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應不放逸阿羅漢不須.非是別
相說不退相者。
又佛說偈.勝若還生不名爲勝.勝而不生是名真勝.若阿羅漢還生煩 惱則不名勝。
又阿羅漢生已盡故不復受身。
汝經雖說阿羅漢退法應還得.若爾亦可 法應不退。
若比丘能令諸根不生名阿羅漢.是故無退。
心性品第三十 論者言.有人說心性本淨以客塵故不淨.又說不然。
問曰.何因緣故說本淨.何因緣故 說不然。
答曰.不然者.心性非本淨客塵故不淨.所以者何.煩惱與心常相應生.非是客 相。
又三種心.善不善無記.善無記心是則非垢.若不善心本自不淨不以客故。
又是心 ******************** 念念生滅不待煩惱.若煩惱共生不名爲客。
問曰.心名但覺色等然後取相.從相生諸 煩惱與心作垢.故說本淨。
答曰.不然.是心心時卽滅未有垢相.心時滅已垢何所染。
問 曰.我不爲念念滅心故如是說.以相續心故說垢染。
答曰.是相續心世諦故有.非真實 義.此不應說。
又於世諦是亦多過.心生已滅.未生未起雲何相續。
是故心性非是本淨 客塵故不淨.但佛爲衆生說心常在故說客塵所染則心不淨。
又佛爲懈怠衆生若聞 心本不淨便謂性不可改.則不發淨心.故說本淨。
相應不相應品第三十一 論者言.有人說諸使心相應.有說心不相應。
問曰.何因緣故說心相應.何因緣故説不 相應。
答曰.心相應者.後使品中當說。
又貪欲等諸煩惱業.是業諸使相應。
汝法中雖說 心不相應使與心相應結纏作因.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經中說從無明邪念邪思惟等 起貪等結.無有經說從使生也。
汝法中雖說久習結纏則名爲使.是事不然.所以者何. 身口等業亦有久習相.是亦應有似使心不相應行.而實不然。
又若然者。
諸法皆從現 ******************** 在因生.無過去因.然則不應從業生報.亦不從意生意識也。
又此諸使念念滅故.復何 因生。
問曰.共相因生。
答曰.是亦不然.因果不得一時合故.此事後燈喻中當說。
故不應 言諸使非心相應。
過去業品第三十二 論者言.迦葉鞞道人說.未受報業過去世有.餘過去無。
答曰.此業若失則過去過去.若 不失是則爲常。
失者過去異名.則爲失已復失。
是業與報作因已滅.報在後生.如經中 說以是事故是事得生.如乳滅時與酪作因.何用分別過去業耶。
又若言若然者.餘因 中有過.雲何無因而識得生.如無乳時何得有酪.若無四大身口等業何依而有.如是 等。
我先說過去有過.彼應答此。
辯二寶品第三十三 論者言.摩醯舍婆道人說佛在僧數。
答曰.若說佛在四衆.所謂有衆衆生衆人衆聖人 衆是則非過.若言佛在聲聞衆中是則有咎.以聞法得悟故曰聲聞.佛相異故不在此 ******************** 中。
問曰.佛居僧之首.有人施者名爲施僧。
答曰.此施屬何等僧.此經小失.是應當言施 屬佛僧。
問曰.佛語瞿曇彌.以此衣施僧則爲供養我.亦是供養僧。
答曰.佛意言以語言 爲供養我.是物供養僧.如經中說若人瞻病卽是看我。
問曰.諸有成就聖功德人舍利 弗等皆在僧數中.佛亦如是.以同相故。
答曰.若以同相者.諸凡夫人及非衆生數亦有 應入僧數者.而實不然.是故知佛不在僧中。
又佛不入僧羯磨中.亦不同諸餘僧事。
又 以三寶差別.故佛不在僧中。
無我品第三十四 論者言.犢子道人說有我.餘者說無。
問曰.何者爲實。
答曰.實無我法.所以者何.如衆經 中佛語比丘.但以名字但假施設但以有用故名爲我.但以名字等故知無真實。
又經 中說.若人不見苦是人則見我.若如實見苦則不復見我.若實有我見苦者亦應見我。
又說聖人但隨俗故說言有我。
又經中佛說我卽是動處.若實有者不名動處.如眼有 故不名動處。
又處處經中皆遮計我.如聖比丘尼語魔王言.汝所謂衆生是卽爲邪見. ******************** 諸有爲法聚皆空無衆生。
又言.諸行和合相續故有.卽是幻化誑惑凡夫.皆爲怨賊如 箭入心.無有堅實。
又言.無我無我所無衆生無人.但是空五陰生滅壞敗相.有業有果 報作者不可得.衆緣和合故有諸法相續.以是等緣故佛種種經中皆遮計我.是故無 我。
又經中解識義.何故名識.謂能識色乃至識法.不說識我.是故無我。
又羣那比丘問 佛誰食識食.佛言我不說有食識食者.若有我應說我食識食.以不說故當知無我。
又 洴沙王迎經中佛語諸比丘.汝觀凡夫隨逐假名謂爲有我.是五陰中實無我無我所。
又說因五陰故有種種名.謂我衆生人天等.如是無量名字皆因五陰有.若有我者應 說因我。
[一]又長老弗尼迦謂外道言.若人邪見無而謂有.佛斷此邪慢不斷衆生.是故無
我。
又炎摩伽經中舍利弗語炎摩伽言.汝見色陰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受想行識 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五陰和合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離五陰是阿羅漢耶.答 言不也.舍利弗言若如是推求不可得者應當言阿羅漢死後無耶.答言舍利弗我先 有惡邪見今聞此義是見卽滅.若有我者不名惡耶。
又四取中說我語取.若有我者應 注:[一]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
********************
言我取.如欲取等.不應言我語取。
又先尼經說.於三師中若有不得現我後我我說是 師則名爲佛.以佛不得故知無我。
又無我中我想名爲顛倒.若汝意謂我中我想非顛 倒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說衆生所有見我皆見五陰.是故無我。
又說衆生種種憶 念宿命皆念五陰.若有我者亦應念我.以不念故當知無我。
若汝意謂亦有經說憶念 衆生.如某衆生中我名某者.是事不然.此爲世諦分別故說.實念五陰非念衆生.所以 者何.以意識念.意識但緣於法.是故無有念衆生念。
又若人說決定有我.於六邪見中 必墮一見。
若汝意謂無我亦是邪見者.此事不然.所以者何.以二諦故.若以世諦說無 我第一義諦說有我是則爲過.我今說第一義故無世諦故有.是故無咎。
又佛說拔我 見根.如癡王問中佛答癡王.若人以一心觀諸世閒空則拔我見根不復見死王。
又諸 說有我因
又佛說偈.勝若還生不名爲勝.勝而不生是名真勝.若阿羅漢還生煩 惱則不名勝。
又阿羅漢生已盡故不復受身。
汝經雖說阿羅漢退法應還得.若爾亦可 法應不退。
若比丘能令諸根不生名阿羅漢.是故無退。
心性品第三十 論者言.有人說心性本淨以客塵故不淨.又說不然。
問曰.何因緣故說本淨.何因緣故 說不然。
答曰.不然者.心性非本淨客塵故不淨.所以者何.煩惱與心常相應生.非是客 相。
又三種心.善不善無記.善無記心是則非垢.若不善心本自不淨不以客故。
又是心 ******************** 念念生滅不待煩惱.若煩惱共生不名爲客。
問曰.心名但覺色等然後取相.從相生諸 煩惱與心作垢.故說本淨。
答曰.不然.是心心時卽滅未有垢相.心時滅已垢何所染。
問 曰.我不爲念念滅心故如是說.以相續心故說垢染。
答曰.是相續心世諦故有.非真實 義.此不應說。
又於世諦是亦多過.心生已滅.未生未起雲何相續。
是故心性非是本淨 客塵故不淨.但佛爲衆生說心常在故說客塵所染則心不淨。
又佛爲懈怠衆生若聞 心本不淨便謂性不可改.則不發淨心.故說本淨。
相應不相應品第三十一 論者言.有人說諸使心相應.有說心不相應。
問曰.何因緣故說心相應.何因緣故説不 相應。
答曰.心相應者.後使品中當說。
又貪欲等諸煩惱業.是業諸使相應。
汝法中雖說 心不相應使與心相應結纏作因.是事不然.所以者何.經中說從無明邪念邪思惟等 起貪等結.無有經說從使生也。
汝法中雖說久習結纏則名爲使.是事不然.所以者何. 身口等業亦有久習相.是亦應有似使心不相應行.而實不然。
又若然者。
諸法皆從現 ******************** 在因生.無過去因.然則不應從業生報.亦不從意生意識也。
又此諸使念念滅故.復何 因生。
問曰.共相因生。
答曰.是亦不然.因果不得一時合故.此事後燈喻中當說。
故不應 言諸使非心相應。
過去業品第三十二 論者言.迦葉鞞道人說.未受報業過去世有.餘過去無。
答曰.此業若失則過去過去.若 不失是則爲常。
失者過去異名.則爲失已復失。
是業與報作因已滅.報在後生.如經中 說以是事故是事得生.如乳滅時與酪作因.何用分別過去業耶。
又若言若然者.餘因 中有過.雲何無因而識得生.如無乳時何得有酪.若無四大身口等業何依而有.如是 等。
我先說過去有過.彼應答此。
辯二寶品第三十三 論者言.摩醯舍婆道人說佛在僧數。
答曰.若說佛在四衆.所謂有衆衆生衆人衆聖人 衆是則非過.若言佛在聲聞衆中是則有咎.以聞法得悟故曰聲聞.佛相異故不在此 ******************** 中。
問曰.佛居僧之首.有人施者名爲施僧。
答曰.此施屬何等僧.此經小失.是應當言施 屬佛僧。
問曰.佛語瞿曇彌.以此衣施僧則爲供養我.亦是供養僧。
答曰.佛意言以語言 爲供養我.是物供養僧.如經中說若人瞻病卽是看我。
問曰.諸有成就聖功德人舍利 弗等皆在僧數中.佛亦如是.以同相故。
答曰.若以同相者.諸凡夫人及非衆生數亦有 應入僧數者.而實不然.是故知佛不在僧中。
又佛不入僧羯磨中.亦不同諸餘僧事。
又 以三寶差別.故佛不在僧中。
無我品第三十四 論者言.犢子道人說有我.餘者說無。
問曰.何者爲實。
答曰.實無我法.所以者何.如衆經 中佛語比丘.但以名字但假施設但以有用故名爲我.但以名字等故知無真實。
又經 中說.若人不見苦是人則見我.若如實見苦則不復見我.若實有我見苦者亦應見我。
又說聖人但隨俗故說言有我。
又經中佛說我卽是動處.若實有者不名動處.如眼有 故不名動處。
又處處經中皆遮計我.如聖比丘尼語魔王言.汝所謂衆生是卽爲邪見. ******************** 諸有爲法聚皆空無衆生。
又言.諸行和合相續故有.卽是幻化誑惑凡夫.皆爲怨賊如 箭入心.無有堅實。
又言.無我無我所無衆生無人.但是空五陰生滅壞敗相.有業有果 報作者不可得.衆緣和合故有諸法相續.以是等緣故佛種種經中皆遮計我.是故無 我。
又經中解識義.何故名識.謂能識色乃至識法.不說識我.是故無我。
又羣那比丘問 佛誰食識食.佛言我不說有食識食者.若有我應說我食識食.以不說故當知無我。
又 洴沙王迎經中佛語諸比丘.汝觀凡夫隨逐假名謂爲有我.是五陰中實無我無我所。
又說因五陰故有種種名.謂我衆生人天等.如是無量名字皆因五陰有.若有我者應 說因我。
又炎摩伽經中舍利弗語炎摩伽言.汝見色陰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受想行識 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五陰和合是阿羅漢耶.答言不也.見離五陰是阿羅漢耶.答 言不也.舍利弗言若如是推求不可得者應當言阿羅漢死後無耶.答言舍利弗我先 有惡邪見今聞此義是見卽滅.若有我者不名惡耶。
又四取中說我語取.若有我者應 注:
又先尼經說.於三師中若有不得現我後我我說是 師則名爲佛.以佛不得故知無我。
又無我中我想名爲顛倒.若汝意謂我中我想非顛 倒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說衆生所有見我皆見五陰.是故無我。
又說衆生種種憶 念宿命皆念五陰.若有我者亦應念我.以不念故當知無我。
若汝意謂亦有經說憶念 衆生.如某衆生中我名某者.是事不然.此爲世諦分別故說.實念五陰非念衆生.所以 者何.以意識念.意識但緣於法.是故無有念衆生念。
又若人說決定有我.於六邪見中 必墮一見。
若汝意謂無我亦是邪見者.此事不然.所以者何.以二諦故.若以世諦說無 我第一義諦說有我是則爲過.我今說第一義故無世諦故有.是故無咎。
又佛說拔我 見根.如癡王問中佛答癡王.若人以一心觀諸世閒空則拔我見根不復見死王。
又諸 說有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