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生樂於五欲或樂修道.如此知已隨宜說法.故能廣度一切衆生。

    佛知世閒無 量種性.衆生久習所樂則成其性.如調達等世世謗佛惡心轉深便名爲性.善性亦然. 或有衆生從性起欲或緣現起。

    如來悉知所樂及性.故名爲力。

    佛知一切所至處道.知 行是道生地獄中乃至生天.知行是道得至泥洹.是業皆從根欲性生.有漏業[一]故生五 道中無漏業故得至泥洹.[二]先但說道今說道果.又先總相說今分別說有如是業趣於 地獄有如是業能到泥洹.趣地獄者亦有差別是業當墮活地獄中.是業當墮黑繩地 獄。

    是故佛於第七力中知微細業.餘人若知不能分別.故名爲力。

    佛如是知過去業果 名宿命智力。

    又佛知衆生先所行道知已說法.故於宿命說有智力。

    又佛念過去一切 生處若在色處若無色處.自知己身亦知衆生.故名爲力。

    佛天眼智見未來世三有相 注: [一]原刻作知.今依麗刻改. [二]十力中第七力與初力差別義.(章二十.十力.) ******************** 續.知三種業四種受法.亦爲記說.了知無礙故名爲力。

    以漏盡力知不相續.衆生命終 或有相續或不相續.是力皆爲一切衆生至處道力.總說泥洹道.今此力中廣分別說。

     佛因垢淨故有十力.得九力故則智成就.得第十力故則斷成就.智斷具足故名世尊 天人所敬。

     四無畏品第三 又佛成就四無所畏.是故應禮。

    四無所畏者.如來得一切智.一切漏盡.能說障道.及盡 苦道.此四法中若有人來如法難問.我無所畏。

    [一]初無畏者是一切智.亦是九力.第二名 斷卽第十力.智斷具足故如來自已功德具足。

    後二無畏令他具足。

    佛說障礙是實障 法.所謂不善或善有漏.障解脫故名障礙法.爲離障[二]礙故說出道。

    問曰.如汝此中所說 諸力卽是無畏.今力與無畏有何差別。

    答曰.智名爲力.以此力故有所堪受是名無畏。

     有愚癡人無慚愧故多所堪受.如來堪受從智慧生。

    又以智故不畏他人故名無畏.所 以者何.或雖有智猶怯弱故。

    又智名爲力.能說是智名無所畏.所以者何.有人雖知不 注: [一]四無畏中初無畏卽十力前九義.(章十九.四無畏.) [二]原刻此下重出法爲離障礙五字.今依麗刻刪. ******************** 善說故。

    又能勝他人名爲無畏.所以者何.有人雖知不勝他故。

    又智無盡故名爲力.辯 才無盡故名無所畏。

    復次說有義趣故名爲力所說自在名曰無畏。

    又因名爲力.果名 無畏.以從智中生無畏故。

    又人從生怯弱後得少智便能無畏.何況世尊從久遠來其 心廣大又得一切智而當有畏。

    又有人不能勝他故有所畏.無有一人佛不勝者故無 所畏。

    又有論者善於言辭亦善義趣則無所畏.佛卽是也.得一切智故善於義趣.得無 礙辯故善於言辭。

    或復有人於事無力而生怖畏.如來逮得一切智故於一切事無不 有力.一切經書一切論義皆悉通達明了問答故無所畏。

    復次有人短闕若家若性若 色若戒多聞智等故緻譏論.如來於此都無所闕是故無畏。

    又如法論者不可破壞.佛 卽是也.如阿叔羅婆羅門語世尊言如法論者難勝難壞.順道論者思量論者有因論 者亦復如是。

    復次若人成就四種論法亦難勝難壞.一者住於正執.二者受因非因.三 者能受譬喻.四者住論法中.佛具此四諸天世人無能勝者故無所畏。

    又不諮善師而 論議者則易可壞.如來昔曾於定光等無量佛所修習論法.故不可壞。

    又佛說二諦所 ******************** 謂世諦第一義諦.是故智者所不能壞.凡夫無智亦不與諍。

    又佛不與世閒共諍.世閒 謂有佛亦說有.世閒謂無佛亦說無.是故無諍.以其無諍故不可壞。

    復次論有二種.一 真實論二諂曲論.諸外道等多諂曲論.佛真實論.故不可壞。

    又佛法中正行淨故論議 亦淨.正行清淨名盡苦因.諸外道論有相似因無正因故不能得勝。

    又佛經清淨所說 義趣不違實相.不同外道。

    又佛所說道不但隨語.皆心自知.如經中說.佛告比丘汝等 莫但信我語.當自知見自身證行。

    又言.汝來諸無諂者.若我晨朝爲汝說法令夕得道. 夕爲說法令晨得道。

    復次若人於法有所不達便止不言.設有所言亦必可壞.佛無不 達故能無畏。

    又如來得諸無礙智.於一切法無不通達.故無所畏。

    又小智不知大人所 知.大能知小.佛於衆生最爲大故能知小論.故無所畏。

    又諸外道論因所見起.佛知是 見從衆緣生.知集知滅知味知過知出.諸外道等不能盡知故生諍論.佛以一切種智 知一切法故能破壞一切諸論不爲一切諸論所壞.故無所畏。

    如是等緣名力無畏差 別義也。

    問曰.佛於諸法悉無所畏.何以但說四無畏耶。

    答曰.說四則爲總說一切無畏. ******************** 所以者何.前二無畏自說智斷.後二無畏爲他說障道法說盡苦道亦名智斷.師及弟 子智斷具足.故名總說一切無畏。

    問曰.衆生何故疑佛非一切智人。

    答曰.佛所言說或 有似非一切智人.如佛答曰汝從何來有如是等.又如經中說有人若至城邑聚落問 其名字我不說是一切智人.聞斯經者疑佛非是一切智人。

    又佛所說似有貪著.如經 中說.佛言善來比丘汝於此身爲得大利.隨順我法我則歡喜。

    有似瞋語.如語調達汝 爲死人.是食唾人。

    有似慢語.自言我是人中師子成就十力四無所畏.於大衆中能師 子吼。

    有似見語.言善持我法如擎油鉢。

    [一]又語調達我不以衆與舍利弗目揵連等況當 與汝.有小智人聞斯等言便謂如來諸漏不盡。

    又佛說諸欲是障道法.有人雖受亦能 得道.又毗尼中所說遮法有人毀壞亦能得道.小智疑佛不知障法。

    又人修道亦有結 使.小智生疑謂修聖道不能盡結.旣不盡結何能離苦。

    是故如來於此四法說無所畏。

     問曰.如向所疑當雲何斷。

    答曰.佛隨俗語.世閒亦有知而問者不以爲過.佛亦如是.在 世閒故隨俗而問。

    又世閒亦有心無貪著而言似有貪有如是等.佛亦如是.利衆生故 注: [一]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 ******************** 現有是言。

    若言欲非障法.如來說欲實是障法.若欲在心則無修道.要先除欲然後得 道。

    若言雖犯遮法猶得道者.破實遮法必無得道.若非實罪以重緣故佛還自聽.非壞 遮法。

    若言修道亦有結者.聖道能破一切結使.未具足故不能盡破.譬如酥性能破熱 病.以服少故不能消盡.修道亦爾.是故無咎。

    如來成就四無所畏.是故應禮。

     十號品第四 復次經中說如來等十種功德.謂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閒解.無上士調禦 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有所言說皆實不虛.如佛 問阿難如來所言頗有二不.不也世尊.故名如說。

    復次如來從得道夜至泥洹夜於其 中閒所說皆實不可破壞.故名如說。

    又以一切種智知前後際然後說故.所言皆實。

    又 諸佛世尊憶念堅固無所忘失.有人或以比智而有所說有隨經書.或有現在不能善 見而有所說.是人所說若得若失.如經中說比智者言或得或失.佛於諸法現知已說. 是故所言皆不可壞名實說者。

    又佛所說皆說實義.不如餘人有實不實.故不可壞。

    又 ******************** 所言應時.如經中說佛知衆生心喜心樂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