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及諸怨賊旃陀羅等.若以此法因緣人所憎惡
豈非不善。
又若不殺者爲多人所愛。
如行慈悲諸賢聖人所愛。
故知殺爲不善。
問曰.有 殺生者以勇健故爲人所愛.如人爲王殺諸惡賊則爲王所愛。
答曰.以因緣故非深愛 也.如說若人以惡業令主心歡喜.主若生厭心反還疑此人.若以惡事生疑雲何名愛。
又行不善者尚不自愛.況他人乎.故知殺生是不善法。
又殺等法是打害繫縛等諸苦 惱因.故知不善。
問曰.不殺等法亦有苦因.如王勑人令殺惡賊.若不殺者王必害之。
答 ******************** 曰.若以不殺便被害者.諸不殺者皆應當死.是人自以違王教故.若知此人深心不殺 則不加害反應供養.故知殺等是苦因緣.非不殺等。
又行殺等者死時心悔.故知不善。
又行殺等故人所不信.於同類中尚不相信.何況善人。
又行殺等者尚爲同類所譏.況 餘人乎。
又行殺等者善人捨遠.如旃陀羅屠獵師等。
又行殺等者不名樂人。
如屠獵者 終不以此等業而得尊貴。
又善人爲功捨離殺等.若非不善.何故爲功勤求捨離。
又現 見殺等有不愛果.當知來世亦得苦報。
又若殺等非不善者.更有何法名不善耶。
問曰. 若殺等法是不善者則無好身.所以者何無有不殺生時.若來若去舉足下足時恆常 傷殺細微衆生.亦常以我想而取他物.亦隨自想而爲妄語.是故終無好身。
答曰.故作 則罪.非不故也.如經中說實有衆生於中生衆生想有欲殺心殺已得殺罪.盜等亦爾。
問曰.如人食毒故與不故俱能殺人.又如蹈火知與不知俱能燒人.刺等亦爾.當知殺 生故與不故俱應得罪。
答曰.此喻不然.毒以害身故死.罪福在心.何得爲喻。
又火刺等 若不覺不能生苦.是故此喻不然。
若無識則不覺痛.有識則覺.如是若無故心則業不 ******************** 成.有心則成.此喻應爾。
有故則有罪.不故則無.諸業皆以心差別故有上有下.若無故 心雲何當有上下。
如醫與非醫俱生人苦.以心力故罪福差別.又如兒捉母乳則不得 罪.以無染心故.若染心捉則便有罪.當知罪福皆由心生。
又若無故心而有罪者.得解 脫人亦有不故而惱衆生是應得罪.則無有解脫.以諸罪人無解脫故。
又若不故而有 罪福.則一業便應是善不善.如人爲福業時誤殺衆生.此業則名亦罪亦福.是事不然. 當知不故不應有罪有福。
又若無心而有業者.雲何分別此善此不善此無記耶.皆以 心故有是差別。
如有三人俱行繞塔.一爲念佛功德.二爲盜竊.三爲清涼.雖身業是同 而有善不善無記差別當知在心。
又有業定報.有不定報.有上中下.有現報生報後報 等.若不由心而得罪福.雲何當有如是差別。
又若離心有業則非衆生數亦應有罪福. 如風頹山惱害衆生風應有罪.若吹香華來墮塔寺便應得福.是則不可.故知離心無 罪福也。
又外道說行斷食法臥於灰土刺棘等上投淵赴火自墜高崖等.以苦因緣而 有福德.智者難言.若爾則地獄衆生常被焼炙.餓鬼飢渴.飛蛾投火.魚鼈處水.豬羊犬 ******************** 等常臥糞土.是等亦應得福。
是人答言.要以故心受此苦惱則有福德.非不故也.地獄 等不以故心受焼等苦.若不以故心故無福者亦以無故心是故無罪.若以不故心而 有福者地獄等中亦應有福.有如是過。
又若不故心而有罪福則無善人.所以者何.於 四威儀中常殺衆生.此事不可.當知不故則無罪福。
又亦無得好生處.常爲罪故.而實 有梵王等諸妙好身.故知不故無罪福業。
又汝等法中食不淨食則皆有罪.若深思惟 一切飲食皆是不淨食皆應得罪.如是觸酒等則非婆羅門.若不見聞以淨心食便無 罪者.當知離心則無罪福。
又於天祠中以福心故殺羊令羊生天.以福心殺故則有福 德.若不爾者一切殺生皆得福得罪。
又婆羅門言或有劫盜無罪.如乏食七日得從首 陀羅取.若命欲斷得從婆羅門取.亦爲生好兒故婬欲無罪.若不以故心則不應有此 等差別。
故知若人不故與他人毒.何由得罪.若故與他毒毒反消病則應得福.如施人 食是食不消令人死者是應得罪.若不故而有罪福是法則亂。
又世閒人一切事中皆 信於心.如卽一言能生喜怒.椎打等亦如是.故知諸業皆由於心。
又意業最勝.後品當 ******************** 說.故知諸業在心。
又若智慧人雖處五欲而不得罪皆是意力.所以者何.智者見色不 起妄想.故無著色之過.聲等亦爾.若不起妄想而有罪者一切見聞盡應有罪.然則意 業無用。
智者以智慧爲首.雖受五欲不生貪著.五欲雖在以心厭故而能不染.是非意 業力耶.是故無有不故而得罪福。
問曰.汝說善不善相謂損益他.是事不然.所以者何. 若人自將養身而行福業.是人自食亦有福德.又塔寺非衆生灑掃亦得福.又禮敬等 於他無益但損他功德不應有福。
又非但發心故有福德.隨以衣食利益他人爾時得 福.如是行慈悲者不應有福。
又若塔寺等非衆生數.若奪財物若加毀壞不應有罪。
又 不現前惡口罵他不應有罪.以不聞故何所損減。
又於他人但生惡心不起身口.復何 所損.此皆不應得罪。
又或自罵.或自殺身.或自邪行.亦或得罪.是故善不善相非但由 損益他。
答曰.汝言自將養身有福德者.是事不然.若自供養有福德者.則無有人應供 養他.而實求福德者供養他人。
又隨自爲己其福轉簿.故知自爲不應有福。
又汝言自 食爲行福業.若自養身爲饒益他.從是心邊能生福德。
不由自養而得福也。
汝言塔寺 ******************** 非衆生灑掃亦得福者.是人念佛功德於衆生中尊是故灑掃.此事亦由衆生故得福 耳。
問曰.已滅度佛不名衆生.又經中說佛非有非無亦非有無亦非非有非非無.雲何 名衆生耶。
答曰.若已滅度不名衆生.是人念佛未滅度時而爲供養是故得福.如人祭 祠父母念生存時.若不爾者不名供養父母.此事亦爾。
汝言禮敬等於他無益.是事不 然.所以者何.以禮敬等種種利他令他尊貴人所恭敬是名利益.亦令他人隨學恭敬 亦得福德.又禮敬他時自破憍慢.以破不善分故多所利益.亦以顯他功德.禮敬等有 如是利。
又汝言禮敬等損他功德.是事不然.以好心禮敬.非如外道爲損他故而行禮 敬。
又如布施若他不消亦損他功德.然則布施亦不應有福.故禮敬等應深思惟有益 則行。
如經說.有一比丘於浴室中手摩他身.佛語諸比丘此供養者是阿羅漢.受供養 者是破戒人.汝等當學.無以師子供養犬等。
汝言不但發心故得福者.心是一切功德 之本.若人利他已利今利當利皆以善心爲本.若人損他已損今損當損皆以不善心 爲本.又行慈者以慈心果報饒益一切.謂風雨隨時.日月星宿不失常度.大海不溢.大 ******************** 火不燒.大風不壞.此皆慈果報力.如經中說若一切世閒皆行慈心則所欲自然。
汝言 劫奪塔寺不應罪者.是人以衆生心而劫奪之.隨是何塔爲劫奪此.以是因緣故若能 爲損若不能爲損.皆爲主故得罪。
若汝心謂於佛不能生惱故無罪者.以惡口等加阿 羅漢不能生苦亦應無罪。
汝言不現前罵應無罪者.是事不然.是人以惡心加彼.以惡 心故彼雖不聞若聞必當生苦.是故得罪。
汝言若生惡心不起身口不應有罪者.是亦 不然.是濁惡心爲惱他故生.若他覺知必生苦惱.如賊來奪人物雖不覺知亦爲惱人 故。
汝言自殺自罵亦得罪者.是事不然.若自苦身而得罪者則無有人得生好處.所以 者何.人於四威儀中常苦其身.然則一切衆生常應得罪如惱他人.是故無有得生好 處.此事不然.當知不從自身有罪福也。
爲道因緣故毗尼中結此戒.若人惡心自殺.以 煩惱故得罪。
無記業者.若業非善不善於他衆生無益無損是名無記。
問曰.何故名無 記。
答曰.[一]
又若不殺者爲多人所愛。
如行慈悲諸賢聖人所愛。
故知殺爲不善。
問曰.有 殺生者以勇健故爲人所愛.如人爲王殺諸惡賊則爲王所愛。
答曰.以因緣故非深愛 也.如說若人以惡業令主心歡喜.主若生厭心反還疑此人.若以惡事生疑雲何名愛。
又行不善者尚不自愛.況他人乎.故知殺生是不善法。
又殺等法是打害繫縛等諸苦 惱因.故知不善。
問曰.不殺等法亦有苦因.如王勑人令殺惡賊.若不殺者王必害之。
答 ******************** 曰.若以不殺便被害者.諸不殺者皆應當死.是人自以違王教故.若知此人深心不殺 則不加害反應供養.故知殺等是苦因緣.非不殺等。
又行殺等者死時心悔.故知不善。
又行殺等故人所不信.於同類中尚不相信.何況善人。
又行殺等者尚爲同類所譏.況 餘人乎。
又行殺等者善人捨遠.如旃陀羅屠獵師等。
又行殺等者不名樂人。
如屠獵者 終不以此等業而得尊貴。
又善人爲功捨離殺等.若非不善.何故爲功勤求捨離。
又現 見殺等有不愛果.當知來世亦得苦報。
又若殺等非不善者.更有何法名不善耶。
問曰. 若殺等法是不善者則無好身.所以者何無有不殺生時.若來若去舉足下足時恆常 傷殺細微衆生.亦常以我想而取他物.亦隨自想而爲妄語.是故終無好身。
答曰.故作 則罪.非不故也.如經中說實有衆生於中生衆生想有欲殺心殺已得殺罪.盜等亦爾。
問曰.如人食毒故與不故俱能殺人.又如蹈火知與不知俱能燒人.刺等亦爾.當知殺 生故與不故俱應得罪。
答曰.此喻不然.毒以害身故死.罪福在心.何得爲喻。
又火刺等 若不覺不能生苦.是故此喻不然。
若無識則不覺痛.有識則覺.如是若無故心則業不 ******************** 成.有心則成.此喻應爾。
有故則有罪.不故則無.諸業皆以心差別故有上有下.若無故 心雲何當有上下。
如醫與非醫俱生人苦.以心力故罪福差別.又如兒捉母乳則不得 罪.以無染心故.若染心捉則便有罪.當知罪福皆由心生。
又若無故心而有罪者.得解 脫人亦有不故而惱衆生是應得罪.則無有解脫.以諸罪人無解脫故。
又若不故而有 罪福.則一業便應是善不善.如人爲福業時誤殺衆生.此業則名亦罪亦福.是事不然. 當知不故不應有罪有福。
又若無心而有業者.雲何分別此善此不善此無記耶.皆以 心故有是差別。
如有三人俱行繞塔.一爲念佛功德.二爲盜竊.三爲清涼.雖身業是同 而有善不善無記差別當知在心。
又有業定報.有不定報.有上中下.有現報生報後報 等.若不由心而得罪福.雲何當有如是差別。
又若離心有業則非衆生數亦應有罪福. 如風頹山惱害衆生風應有罪.若吹香華來墮塔寺便應得福.是則不可.故知離心無 罪福也。
又外道說行斷食法臥於灰土刺棘等上投淵赴火自墜高崖等.以苦因緣而 有福德.智者難言.若爾則地獄衆生常被焼炙.餓鬼飢渴.飛蛾投火.魚鼈處水.豬羊犬 ******************** 等常臥糞土.是等亦應得福。
是人答言.要以故心受此苦惱則有福德.非不故也.地獄 等不以故心受焼等苦.若不以故心故無福者亦以無故心是故無罪.若以不故心而 有福者地獄等中亦應有福.有如是過。
又若不故心而有罪福則無善人.所以者何.於 四威儀中常殺衆生.此事不可.當知不故則無罪福。
又亦無得好生處.常爲罪故.而實 有梵王等諸妙好身.故知不故無罪福業。
又汝等法中食不淨食則皆有罪.若深思惟 一切飲食皆是不淨食皆應得罪.如是觸酒等則非婆羅門.若不見聞以淨心食便無 罪者.當知離心則無罪福。
又於天祠中以福心故殺羊令羊生天.以福心殺故則有福 德.若不爾者一切殺生皆得福得罪。
又婆羅門言或有劫盜無罪.如乏食七日得從首 陀羅取.若命欲斷得從婆羅門取.亦爲生好兒故婬欲無罪.若不以故心則不應有此 等差別。
故知若人不故與他人毒.何由得罪.若故與他毒毒反消病則應得福.如施人 食是食不消令人死者是應得罪.若不故而有罪福是法則亂。
又世閒人一切事中皆 信於心.如卽一言能生喜怒.椎打等亦如是.故知諸業皆由於心。
又意業最勝.後品當 ******************** 說.故知諸業在心。
又若智慧人雖處五欲而不得罪皆是意力.所以者何.智者見色不 起妄想.故無著色之過.聲等亦爾.若不起妄想而有罪者一切見聞盡應有罪.然則意 業無用。
智者以智慧爲首.雖受五欲不生貪著.五欲雖在以心厭故而能不染.是非意 業力耶.是故無有不故而得罪福。
問曰.汝說善不善相謂損益他.是事不然.所以者何. 若人自將養身而行福業.是人自食亦有福德.又塔寺非衆生灑掃亦得福.又禮敬等 於他無益但損他功德不應有福。
又非但發心故有福德.隨以衣食利益他人爾時得 福.如是行慈悲者不應有福。
又若塔寺等非衆生數.若奪財物若加毀壞不應有罪。
又 不現前惡口罵他不應有罪.以不聞故何所損減。
又於他人但生惡心不起身口.復何 所損.此皆不應得罪。
又或自罵.或自殺身.或自邪行.亦或得罪.是故善不善相非但由 損益他。
答曰.汝言自將養身有福德者.是事不然.若自供養有福德者.則無有人應供 養他.而實求福德者供養他人。
又隨自爲己其福轉簿.故知自爲不應有福。
又汝言自 食爲行福業.若自養身爲饒益他.從是心邊能生福德。
不由自養而得福也。
汝言塔寺 ******************** 非衆生灑掃亦得福者.是人念佛功德於衆生中尊是故灑掃.此事亦由衆生故得福 耳。
問曰.已滅度佛不名衆生.又經中說佛非有非無亦非有無亦非非有非非無.雲何 名衆生耶。
答曰.若已滅度不名衆生.是人念佛未滅度時而爲供養是故得福.如人祭 祠父母念生存時.若不爾者不名供養父母.此事亦爾。
汝言禮敬等於他無益.是事不 然.所以者何.以禮敬等種種利他令他尊貴人所恭敬是名利益.亦令他人隨學恭敬 亦得福德.又禮敬他時自破憍慢.以破不善分故多所利益.亦以顯他功德.禮敬等有 如是利。
又汝言禮敬等損他功德.是事不然.以好心禮敬.非如外道爲損他故而行禮 敬。
又如布施若他不消亦損他功德.然則布施亦不應有福.故禮敬等應深思惟有益 則行。
如經說.有一比丘於浴室中手摩他身.佛語諸比丘此供養者是阿羅漢.受供養 者是破戒人.汝等當學.無以師子供養犬等。
汝言不但發心故得福者.心是一切功德 之本.若人利他已利今利當利皆以善心爲本.若人損他已損今損當損皆以不善心 爲本.又行慈者以慈心果報饒益一切.謂風雨隨時.日月星宿不失常度.大海不溢.大 ******************** 火不燒.大風不壞.此皆慈果報力.如經中說若一切世閒皆行慈心則所欲自然。
汝言 劫奪塔寺不應罪者.是人以衆生心而劫奪之.隨是何塔爲劫奪此.以是因緣故若能 爲損若不能爲損.皆爲主故得罪。
若汝心謂於佛不能生惱故無罪者.以惡口等加阿 羅漢不能生苦亦應無罪。
汝言不現前罵應無罪者.是事不然.是人以惡心加彼.以惡 心故彼雖不聞若聞必當生苦.是故得罪。
汝言若生惡心不起身口不應有罪者.是亦 不然.是濁惡心爲惱他故生.若他覺知必生苦惱.如賊來奪人物雖不覺知亦爲惱人 故。
汝言自殺自罵亦得罪者.是事不然.若自苦身而得罪者則無有人得生好處.所以 者何.人於四威儀中常苦其身.然則一切衆生常應得罪如惱他人.是故無有得生好 處.此事不然.當知不從自身有罪福也。
爲道因緣故毗尼中結此戒.若人惡心自殺.以 煩惱故得罪。
無記業者.若業非善不善於他衆生無益無損是名無記。
問曰.何故名無 記。
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