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故應觀樂受爲苦。

     辯三受品第八十一 ******************** 問曰.已知一切皆苦.今以何差別故有三受。

    答曰.卽一苦受以時差別故有三種.能惱 害者則名爲苦.旣惱害已更求異苦以遮先苦.以願求故大苦暫息爾時名樂.憂喜不 了不願不求爾時名爲不苦不樂。

    問曰.不苦不樂不名爲受.所以者何.苦樂可覺.不苦 不樂不可覺故。

    答曰.是人爲三觸所觸.謂苦觸樂觸不苦不樂解.以有因故當知有果. 如人熱極得冷觸覺樂.得熱觸覺苦.得不冷不熱觸覺不苦不樂.故知有此不苦不樂。

     汝意或謂不苦不樂觸中不能生受.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人覺此觸不冷不熱.覺知所 緣卽名爲受.雲何言無。

    又緣有三差怨親中人.於親生喜.於怨生憂.於中生捨.故知想 分別故有此三受.以緣味故起此三想。

    又緣有三種.爲益爲損或俱相違.有樂不樂有 俱相違.亦有貪處瞋處癡處.有喜不喜有俱相違.有福果罪果有不動果.是諸緣中隨 生三受.故知有此不苦不樂受。

    又可適心處是名樂受.違逆心處是名苦受.不逆不順 名不苦不樂。

    又世八法得失毀譽稱譏苦樂.凡夫於失等四法違逆其心.於得等四法 以爲可適.必當應有離欲聖人能俱捨者.捨名不苦不樂受.是故非無也。

    問曰.若以觸 ******************** 等因緣故有三受者則一切心行皆名爲受.所以者何.所有心行在於身中皆是苦樂 不苦不樂。

    答曰.如是一切心行皆名爲受.所以者何.經中說十八意行.是中但是一意 有十八差別.謂六喜行六憂行六捨行.以想分別故有苦分樂分捨分.故知一切心行 無非受也。

    又經中說諸受皆苦.故知心行在於身中皆名爲苦。

    又說若色生卽是苦生. 雲何色名爲苦.以苦因故.故知緣及諸根但能生苦.是故一切心行皆名爲受。

    以行苦 故一切諸行應觀是苦.以壞苦故應觀樂受爲苦.苦苦卽苦.是三種苦皆從衆緣和合 故生念念滅故.聖人觀苦.是故一切心行皆名爲受。

    問曰.無漏諸受亦是苦耶。

    答曰.亦 苦.所以者何.無漏諸受聖人亦次第捨.從初禪來乃至證一切滅.是故皆苦。

    又有漏禪 樂無漏禪樂有何差別.隨有漏禪以我因故苦.無漏諸禪亦以此苦。

    又若聖人住無漏 心深厭一切.是故無漏心生則深生厭患.如睫入目凡夫不知皆以苦爲樂.聖人智深 妙故厭離有頂甚於餘人厭患欲界.故無漏苦逾於有漏。

    又諸聖人得無漏心但向泥 洹.所以者何.是人爾時明見一切有爲法苦.若無漏受樂則應喜樂.不應復生向泥洹 ******************** 心。

    問曰.若諸心行皆名受者.雲何別有諸心等法。

    答曰.卽是一受緣中行異故有差別. 諸心等法亦行緣異.但識緣時是行名心.此等如先說.是一切法在身中時有利益等 諸差別故故名爲受。

    又多以心能起煩惱爾時名受.如經中說樂受中貪使.苦受中瞋 使.不苦不樂受中無明使.是故想分別緣中喜等法名受.所以者何.是時能生諸煩惱 故。

    問曰.若一一受中三煩惱使.何故定說樂受中貪使。

    答曰.苦受中不應貪使.癡一切 處使.以癡力故於苦中生樂想.不知見事故得苦生瞋.不苦不樂受細故不覺貪瞋.所 以者何.是人於此中不生苦樂想故不知見事故但生癡使。

    又於捨緣中若貪瞋不行. 凡夫於中謂能勝緣.是故佛言汝不勝此緣.以未覺故貪瞋不行.如經中說凡夫所有 色中生捨皆依止色.若勝此緣於我增益若作損減還生貪瞋.故知未勝。

    又不苦不樂 受其相寂滅如無色定.以寂滅故煩惱細行.凡夫於中生解脫想.是故佛說此中有無 明使。

    又未覺緣故苦樂不了.若知此緣苦樂明了爾時則生貪瞋。

    問曰.若覺此緣則生 苦樂想.是故但應有苦樂受。

    答曰.是人有時於此緣中不生樂心不生苦心.是故不但 ******************** 有苦樂也.如先說皆是苦而有三差。

    問曰.汝言覺知此緣還生樂想.雲何覺知不可以 無明覺知。

    答曰.是人於此緣中先取相故.於此緣中若無明使若貪瞋使。

    問曰.但於苦 樂中生癡.如經中說是人於諸受不如實知集滅味過出等.以不知故於不苦不樂中 說是無明使使.是故但於苦樂中起無明使.非不苦不樂中。

    答曰.此經自說於諸受不 如實知集滅味等.故不苦不樂中無明使使。

    問曰.雖有是說.此義不然.雲何於苦樂不 知集滅等故不苦不樂受中無明使使.所以者何.於餘事不知餘事中使使.是故此經 應如是說.是人於不苦不樂受中不知集等故不苦不樂受中無明使使.若不苦不樂 受中無明不使。

    答曰.是人於不苦不樂受中生三種心.寂滅想不苦不樂想故生不苦 不樂心.若以邪智取相則生樂心.若取上地樂味則生苦心.是故經中說諸受多語.所 以者何.一切諸受皆無明所使.是不苦不樂受隨時故有三種差別。

    又若未通達苦集 等爾時於苦受中生樂想.亦生不苦不樂想.是故說不知諸受集等故無明使使.但不 苦不樂受中多無明使使。

     ******************** 問受品第八十二 問曰.經中說是人受樂受時如實知我受此樂受.如實知何受耶.過去未來受不可得. 受現在受不得自知。

    答曰.此經意說人受.是故無過。

    又樂等受來在身中以意能緣.故 亦無咎。

    又於樂具中說樂等名.世閒亦有因中說果故。

    又是人先受樂受然後取相.故 名受樂受時如實知。

    問曰.爲以受者故名受.可受故名受.若以受者名受則受與樂等 異.而經中說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若以可受名受.誰受之者以受故名受。

    答曰.於緣 中說樂.如火苦火樂.是故以覺知緣故名爲受樂。

    又衆生受此受故.名以受爲受。

    問曰. 衆生不名爲受.經中說受爲受答曰.名義如是.有相則有作.假名中有相.是苦樂不苦 不樂在身則心能覺.故說受爲受。

    問曰.經中說諸受中順受觀行者.爾時雲何生苦樂 不苦不樂相.是人爾時不皆生苦想耶。

    答曰.是人未得一切皆苦.但憶念三受。

    問曰.若 用意識修四念處.雲何說身樂。

    答曰.於一切受中應如是繫念.是身樂.是心樂。

    又修念 處時身中生樂想.繫念是中故名身樂。

    問曰.若一切受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