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汝言天眼見死時生時者.欲生名生時.將死名死時.非中陰也。
又汝言衆 生爲陰所縛從此至彼者.示有後世故如是說.不明有中陰也。
又汝言死時有微四大 去者.世人所見不可信也.此非用因。
又汝言若無中陰中閒應斷者.以業力故.此人生 此彼人生彼.如過去未來雖不相續而憶能念.是故無有中陰。
又宿命智中說知此人 此閒死彼閒生.不說住中陰中。
又佛說三種業.現報生報及後報業.不說有中陰報業。
又若中陰有觸卽名生有.若不能觸是則無觸.觸無故受等亦無.如是何所有耶。
又若 衆生受中陰形卽名受生.如經中說若人捨此身受餘身者我說名生.若不受身則無 中陰。
又若中陰有退卽名爲生.所以者何.要先生後退故.若無退是則爲常.又以業力 故生何用中陰。
又若中陰從業成者卽是生有.如說業因緣生.若不從業成何由而有. 是應速答。
答曰.我以生有差別說名中陰.是故無如上過.是人雖中陰生亦與生有異. ******************** 能令識到迦羅羅中.是名中陰。
難曰.以業力能至.何用分別說中陰耶。
又心無所至.以 業因緣故從此閒滅於彼處生。
又現見心不相續生.如人刺足頭中覺痛.此足中識無 有因緣至於頭中.以近遠衆緣和合生心。
是故不應分別計有中陰。
次第品第二十六 論者言.有人說四諦次第見.有人說一時見。
問曰.何因緣故說次第見.何因緣故言一 時見。
答曰.次第見者.如經中說若人見世閒集卽滅無見.見世閒滅卽滅有見.當知集 滅二相各異。
又若人能知所有集相皆是滅相.是名離垢得法眼淨。
又說利智慧人漸 捨諸惡.如鍊金師能離身垢。
又漏盡經說能知見者則漏得盡.行者不能自知日日所 盡.常修習故得盡諸漏.又佛言於諸諦中能生眼智明慧.欲界苦中二色無色界二.集 等亦爾。
又經中佛自口說漸次見諦.如人登梯次第而上.以是等經故知四諦非一時 得。
又諸煩惱於四諦中四種邪行.所謂無苦無集無滅無道.故無漏智亦應次第四種 正行。
又行者應定心分別是苦是苦因是苦滅是苦滅道.若一心中何得如是次定分 ******************** 別.故知次第非一時也。
一時品第二十七 有人言.[一]四諦一時見.非次第。
汝說見世閒集則滅無見見世閒滅則滅有見者.則壞自 法.若然者亦不應以十六心十二行得道。
又汝言知所有集相皆是滅相得法眼者.若 爾便應以二心得道.一者集心二謂滅心.但以不然。
又汝言利智漸捨惡者.亦不應但 十六心也。
又汝言漏盡經說能知色等得漏盡者.如是則應有無量心.非但十六心。
又 汝言眼智明慧者.佛自言於四諦中得眼智明慧.不言次第有十六心。
又汝言佛自口 說漸次見諦如登梯者.我不習此經.設有應棄.以不順法相故。
又汝言四種邪行者.於 五陰等亦應邪行.隨所邪行皆應生智.如是則不應但以十六心得道。
又汝言應定分 別者.於色等中亦應分別.是故不但應有十六心也。
又行者不得諸諦.惟有一諦.謂見 苦滅名初得道.以見法等諸因緣故行者從煖等法次漸見諦.滅諦最後.見滅諦故名 爲得道。
注:[一]一時見諦義.(章十七.賢聖.)
********************
退品第二十八
論者言.有人說阿羅漢退.或說不退。
問曰.何因緣故說退.何因緣故説不退。
答曰.有退 者.如經中說時解脫阿羅漢以五因緣故退.樂作務.樂誦讀.樂斷事.樂遠行.長病。
又經 說二種阿羅漢.退相不退相。
又經中說若某比丘退解脫門則有是處。
又經中說觀身 如瓶.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守勝無壞.若無退者不應守勝。
又二種智.盡智無生智.若盡 智不復生者.何用無生智。
又優陀耶難得滅盡定者卽是退因.是人雖退亦生色界。
以 是等緣當知有退。
不退品第二十九[一]有人言.聖道不退.但退禪定。
問曰.若然者無二種阿羅漢.但有退相.以一切阿羅漢於 禪定中皆有退故。
答曰.退禪定中自在力.非一切阿羅漢皆得自在力。
問曰.不然.如劬 提比丘六反退已便以刀自害.若退禪定者不應自害.以佛法中貴解脫不貴定故。
答 曰.是人依此禪定當得阿羅漢道.失此定故則失無漏.非無漏有退。
所以者何.如偈說. 注:[一]二三果向及四果不退聖德義.(章十七.賢聖.又見本論卷一.分別賢聖品末.)
畢故不造新於諸有中皆得厭離滅諸結使更無生相是諸健人猶如燈滅.又說譬如
石山風不能動健者如是毀譽不傾.又經中說愛生愛等是阿羅漢永拔愛根何從生
結.又說所謂聖人究竟盡邊所作已辦.又說聖人散滅不集破裂不識等.又經中說無
明因緣起貪恚癡.是阿羅漢無明永盡雲何生結.又經中說若諸學人求泥洹道我說
是人應不放逸若得漏盡不復漏也.是故不退。
又說智者善思惟.善語言.善身業.所作 無失。
又說比丘不樂放逸.見放逸過.是則不退親近泥洹.又經中說.麋鹿依野鳥依虛 空.法歸分別真人歸滅。
又三因緣起諸結使.貪欲不斷.所欲現前中生邪念.是阿羅漢 貪欲已斷.雖對所欲不生邪念故不起結。
又說比丘邪觀諸法故起三漏.是阿羅漢無 邪觀故不起諸漏。
又經中說若以聖慧知已則無有退.如須陀洹果無有退者。
又阿羅 漢善知三受.生相滅相味相道相出相.故不起結。
又說比丘若戒定慧三事成就則不 退轉。
又阿羅漢斷已生結.未生者令不生。
又經中說實行聖人終無有退.阿羅漢已證 四諦諸漏盡故名實行者。
又說七覺名不退法.阿羅漢具足七覺是故不退。
又阿羅漢 ******************** 證不壞解脫是故不退。
又阿羅漢於佛法中得堅固利.所謂不壞解脫。
又如人截手念 與不念常名截手.阿羅漢亦爾.斷結使已念與不念常名爲斷。
又經中說信等根利名 阿羅漢.利根者終無有退。
又阿羅漢能於無上斷愛法中心善得解脫.畢竟盡滅。
又譬 如火.燒所未燒.燒已不還本處.比丘如是以能成就十一法故終無有退。
問曰.有二種 阿羅漢.汝所引經說不退者。
答曰.此是總相說諸學人
又汝言衆 生爲陰所縛從此至彼者.示有後世故如是說.不明有中陰也。
又汝言死時有微四大 去者.世人所見不可信也.此非用因。
又汝言若無中陰中閒應斷者.以業力故.此人生 此彼人生彼.如過去未來雖不相續而憶能念.是故無有中陰。
又宿命智中說知此人 此閒死彼閒生.不說住中陰中。
又佛說三種業.現報生報及後報業.不說有中陰報業。
又若中陰有觸卽名生有.若不能觸是則無觸.觸無故受等亦無.如是何所有耶。
又若 衆生受中陰形卽名受生.如經中說若人捨此身受餘身者我說名生.若不受身則無 中陰。
又若中陰有退卽名爲生.所以者何.要先生後退故.若無退是則爲常.又以業力 故生何用中陰。
又若中陰從業成者卽是生有.如說業因緣生.若不從業成何由而有. 是應速答。
答曰.我以生有差別說名中陰.是故無如上過.是人雖中陰生亦與生有異. ******************** 能令識到迦羅羅中.是名中陰。
難曰.以業力能至.何用分別說中陰耶。
又心無所至.以 業因緣故從此閒滅於彼處生。
又現見心不相續生.如人刺足頭中覺痛.此足中識無 有因緣至於頭中.以近遠衆緣和合生心。
是故不應分別計有中陰。
次第品第二十六 論者言.有人說四諦次第見.有人說一時見。
問曰.何因緣故說次第見.何因緣故言一 時見。
答曰.次第見者.如經中說若人見世閒集卽滅無見.見世閒滅卽滅有見.當知集 滅二相各異。
又若人能知所有集相皆是滅相.是名離垢得法眼淨。
又說利智慧人漸 捨諸惡.如鍊金師能離身垢。
又漏盡經說能知見者則漏得盡.行者不能自知日日所 盡.常修習故得盡諸漏.又佛言於諸諦中能生眼智明慧.欲界苦中二色無色界二.集 等亦爾。
又經中佛自口說漸次見諦.如人登梯次第而上.以是等經故知四諦非一時 得。
又諸煩惱於四諦中四種邪行.所謂無苦無集無滅無道.故無漏智亦應次第四種 正行。
又行者應定心分別是苦是苦因是苦滅是苦滅道.若一心中何得如是次定分 ******************** 別.故知次第非一時也。
一時品第二十七 有人言.
汝說見世閒集則滅無見見世閒滅則滅有見者.則壞自 法.若然者亦不應以十六心十二行得道。
又汝言知所有集相皆是滅相得法眼者.若 爾便應以二心得道.一者集心二謂滅心.但以不然。
又汝言利智漸捨惡者.亦不應但 十六心也。
又汝言漏盡經說能知色等得漏盡者.如是則應有無量心.非但十六心。
又 汝言眼智明慧者.佛自言於四諦中得眼智明慧.不言次第有十六心。
又汝言佛自口 說漸次見諦如登梯者.我不習此經.設有應棄.以不順法相故。
又汝言四種邪行者.於 五陰等亦應邪行.隨所邪行皆應生智.如是則不應但以十六心得道。
又汝言應定分 別者.於色等中亦應分別.是故不但應有十六心也。
又行者不得諸諦.惟有一諦.謂見 苦滅名初得道.以見法等諸因緣故行者從煖等法次漸見諦.滅諦最後.見滅諦故名 爲得道。
注:
問曰.何因緣故說退.何因緣故説不退。
答曰.有退 者.如經中說時解脫阿羅漢以五因緣故退.樂作務.樂誦讀.樂斷事.樂遠行.長病。
又經 說二種阿羅漢.退相不退相。
又經中說若某比丘退解脫門則有是處。
又經中說觀身 如瓶.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守勝無壞.若無退者不應守勝。
又二種智.盡智無生智.若盡 智不復生者.何用無生智。
又優陀耶難得滅盡定者卽是退因.是人雖退亦生色界。
以 是等緣當知有退。
不退品第二十九
問曰.若然者無二種阿羅漢.但有退相.以一切阿羅漢於 禪定中皆有退故。
答曰.退禪定中自在力.非一切阿羅漢皆得自在力。
問曰.不然.如劬 提比丘六反退已便以刀自害.若退禪定者不應自害.以佛法中貴解脫不貴定故。
答 曰.是人依此禪定當得阿羅漢道.失此定故則失無漏.非無漏有退。
所以者何.如偈說. 注:
又說智者善思惟.善語言.善身業.所作 無失。
又說比丘不樂放逸.見放逸過.是則不退親近泥洹.又經中說.麋鹿依野鳥依虛 空.法歸分別真人歸滅。
又三因緣起諸結使.貪欲不斷.所欲現前中生邪念.是阿羅漢 貪欲已斷.雖對所欲不生邪念故不起結。
又說比丘邪觀諸法故起三漏.是阿羅漢無 邪觀故不起諸漏。
又經中說若以聖慧知已則無有退.如須陀洹果無有退者。
又阿羅 漢善知三受.生相滅相味相道相出相.故不起結。
又說比丘若戒定慧三事成就則不 退轉。
又阿羅漢斷已生結.未生者令不生。
又經中說實行聖人終無有退.阿羅漢已證 四諦諸漏盡故名實行者。
又說七覺名不退法.阿羅漢具足七覺是故不退。
又阿羅漢 ******************** 證不壞解脫是故不退。
又阿羅漢於佛法中得堅固利.所謂不壞解脫。
又如人截手念 與不念常名截手.阿羅漢亦爾.斷結使已念與不念常名爲斷。
又經中說信等根利名 阿羅漢.利根者終無有退。
又阿羅漢能於無上斷愛法中心善得解脫.畢竟盡滅。
又譬 如火.燒所未燒.燒已不還本處.比丘如是以能成就十一法故終無有退。
問曰.有二種 阿羅漢.汝所引經說不退者。
答曰.此是總相說諸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