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一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發聚中佛寶論初具足品第一
前禮所應禮 自然正智者 一切智應供 大師利世閒 亦禮真淨法
及聖弟子衆 今欲解佛語 饒益於世閒。
論應修多羅 不違實法相 亦入善寂中 是名正智論。
譬如天日月 其性本明淨 煙雲塵霧等 五翳則不現 邪論覆正經 其義不明照 正義不明故 邪智門則開。
罪負惡名聞 心悔疲倦等 此衰惱亂心 皆由邪智起 若人欲除此 罪負等衰惱 爲求正論故 當近深智者 親近深智者 是正論根本 因此正論故 能生福勝等 雖有利智人 誦百千邪論 於衆不能得 辯才名聞利。
知佛法第一 說亦得樂果 欲令法久住 不爲名聞故. ******************** 廣習諸異論 徧知智者意 欲造斯實論 唯一切智知. 諸比丘異論 種種佛皆聽 故我欲正論 三藏中實義。
於是說論。
問曰.我今知汝說成實論.汝先言前禮所應禮所謂爲佛.何故名佛.成何功 德故應禮所應禮耶。
答曰.[一]佛名自然人.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自相差別.離一切不善
集一切善.常求利益一切衆生故名爲佛。
教化所說是名爲法.行此法者名之曰僧.如 是三寶應禮因緣我今當說。
佛五品具足故.爲世閒天人所敬。
問曰.諸餘聖人亦復有 此五品功德.與佛何異。
答曰.佛五品法具足清淨.所以者何.身等諸業無錯謬故戒品 具足.佛尚不誤毀禁戒.況當故犯。
又久集慈悲惡心不發.如經中說.佛語阿難若人從 生習慈能起惡不.不也世尊.佛久集善性不爲自守怖畏名聞而持禁戒.又於無量佛 所久修戒行拔三毒根永無餘習.以是等緣戒品具足。
定品具足者.佛依是定得一切 智.以此故知定品具足.如[二]酥油多燈.炷大故光明亦大。
又佛定堅固如漆漆木.餘人禪 定如華上水不得久住。
又佛禪定於無量劫次第漸成.故能具足。
又如來定不待衆緣 注:[一]假人爲佛寶義.(章十.三歸.)
[二]原刻作蘇.今依麗刻改.次後均同.
********************
若人若處若說法等.餘人不爾。
又如來定常深修習.如人自[一]字恆憶不忘.佛入禪定不
加心力。
又譬如人自於住處及自語言安隱無難.佛處定中亦復如是.故言如來常在 三昧。
又壞禪定大喜等法.佛悉善斷。
又定果報久得自在神通最勝第一.以如意通於 一念頃能過十方無量世界.一切所爲隨意卽辦.於諸變化自在無礙.心能普周一切 諸法.其餘衆生莫能及者。
又佛成就聖自在法.於可樂中生不樂想.於不樂中能生樂 想.於樂不樂能生捨想。
問曰.於不樂中可生捨想.雲何於中能生樂想。
答曰.善修心故. 於惡口等不樂法中不以爲礙.於餘神通天眼天耳知他心智宿命通中亦無所礙.以 定力故神通無礙。
於諸禪定通達明了.其餘衆生不聞其名.惟有如來出入無礙。
又佛 禪定名之爲力.如十力中說.餘人無有.是故如來定品具足。
慧品具足者.有二種無明. 一障禪定二起煩惱.如來悉斷.斷相違故慧品具足。
[二]又得自然法.不從他聞.巧於言辭
善知義趣.辯才無竭智慧無盡。
又餘衆生於諸伎術不能具足.惟佛盡知無有減少.是 故如來慧品具足。
又佛所說法善於義趣.餘小智人有所言說不能無過.惟有如來所 注:[一]原刻作守.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作有.今依麗刻改.
********************
言無失.故知如來慧品具足。
又無量功德成此智慧.故能具足。
又說微妙法無有錯謬. 如不淨觀破婬欲等。
又智慧勝故威儀亦勝.以是等緣慧品具足。
解脫品具足者.於二 無明心俱解脫.無有餘習永不退轉.如是等名解脫具足。
解脫知見具足者.能於一切 斷結道中念念悉知.如人伐木手執斤斧.邊有智者知柯微盡.佛亦如是.於斷結智念 念所盡悉分別知。
又知衆生深心所念.如應說法令得解脫.是故能於衆生一切解脫 道中知見具足。
又世尊知時說法.如鈂劬盧梵志等也。
又如來善知諸法差別.應爲是 人說如是法.如佛語阿難應爲車匿說離有無經.是故如來善知解脫。
又善方便斷衆 生垢.如爲難陀以欲斷欲。
又先知衆生信等根熟然後說法.如羅睺羅。
又有衆生爲業 報障不得解脫.佛能令盡然後說法。
又有衆生待時漏盡如夫婦經說.又有衆生待人 漏盡如舍利弗待阿說耆.又有衆生待處漏盡如弗迦沙王.又有衆生待伴漏盡如放 牛難陀待阿由陀村人等.又有衆生待佛真身又待化身而得漏盡.佛悉別知而爲說 法令得解脫。
又佛種種說妙法故.能破一切障解脫法故.名解脫知見具足。
又佛說法 ******************** 善於義趣.不說非義無果報事。
又佛漸次說解脫道猶如算數.是故易解。
又佛知衆生 宿植善根.次第說法。
又佛現得解脫而爲人說.不從他聞。
又佛法具足多諸技能.如以 衆藥具足療病.佛法亦爾.以衆治門除一切煩惱.如九想等大小諸結不能反害.故能 具足破諸煩惱。
又無上方便濟度衆生.或以輭語.或以苦言.或復兼以輭語苦言.是爲 如來解脫知見具足。
十力品第二 復次.佛十力成就故智慧具足.以往反因緣故說十力。
初處非處力.是因果中決定智 也.知從是因生如是果不生是果.如行不善必得苦報不生樂報.是處名有是事.非處 名無是事。
是初力者諸力之本。
問曰.世閒亦知因果是處非處.如從麥生麥不生稻等。
答曰.處非處力知業等法故名此力甚深第一諸天世人所不能及.又了知生法因次 第緣增上是故此力名爲微妙.謂知去來現在諸業及諸受法知處知事知因知報是 故此智名之爲力.以知三世處事因報故名甚深。
所以者何.或謂過去未來無法故.佛 ******************** 於此說言有力。
又法在過去未來世中雖無現相.佛亦現知。
復次.業有二種.若善不善. 或有善業而現受苦如以持戒而受諸惱.或有罪業今現受樂如爲破戒而得自在.或 有生疑謂未來世亦如現在.是故如來次業說受。
受法四種.有現苦後樂.現樂後苦.有 現樂後樂.現苦後苦.佛悉了知處事因報.處名受者.事名施物.因名施心.如經中說先 心歡喜施時心淨施已無悔.是業得果名之爲報.唯佛能知是業多少.若定不定現報 生報及後報等悉知無餘故名爲力。
佛於諸禪解脫三昧三摩跋提知垢知住知增知 淨.於此義中禪名四禪四無色定卽是色界無色界業.解脫者謂八解脫能盡是業.是 禪無色定及八解脫是爲三昧.得是三昧用現在前名三摩跋提.三摩跋提分別四種 隨垢隨住隨增隨淨.知垢者隨垢定也.知住者隨住定也.知增者隨增定也.知淨者隨 達定也.隨達定者煖頂忍等四法是也.佛於此等悉知無餘故名爲力。
佛了知衆生諸 根利鈍.信等根勝故名爲利如諸佛等.鈍名不及如蛇奴等.無有中根以不定故。
利根 有邊如諸佛.鈍亦有邊如蛇奴.中無邊故不說中根。
復次有二種道信行法行.復有二 ******************** 種道難道易道.異此二道故名爲中.觀人利鈍是故爲中。
又隨所樂故根有差別.樂信 根故名爲信多.有智慧人諸根皆勝以所樂故名和伽利.信根爲勝。
如是諸根悉知無 餘.故名爲力。
佛知衆生各有所樂.樂名爲欲.如人樂酢則欲於酢.佛隨所樂各各別知 謂是衆
論應修多羅 不違實法相 亦入善寂中 是名正智論。
譬如天日月 其性本明淨 煙雲塵霧等 五翳則不現 邪論覆正經 其義不明照 正義不明故 邪智門則開。
罪負惡名聞 心悔疲倦等 此衰惱亂心 皆由邪智起 若人欲除此 罪負等衰惱 爲求正論故 當近深智者 親近深智者 是正論根本 因此正論故 能生福勝等 雖有利智人 誦百千邪論 於衆不能得 辯才名聞利。
知佛法第一 說亦得樂果 欲令法久住 不爲名聞故. ******************** 廣習諸異論 徧知智者意 欲造斯實論 唯一切智知. 諸比丘異論 種種佛皆聽 故我欲正論 三藏中實義。
於是說論。
問曰.我今知汝說成實論.汝先言前禮所應禮所謂爲佛.何故名佛.成何功 德故應禮所應禮耶。
答曰.
教化所說是名爲法.行此法者名之曰僧.如 是三寶應禮因緣我今當說。
佛五品具足故.爲世閒天人所敬。
問曰.諸餘聖人亦復有 此五品功德.與佛何異。
答曰.佛五品法具足清淨.所以者何.身等諸業無錯謬故戒品 具足.佛尚不誤毀禁戒.況當故犯。
又久集慈悲惡心不發.如經中說.佛語阿難若人從 生習慈能起惡不.不也世尊.佛久集善性不爲自守怖畏名聞而持禁戒.又於無量佛 所久修戒行拔三毒根永無餘習.以是等緣戒品具足。
定品具足者.佛依是定得一切 智.以此故知定品具足.如
又佛定堅固如漆漆木.餘人禪 定如華上水不得久住。
又佛禪定於無量劫次第漸成.故能具足。
又如來定不待衆緣 注:
又如來定常深修習.如人自
又譬如人自於住處及自語言安隱無難.佛處定中亦復如是.故言如來常在 三昧。
又壞禪定大喜等法.佛悉善斷。
又定果報久得自在神通最勝第一.以如意通於 一念頃能過十方無量世界.一切所爲隨意卽辦.於諸變化自在無礙.心能普周一切 諸法.其餘衆生莫能及者。
又佛成就聖自在法.於可樂中生不樂想.於不樂中能生樂 想.於樂不樂能生捨想。
問曰.於不樂中可生捨想.雲何於中能生樂想。
答曰.善修心故. 於惡口等不樂法中不以爲礙.於餘神通天眼天耳知他心智宿命通中亦無所礙.以 定力故神通無礙。
於諸禪定通達明了.其餘衆生不聞其名.惟有如來出入無礙。
又佛 禪定名之爲力.如十力中說.餘人無有.是故如來定品具足。
慧品具足者.有二種無明. 一障禪定二起煩惱.如來悉斷.斷相違故慧品具足。
又餘衆生於諸伎術不能具足.惟佛盡知無有減少.是 故如來慧品具足。
又佛所說法善於義趣.餘小智人有所言說不能無過.惟有如來所 注:
又無量功德成此智慧.故能具足。
又說微妙法無有錯謬. 如不淨觀破婬欲等。
又智慧勝故威儀亦勝.以是等緣慧品具足。
解脫品具足者.於二 無明心俱解脫.無有餘習永不退轉.如是等名解脫具足。
解脫知見具足者.能於一切 斷結道中念念悉知.如人伐木手執斤斧.邊有智者知柯微盡.佛亦如是.於斷結智念 念所盡悉分別知。
又知衆生深心所念.如應說法令得解脫.是故能於衆生一切解脫 道中知見具足。
又世尊知時說法.如鈂劬盧梵志等也。
又如來善知諸法差別.應爲是 人說如是法.如佛語阿難應爲車匿說離有無經.是故如來善知解脫。
又善方便斷衆 生垢.如爲難陀以欲斷欲。
又先知衆生信等根熟然後說法.如羅睺羅。
又有衆生爲業 報障不得解脫.佛能令盡然後說法。
又有衆生待時漏盡如夫婦經說.又有衆生待人 漏盡如舍利弗待阿說耆.又有衆生待處漏盡如弗迦沙王.又有衆生待伴漏盡如放 牛難陀待阿由陀村人等.又有衆生待佛真身又待化身而得漏盡.佛悉別知而爲說 法令得解脫。
又佛種種說妙法故.能破一切障解脫法故.名解脫知見具足。
又佛說法 ******************** 善於義趣.不說非義無果報事。
又佛漸次說解脫道猶如算數.是故易解。
又佛知衆生 宿植善根.次第說法。
又佛現得解脫而爲人說.不從他聞。
又佛法具足多諸技能.如以 衆藥具足療病.佛法亦爾.以衆治門除一切煩惱.如九想等大小諸結不能反害.故能 具足破諸煩惱。
又無上方便濟度衆生.或以輭語.或以苦言.或復兼以輭語苦言.是爲 如來解脫知見具足。
十力品第二 復次.佛十力成就故智慧具足.以往反因緣故說十力。
初處非處力.是因果中決定智 也.知從是因生如是果不生是果.如行不善必得苦報不生樂報.是處名有是事.非處 名無是事。
是初力者諸力之本。
問曰.世閒亦知因果是處非處.如從麥生麥不生稻等。
答曰.處非處力知業等法故名此力甚深第一諸天世人所不能及.又了知生法因次 第緣增上是故此力名爲微妙.謂知去來現在諸業及諸受法知處知事知因知報是 故此智名之爲力.以知三世處事因報故名甚深。
所以者何.或謂過去未來無法故.佛 ******************** 於此說言有力。
又法在過去未來世中雖無現相.佛亦現知。
復次.業有二種.若善不善. 或有善業而現受苦如以持戒而受諸惱.或有罪業今現受樂如爲破戒而得自在.或 有生疑謂未來世亦如現在.是故如來次業說受。
受法四種.有現苦後樂.現樂後苦.有 現樂後樂.現苦後苦.佛悉了知處事因報.處名受者.事名施物.因名施心.如經中說先 心歡喜施時心淨施已無悔.是業得果名之爲報.唯佛能知是業多少.若定不定現報 生報及後報等悉知無餘故名爲力。
佛於諸禪解脫三昧三摩跋提知垢知住知增知 淨.於此義中禪名四禪四無色定卽是色界無色界業.解脫者謂八解脫能盡是業.是 禪無色定及八解脫是爲三昧.得是三昧用現在前名三摩跋提.三摩跋提分別四種 隨垢隨住隨增隨淨.知垢者隨垢定也.知住者隨住定也.知增者隨增定也.知淨者隨 達定也.隨達定者煖頂忍等四法是也.佛於此等悉知無餘故名爲力。
佛了知衆生諸 根利鈍.信等根勝故名爲利如諸佛等.鈍名不及如蛇奴等.無有中根以不定故。
利根 有邊如諸佛.鈍亦有邊如蛇奴.中無邊故不說中根。
復次有二種道信行法行.復有二 ******************** 種道難道易道.異此二道故名爲中.觀人利鈍是故爲中。
又隨所樂故根有差別.樂信 根故名爲信多.有智慧人諸根皆勝以所樂故名和伽利.信根爲勝。
如是諸根悉知無 餘.故名爲力。
佛知衆生各有所樂.樂名爲欲.如人樂酢則欲於酢.佛隨所樂各各別知 謂是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