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span>此是業名字.若業非善非不善者名曰無記。
又善不善業皆能得報.此業不能 生報故名無記.所以者何.善不善業堅強.是業力劣弱.譬如敗種不能生芽。
又報有二 注:[一]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
種.善得愛報.不善得不愛報.無記無報。
問曰.有此中取非愛非憎是無記報.有何咎。
答 曰.佛說報有二種.邪身行得不愛報.正身行得愛報.不說有中。
又福德果報得愛念如 意.罪則與此相違。
又苦樂是罪福報.不苦不樂亦是善行果報.故知無無記報。
邪行品第一百一 佛說三邪行.身邪行.口邪行.意邪行。
身所造惡名身邪行.是邪行有二種.一十不善道 所攝.如殺盜邪婬.二不攝.如鞭杖繫縛自婬妻等及不善道前後惡業。
問曰.是殺生等 三不善業但是身業性耶。
答曰.殺罪名殺不善業.是罪身亦可造。
隨以自身殺害衆生.[一]口亦可造.隨教勑人令殺衆生或以呪殺.心亦可造.有人發心能令他死.盜婬罪亦如
是.但自作得具足罪。
又身不善業以身爲相.或口爲相.或發心他則知以此因緣亦得 造殺等罪.但以多是身所作故通名身業。
口邪行亦如是.口所造惡業名口邪行.是中 亦有二種.若人決定問時現前誑他是不善道所攝.餘不名攝。
貪恚邪見等是意邪行。
問曰.何故十不善道中說邪見.三不善根中說癡耶。
答曰.邪見是癡之異名.是癡增長 注:[一]身業方便口意各別成業義.(章七.身等三業.)
********************
堅固名爲邪見.癡更無別相.但以顛倒貪著故名爲癡。
問曰.經中說諸邪行得不愛報. 正行得愛報.是愛不愛相不決定.如卽一色而有愛不愛.是故應辨其相。
答曰.樂是愛 相.如經中說福報名樂.苦是不愛相.如經中說汝等於罪應生怖畏.以是苦因緣故。
問 曰.若樂是愛相者.豬犬等以食糞爲樂.是福德果耶。
答曰.是不淨福果.如業經說若非 時施不淨施輕心濁心非福田中.如是等施得此果報。
問曰.若經中說正行得愛報.何 故復說以正行因緣得生天上。
答曰.有邪行者亦生天上.或謂生天是邪行報.故經中 更說正行因緣生於是中。
又邪行正行能得善惡道身.受身已於中受苦樂.如邪行因 緣惡道中受苦.正行因緣天人中受樂。
正行品第一百二 身所作善名身正行.口意亦爾。
離殺生等三不善業名身正行.離口四過名口正行.離 意三不善名意正行.是離三種律儀所攝.所謂戒定無漏律儀。
又所有禮敬布施等善 身業皆名身正行.所有實語輭語等皆名口正行.不貪等意業皆名意正行.是名三正 ******************** 行。
問曰.外道神仙無報得解脫戒.是人能得戒律儀不。
答曰.是諸外道從心生戒律儀 戒.或亦口受.又諸餘人等亦能得戒律儀所攝正行.如夀十歲人受不殺法故生子夀 二十歲。
問曰.經中說正行淨行寂滅行.有何差別。
答曰.有論師言.凡夫善身口意業名 爲正行.學人以斷結故卽此正行名爲淨行.無學人斷結從無結生語故名寂滅行.又 無學人畢竟不起不善業故名寂滅行.如說身寂滅口寂滅意寂滅。
[一]有人言此三種行
義一而異名.但美其質直故稱正.離諸煩惱故曰淨.離諸不善故名寂滅.故雖三名其
義不異。
問曰。
又論師言但心是寂滅行非思.是義雲何。
答曰.是三種行皆但是心.所以 者何.離心無思無身口業。
問曰.經中說見正行成就人則爲見天若見天數.非一切正 行者皆生天上.何故如是決定說耶。
答曰.言天數故.是事已明.正行者雖不必生天.若 生尊貴處則與天相似.故言見天數。
諸正行者皆應生天.或以餘緣所壞是故不生.所 謂邪正雜行.邪行強故不得生天。
如經中説.佛語阿難我見有人行三正行而生惡道. 是人先世邪行果熟.今雖正行未具足故.又臨命終時起邪見心故墮惡道.邪行生善 注:[一]原刻作又.今依麗刻改.
********************
處亦如是.故凡夫法不可信也.當知隨強力業受生差別。
繫業品第一百三 問曰.經中說有三種業.欲界繫業色界繫業無色界繫業.何者是耶。
答曰.[一]若業從地獄
至他化自在天於中受報名欲界繫業.從梵世至阿迦尼吒天受報名色界繫業.從虛
空處至非有想非無想處受報名無色界繫業。
問曰.無記業及不定報業不在此三種 中耶。
答曰.是業及果報皆名欲界繫.所以者何.此法是欲界業果報故。
問曰.欲界法非 一切盡是業報.是故不然。
答曰.一切欲界法盡是欲界繫業報。
問曰.若爾則是外道邪 論.謂一切所受苦樂皆是先業因緣。
又失業果報.謂善不善業有報非報。
又精進之功 則無所用.若皆是業報復何勞功耶。
又若諸煩惱及業皆是業報則無得解脫.以業報 不可盡故。
答曰.汝言是外道邪論.是事不然.外道說苦樂好醜但是先業果報.然則不 應復假現在因緣.而實見萬物從現在緣生如種子等.故不得言一切皆從先業因緣。
又從因從緣萬物得生.如以種爲因地水空時等爲緣.眼識以業爲因眼色等爲緣.是 注:[一]就業果相對辨繫義.(章七.三界繫業.)
********************
故不同外道邪論。
汝言先業果報.是事不然.現見從果有果相續生.如從穀生穀.如是 從報生報有何咎耶。
又如不生男人及鳥雀鴛鴦等欲.毒蛇等瞋.當知皆是先業果報。
問曰.若從報生報.是則無窮。
答曰.[一]我說業報三種.善不善無記.從善不善生報.無記不
生.故非無窮。
如從穀生穀.於是中從種子生芽不從[麥*弋]等生.如是從善不善報有果報
生不從無記報生。
汝言不勞功者.雖從業生報要須如功然後得成.如從得穀業有穀 生然要須種等爾乃得成。
汝言無能解脫.是事不然.得真智故諸業滅盡猶如焦種不 能復生.故無解脫過。
[二]又諸所生法皆以業爲本.若無業本雲何能生。
又萬法之生各有 定分.如此法必從是人身生不在餘身.若無本業雲何如是決定差別。
問曰.若法但從 因生.如從豆生豆.有何咎耶。
答曰.是事亦以業爲本.以得豆業因緣故從豆生豆。
何以 知之.上古時人行善行故粳米自生.故知業爲本故從豆生豆。
問曰.是衆生數物則從 先業生。
答曰.不然.[三]非衆生數物亦以業爲本.一切衆生有共業果報.謂得住處以業因
緣故有地等.以得明業因緣故有日月等.當知物生皆以業爲本。
問曰.若生法皆以業 注:[一]業報通三性義.(章七.三界繫業.)
[二]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三]外物從業生義.(章七.三界繫業.)
********************
爲本.有爲無漏雲何。
答曰。
[一]亦以業爲本.所以者何.皆是先世布施持戒等力之所由.是
故亦從業等生。
問曰.若無漏法亦從業生.是亦名繫法.是則不可.以經中說有不繫受 故。
答曰.無漏法以真智爲因.以業爲緣.因力大故名爲不繫。
問曰.何業受欲界報.何業 受色界報無色界
又善不善業皆能得報.此業不能 生報故名無記.所以者何.善不善業堅強.是業力劣弱.譬如敗種不能生芽。
又報有二 注:
問曰.有此中取非愛非憎是無記報.有何咎。
答 曰.佛說報有二種.邪身行得不愛報.正身行得愛報.不說有中。
又福德果報得愛念如 意.罪則與此相違。
又苦樂是罪福報.不苦不樂亦是善行果報.故知無無記報。
邪行品第一百一 佛說三邪行.身邪行.口邪行.意邪行。
身所造惡名身邪行.是邪行有二種.一十不善道 所攝.如殺盜邪婬.二不攝.如鞭杖繫縛自婬妻等及不善道前後惡業。
問曰.是殺生等 三不善業但是身業性耶。
答曰.殺罪名殺不善業.是罪身亦可造。
隨以自身殺害衆生.
又身不善業以身爲相.或口爲相.或發心他則知以此因緣亦得 造殺等罪.但以多是身所作故通名身業。
口邪行亦如是.口所造惡業名口邪行.是中 亦有二種.若人決定問時現前誑他是不善道所攝.餘不名攝。
貪恚邪見等是意邪行。
問曰.何故十不善道中說邪見.三不善根中說癡耶。
答曰.邪見是癡之異名.是癡增長 注:
問曰.經中說諸邪行得不愛報. 正行得愛報.是愛不愛相不決定.如卽一色而有愛不愛.是故應辨其相。
答曰.樂是愛 相.如經中說福報名樂.苦是不愛相.如經中說汝等於罪應生怖畏.以是苦因緣故。
問 曰.若樂是愛相者.豬犬等以食糞爲樂.是福德果耶。
答曰.是不淨福果.如業經說若非 時施不淨施輕心濁心非福田中.如是等施得此果報。
問曰.若經中說正行得愛報.何 故復說以正行因緣得生天上。
答曰.有邪行者亦生天上.或謂生天是邪行報.故經中 更說正行因緣生於是中。
又邪行正行能得善惡道身.受身已於中受苦樂.如邪行因 緣惡道中受苦.正行因緣天人中受樂。
正行品第一百二 身所作善名身正行.口意亦爾。
離殺生等三不善業名身正行.離口四過名口正行.離 意三不善名意正行.是離三種律儀所攝.所謂戒定無漏律儀。
又所有禮敬布施等善 身業皆名身正行.所有實語輭語等皆名口正行.不貪等意業皆名意正行.是名三正 ******************** 行。
問曰.外道神仙無報得解脫戒.是人能得戒律儀不。
答曰.是諸外道從心生戒律儀 戒.或亦口受.又諸餘人等亦能得戒律儀所攝正行.如夀十歲人受不殺法故生子夀 二十歲。
問曰.經中說正行淨行寂滅行.有何差別。
答曰.有論師言.凡夫善身口意業名 爲正行.學人以斷結故卽此正行名爲淨行.無學人斷結從無結生語故名寂滅行.又 無學人畢竟不起不善業故名寂滅行.如說身寂滅口寂滅意寂滅。
問曰。
又論師言但心是寂滅行非思.是義雲何。
答曰.是三種行皆但是心.所以 者何.離心無思無身口業。
問曰.經中說見正行成就人則爲見天若見天數.非一切正 行者皆生天上.何故如是決定說耶。
答曰.言天數故.是事已明.正行者雖不必生天.若 生尊貴處則與天相似.故言見天數。
諸正行者皆應生天.或以餘緣所壞是故不生.所 謂邪正雜行.邪行強故不得生天。
如經中説.佛語阿難我見有人行三正行而生惡道. 是人先世邪行果熟.今雖正行未具足故.又臨命終時起邪見心故墮惡道.邪行生善 注:
繫業品第一百三 問曰.經中說有三種業.欲界繫業色界繫業無色界繫業.何者是耶。
答曰.
問曰.無記業及不定報業不在此三種 中耶。
答曰.是業及果報皆名欲界繫.所以者何.此法是欲界業果報故。
問曰.欲界法非 一切盡是業報.是故不然。
答曰.一切欲界法盡是欲界繫業報。
問曰.若爾則是外道邪 論.謂一切所受苦樂皆是先業因緣。
又失業果報.謂善不善業有報非報。
又精進之功 則無所用.若皆是業報復何勞功耶。
又若諸煩惱及業皆是業報則無得解脫.以業報 不可盡故。
答曰.汝言是外道邪論.是事不然.外道說苦樂好醜但是先業果報.然則不 應復假現在因緣.而實見萬物從現在緣生如種子等.故不得言一切皆從先業因緣。
又從因從緣萬物得生.如以種爲因地水空時等爲緣.眼識以業爲因眼色等爲緣.是 注:
汝言先業果報.是事不然.現見從果有果相續生.如從穀生穀.如是 從報生報有何咎耶。
又如不生男人及鳥雀鴛鴦等欲.毒蛇等瞋.當知皆是先業果報。
問曰.若從報生報.是則無窮。
答曰.
如從穀生穀.於是中從種子生芽不從
汝言不勞功者.雖從業生報要須如功然後得成.如從得穀業有穀 生然要須種等爾乃得成。
汝言無能解脫.是事不然.得真智故諸業滅盡猶如焦種不 能復生.故無解脫過。
又萬法之生各有 定分.如此法必從是人身生不在餘身.若無本業雲何如是決定差別。
問曰.若法但從 因生.如從豆生豆.有何咎耶。
答曰.是事亦以業爲本.以得豆業因緣故從豆生豆。
何以 知之.上古時人行善行故粳米自生.故知業爲本故從豆生豆。
問曰.是衆生數物則從 先業生。
答曰.不然.
問曰.若生法皆以業 注:
答曰。
問曰.若無漏法亦從業生.是亦名繫法.是則不可.以經中說有不繫受 故。
答曰.無漏法以真智爲因.以業爲緣.因力大故名爲不繫。
問曰.何業受欲界報.何業 受色界報無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