隨意.故知隨令衆生生純黑苦處是名初業。
色無色界則純受樂.[一]欲界天人
亦有純受樂者.如經說有樂人亦有六觸.人天所覺諸塵無不隨意是第二業。
黑白雜 行.是第三業。
[二]一切無漏業皆爲盡諸業.以相違故.非但十七學思名第四業。
問曰.無漏 實白.何故名不白耶。
答曰.此白相異.不同第二業白.是白最勝無相待故。
如說轉輪聖 王成就清淨過人天眼.實是人眼.勝餘人故名曰過人.此業亦爾.勝餘白業故說不白。
又有人言.應說名非黑白報業.此則無過。
又泥洹名非白.是故此業應名非白。
又亦應 說非黑非白.所以者何.泥洹名無法.此業爲泥洹故名不黑不白。
又世閒貴重有漏善 業故名爲白.以第四業能捨此業故名不白。
又此業無黑相故.亦無白相可得。
又報白 故業名白.是業無報故不名白。
五逆品第一百八 次身受報故名無閒。
若現受則輕苦惱報少.以其重故次第疾墮阿鼻地獄。
三逆由福 田德重故名爲逆.所謂破僧惡心出佛身血殺阿羅漢.殺父母以不識恩養故名爲逆. 注:[一]欲界有白白業義.(章七.黑白四業.)
[二]一切無漏思爲第四業義.(章七.黑白四業.)
********************
此逆罪但人道中能起非餘道中.以人有別知故。
問曰.殺餘聖人得逆罪不。
答曰.殺聖 人者多墮地獄.若殺阿羅漢必應當墮.若人打佛而血不出亦得重罪.以欲害世尊故. 問曰.若人作一逆罪則墮地獄.若作二三亦於一身盡受報不。
答曰.是罪多故久受重 苦.於是中死還生是中。
問曰.破僧罪中雲何爲重。
答曰.若非法知非法.是法知是法.如 是心作則名爲重.若非法謂法法謂非法是不如先。
又若人於佛所破僧自稱大師天 人中尊.是亦爲重。
問曰.若凡夫可破非是聖人.何名重罪。
答曰.障礙正法故名重罪。
問 曰.破僧法爲幾時。
答曰.法不久住.不經一宿.是中梵王等諸天舍利弗等諸大弟子卽 還和合。
有人言.是五百比丘先世障他得道善根因緣今得此報。
又凡夫人心輕躁故 易可破壞.若但得世閒空無我心尚不可破.況無漏耶。
以惡欲在心故造破僧因緣.故 求福者應捨惡欲。
成實論卷第八 ********************
三障品第一百六 ******************** 問曰.經中說三障.業障煩惱障報障.何者是耶。
答曰.若諸業煩惱及報能障解脫道
問曰.何者能障。
答曰.施戒修善回向三有.此能障道。
又定受報業是亦爲障.如 經中說若此人必定集受報業則不入正位.是名業障.又若人煩惱厚利增上常在心 中是煩惱障.又若人煩惱不可除遣如不能男等欲亦名煩惱障。
又若地獄等罪惡生 處及隨所生處不能修道.皆名報障。
問曰.有人不先明悉前人不知其善則不布施.謂 彼人若由我施得造諸惡我則有分.如梵志等諸出家人.故出家人不應布施.以新業 繫障解脫故。
答曰.不然.他作罪福於我無分.所以者何.罪福因緣中有多過咎。
何者.如 衆生是殺因緣.若無衆生何所殺耶.然則死者應當有罪。
又如富者是盜因緣.美色是 邪婬因緣.他人是妄語等因緣.僞稱等是欺誑因緣.買者亦應有罪。
又受者爲施者因 緣.亦應得福.若人造井池等用者皆應得福.然則不應自爲福德.而實不然.是故因緣 中不應有罪福。
又受者福分應當消盡.則人不應從他受施.所以者何。
以福德分貿飲 食故。
有施者應罪多而福少.所以者何.詎有幾所婆羅門能爲善者.多以三毒濁心深 注:
又梵志等自稱善人修行法者.是人不能正 觀諸法禪定攝心.若離禪定心難調伏.是故施者施未離欲人應得罪多。
又人供養父 母供給妻子親屬知識皆應得罪.則無有人得福分者.而實不然.是故罪福不在因緣 中。
又持戒等法亦利益他.是人不殺生故施一切命.則持戒者得大罪分.以不殺故前 人得夀.所作衆惡盡應是持戒者分.
又人說法令他修 福.修福因緣後得富貴.富貴則憍逸.憍逸則造諸惡.此諸惡說法者皆應有分。
又施因 緣令他人富.以富因緣所作諸罪亦應是施者分.然則梵志不應受施亦不應與.而今 梵志但受不與.故知此爲邪道。
又如諸王如法治民.亦應有罪。
又若子爲罪而父母有 分.則應不生子。
又良醫療疾亦應得罪.以其得命爲諸罪故。
又天降雨時生長五穀.天 應得罪.以濟育惡衆生故。
又施食者亦應得罪.受者或食不消乃令至死.亦未離欲人 以著味故.施者應罪.然則施者常應令受者自立誓言今食汝食要不爲惡然後當與. 若不如是則施者兩失。
問曰.經中亦言若比丘食檀越食著檀越衣入無量定.以是因 注:
答曰.若是比丘食檀越 食著檀越衣入無量定.檀越施福自得增長不得定福.如田良故所收必多薄則收少. 如是福田良故施報則大薄則福少.不以受者爲福爲罪而施者得分。
是故不以罪福 因緣而得罪福.彼雖爲因緣.而罪福要由自起三業。
問曰.未離欲人心不自在必貪著 有.故出家人不應行施。
答曰.若爾則出家人持戒等皆有福德.是亦應捨.而實不可.是 故布施亦不應捨.但勿囘向三有.當爲泥洹。
又但應遠離煩惱諸不善業.所以者何.是 諸業因時可防.果時無可如何.是故諸佛常於因時教化說法.不如閻王於果時方化 訶責。
問曰.是三業障中何障最重。
答曰.有人言報障最重.以不可化故。
有人言以隨人 故一切皆重。
問曰.何者可轉。
答曰.皆可令滅.若可轉者不名爲障。
四業品第一百七 問曰.經中佛說四種業.黑黑報業.白白報業.黑白黑白報業.不黑不白無報業爲滅盡 諸業故.何者是耶。
答曰.黑黑報業者.隨以何業生苦惱處如阿鼻地獄.及餘苦惱無善 ******************** 報處若畜生餓鬼少分。
與此相違名第二業.隨以何業生無苦惱處如色無色界及欲 界人天少分。
黑白雜名第三業.隨以何業生苦惱不苦惱處若地獄畜生餓鬼人天少 分。
第四業名無漏.能盡三業。
若業二世所呵今呵後呵.是人爲罪墮在黑闇無有名聞 故名爲黑.又二世苦毒今苦後苦故名爲黑。
問曰.是業何者能生純苦惱處。
答曰.相次 爲惡心無有悔.閒無有善能消惡業.是名能生純苦惱處。
又以邪見心而造諸惡。
又於 重人爲惡.所謂父母及餘善人。
又於衆生爲惡無所遺惜.如殺衆生若盡奪財物.若閉 牢獄而復斷食.若重拷掠令無餘樂。
如是等業生純苦處。
白白報業者.若人純集諸善. 無有不善。
此二業勢力最大餘無能勝.若受黑業報時不容白報.受白業報時不容黑 報。
所以者何.一切衆生皆集善不善.業力相障故不得並受.如負二人物.強者先牽。
第 三業弱.善不善雜故並受報.互相勝故。
問曰.有人言.若不善業受惡道報是名初業.色 界繫善名第二業.欲界繫人天中雜受報業是名第三業.無礙道中十七學思是第四 業.此義雲何。
答曰.佛自說此業等相.謂若人起罪身口意行受苦惱身生苦惱處所受 ******************** 諸受皆不隨意.故知隨令衆生生純黑苦處是名初業。
色無色界則純受樂.
黑白雜 行.是第三業。
問曰.無漏 實白.何故名不白耶。
答曰.此白相異.不同第二業白.是白最勝無相待故。
如說轉輪聖 王成就清淨過人天眼.實是人眼.勝餘人故名曰過人.此業亦爾.勝餘白業故說不白。
又有人言.應說名非黑白報業.此則無過。
又泥洹名非白.是故此業應名非白。
又亦應 說非黑非白.所以者何.泥洹名無法.此業爲泥洹故名不黑不白。
又世閒貴重有漏善 業故名爲白.以第四業能捨此業故名不白。
又此業無黑相故.亦無白相可得。
又報白 故業名白.是業無報故不名白。
五逆品第一百八 次身受報故名無閒。
若現受則輕苦惱報少.以其重故次第疾墮阿鼻地獄。
三逆由福 田德重故名爲逆.所謂破僧惡心出佛身血殺阿羅漢.殺父母以不識恩養故名爲逆. 注:
問曰.殺餘聖人得逆罪不。
答曰.殺聖 人者多墮地獄.若殺阿羅漢必應當墮.若人打佛而血不出亦得重罪.以欲害世尊故. 問曰.若人作一逆罪則墮地獄.若作二三亦於一身盡受報不。
答曰.是罪多故久受重 苦.於是中死還生是中。
問曰.破僧罪中雲何爲重。
答曰.若非法知非法.是法知是法.如 是心作則名爲重.若非法謂法法謂非法是不如先。
又若人於佛所破僧自稱大師天 人中尊.是亦爲重。
問曰.若凡夫可破非是聖人.何名重罪。
答曰.障礙正法故名重罪。
問 曰.破僧法爲幾時。
答曰.法不久住.不經一宿.是中梵王等諸天舍利弗等諸大弟子卽 還和合。
有人言.是五百比丘先世障他得道善根因緣今得此報。
又凡夫人心輕躁故 易可破壞.若但得世閒空無我心尚不可破.況無漏耶。
以惡欲在心故造破僧因緣.故 求福者應捨惡欲。
成實論卷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