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說.若親近善人得聞正法.聞正法故能生正念.正念因緣能修行道。

    又經中說因眼緣 色眼識生.三事和合故名觸.若說心心數法一時生者則無三事和合.若說一一生則 有三事和合。

    以是等緣故無相應。

     有相應品第六十六 問曰.有相應法.所以者何.若人見受是神.識心依之.以相應故.想陰等亦如是.若無相 應何由有此。

    又人經中說因眼緣色生眼識.三事和合生觸.共生受想行等。

    於是法中 有種種名所謂衆生天人男女大小.如是等名皆因諸陰.若說心心數法次第生者.則 因二陰有人不應因五陰.所以者何.不可因去來陰等名爲人。

    汝言現在無五陰者.雲 何說因五陰名人天等.而此中說因諸陰非但二也.故因五陰有衆生名。

    又經中說有 ******************** 相應語.謂有根智相應信。

    又經中說觸卽與受想思俱生。

    又說五支初禪.亦說受等是 識住處.若識無相應.雲何識住受等法中是住名依止住.所以者何.不說識是識住處 故。

    又經中說是心數法皆從心生依止於心。

    又說衆生心長夜爲貪恚等之所染汙.若 無相應雲何能染。

    又心心數法性羸劣故相依能緣.喻如束竹相依而立。

    又經中說心 掉動時不宜三覺謂擇法精進喜.更增動故.宜三覺意謂[一]猗定捨.止發動故念能俱調. 若心懈沒則不宜三覺謂猗定捨.增退沒故.宜三覺意謂擇法精進喜.能發起故念能 俱調。

    又論師言一時修習助菩提法不得相離.故知有相應法。

     非相應品第六十七 汝言見受是神.是事不然.凡夫癡惑妄生此見.不能分別此是受此識依止.是人若能 如是分別亦能入空.是人見心相續不別但著語言故如此說.是癡惑語不可信也。

    汝 言因諸陰故名爲人者.是因五陰相續名人故說諸陰.如世閒言樂人苦人不苦不樂 人.不可不時有此三受.諸陰亦然。

    汝言有根智相應信.經中亦說餘事相應.如說二比 注: [一]原刻作倚.今依麗刻改. ******************** 丘於一事中相應.又說怨相應苦愛別離苦.汝法中色無相應而此以世俗故亦名相 應.智信亦爾.信能信無常等.慧隨了知共成一事故名相應。

    汝言從觸卽有受等俱生. 是事不然.世閒有事雖小相違亦名爲俱.如言與弟子俱行.亦如說頂生王生心念卽 到天上.是事亦然。

    凡夫識造緣時[一]四法必次第生.識次生想.想次生受.受次生思.思及 憂喜等從此生貪恚癡.故說卽生。

    汝言五支初禪.是禪地中有此五支非是一時.如欲 界三受.所以者何.以先說法後說地故。

    有覺觀不得相應.先已答。

    汝言識處者.此經中 說識緣處.不說依處.何以知之.卽此經中說識緣色喜潤故住。

    汝雖言若識緣識住則 應有五識處.是事不然.所以者何.是識時少識識事已心生想等.是中起愛.起愛因緣 說名識處.是故不說識是識處。

    又七識處中亦說識是識處。

    又應思此經勿但隨語.如 說信能度河.是言不盡.而實以慧得度.是亦應爾。

    汝言心數依心.是事不然.先心識事 後生想等故。

    又經中說受等依心.非如彩畫依壁.是名心數依心。

    汝言心數相依如束 竹者.與餘經相違.若俱相應.何故心數依心而心不依數。

    若汝謂心先生大故數法依 注: [一]章二.三有爲義.據此文雲成實宗心法有前後相應義.須勘. ******************** 止.則成我義.以心生時無數法故。

    汝言煩惱染心故知相應.此無道理.若心先淨貪等 來汙.是卽淨法可汙則害法相。

    亦如先說心性本淨客塵來汙.彼應答此.若心性本淨. 貪等何爲。

    如言心垢故衆生垢心淨故衆生淨.然則衆生亦應相應.若衆生不可相應. 貪等亦不相應。

    以心相續行中生垢等心.汙諸相續故說染心.如說從染心得解脫.是 心相續中若淨心生名得解脫.是事亦然。

    如雲霧等雖不與日月相應亦能爲翳.貪等 亦然.雖不與心相應亦能染汙.又煙雲霧等能蔽日月故名爲翳.貪等亦爾.能障淨心 故名爲汙。

    問曰.雲霧日月在一時中.煩惱與心不如是故.此喻非也。

    答曰.障礙同故是 事已成.故無咎也.是煩惱能汙心相續故名爲染。

    汝言數從心生依止心者.是事先答。

     汝言心心數法性羸劣者.以念念滅故名羸劣.非相助故能行於緣.若相助者應得暫 住.而實不見有相助力.何用相應。

    汝言覺意相宜是說隨時應修三覺.非一念中.如舍 利弗言我於七覺自在能入.若心掉動爾時應修猗等三覺。

    又佛亦說覺法次第.汝言 一時修菩提分.是事不然.若一時修三十七品則應一時並修二信及五念等。

    若汝意 ******************** 謂隨得處修卽是離修.又隨他所得如二禪等故名不離。

    又一時修三十七品則無道 理.所以者何一念不得修多法故。

     多心品第六十八 問曰.已知無別心數亦無相應.今此心爲一爲多.有人謂心是一隨生故多。

    答曰.多心. 所以者何.識名爲心.而色識異.香等識亦異.是故多心。

    又眼識生異.謂待光明虛空等 緣.耳識不爾.三識塵到故生.意識從多緣生.故知不一。

    又若識知塵常如是相.雲何更 知異塵.若多心生則能得知.如邪正知異.若定若疑若善不善無記知異.善中亦有禪 定解脫及四無量神通等異.不善亦有貪欲瞋恚愚癡等異.無記亦有去來等異。

    有識 能起身業口業.有起威儀.若合若離因次第緣增上各差別故諸心亦異。

    又淨不淨等 諸受差別故心亦異。

    又所作差別故心有異。

    又淨不淨心性各異.若心性淨則不爲垢. 如日光本淨終不可汙.若性不淨不可令淨.如毳性黑不可令白.而施等中實有淨心. 殺等法中有不淨心.故應不一。

    又隨苦樂等受差別故心亦不一.如說比丘用識識何 ******************** 等事謂識苦樂不苦不樂。

    又若心是一.一識應能取一切塵.說多心者隨根生識.是故 不能取一切塵.若心是一以何障故不取一切.故知多心。

    又可取法異故能取亦異.如 人或自知心.雲何自體自知.如眼不自見刀不自割指不自觸.故心不一。

    又猨喻經說. 譬如猨猴捨一枝攀一枝.心亦如是異生異滅。

    又若心是一.說六識衆此言則壞.又經 中說身或住十載.而心念念生滅。

    又說當觀住心無常.此心相續故住.念念不停。

    又如 一業不可再取.識亦如是不重在緣。

    又如草火不移到薪.如是眼識不到耳中.故知多 心。

     一心品第六十九 問曰.心是一.所以者何.如經中說是心長夜爲貪等所汙.若心異者不名常汙。

    又瓔珞 經說.若心常修信戒施聞慧.死則上生。

    又禪經中說.得初禪者心調柔故能從初禪到 第二禪。

    又心品中說是心常動如魚失水.是故汝等當壞魔軍.故知心一動此到彼。

    又 雜藏中比丘言.五門窟中獮猴動發.獮猴且住勿謂如本.故知一心於五根門身窟中 ******************** 動.今卽是本.故言勿謂如本。

    又言是心徧行如日光照.智者能制如鉤制象.故知心一 走諸緣中。

    又無我故應心起業.以心是一能起諸業還自受報.心死心生心縛心解本 所更用心能憶念.故知心一。

    又以心是一故能修集.若念念滅則無集力。

    又佛法無我. 以心一故名衆生相.若心多者非衆生相。

    又左見右識.不應異見異識.故知一心自見 自識。

     非多心品第七十 汝雖言色等識異.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心是一爲種種業取色聲等.如一人在五向 室中處處取塵.卽是心於眼中住待明等緣而能見色.如卽此人於餘處待伴.卽是心 所知差別.如卽此人先是知者後還無知.如是邪知還爲正知.如卽此人先是淨者後 還不淨.如是疑知卽是定知.如卽此人先是疑者還爲定者.是不善心卽還爲善亦爲 無記.如卽此人或念善或念不善或念無記.卽是心能作來去威儀差別.如卽此人爲 去來等種種威儀.如是淨心卽爲不淨不淨卽爲淨.如卽此人先是清淨後還不淨.卽 ******************** 是心與樂相應後還與苦相應.如卽此人本爲樂人還爲苦人.故說心一用爲多業。

    汝 言一識不取六塵故非一心.是事不然.我以根差別故識有差別.若識住眼中但能取 色不取餘塵.餘亦如是。

    汝言取可取異.是事不然.心法能知自體.如燈自照亦照餘物. 如算數人亦能自算亦算他人.如是心一能知自體亦能知他。

    汝說猨猴喻.是事不然. 如一猨猴捨一枝復取一枝.心亦如是捨一緣復取一緣。

    其餘所說.能自起業自受報 中皆已總答.所以者何.若心異者則應異作異受異死異生如是等過.故知一心。

     成實論卷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