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部宗輪論
關燈
小
中
大
注:
[一]藏本次有句雲無貪心.
[二]藏本雲正思惟時.
[三]南傳犢子部執勝義中有補特伽羅.(一.一)同此.
[四]陳本此下雜入註雲.有三種假.一攝一切假.二攝一分假.三攝滅度假.
[五]陳本此下有一切衆生有二種失意失事失.生死二因最上煩惱及業.解脫二因最上毗鉢舍那奢摩他等.凡十二義.
[六]藏本此半頌雲.得所喜之樂諸具樂者樂.
********************
無諸外道能得五通.七亦無天中住梵行者.八定無中有.九無阿羅漢增長福業.一○
五識有染亦有離染.一一六識皆與尋伺相應.一二亦有[一]齊首補特伽羅.一三[二]有世間
正見.一四[三]無世間信根.一五無出世靜慮.一六亦無無漏尋.一七善非有因.一八預流
有退.諸阿羅漢定無退者.一九道支皆是念住所攝.二○無爲法有九種.[四]一擇滅二非
擇滅三[五]虛空四不動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無記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六]緣起
真如.二一入胎爲初命終[七]爲後色根大種皆有轉變.心心所法亦有轉變.二二僧中有
佛故施僧者便獲大果.非別施佛.二三佛與二乘皆同一道同一解脫.二四說一切行
皆刹那滅.二五定無少法能從前世轉至後世.二六此等是彼本宗同義。
其末宗異義 者.謂說實有過去未來.一亦有中有.二一切法處皆是所知亦是所識.三業實是思無 身語業.四尋伺相應.五[八]大地劫住.六於窣堵波興供養業所獲果少.七隨眠自性恆居
現在.八[九]諸藴處界亦恆現在。
九此部末宗因釋一頌執義有異.(一○)如彼頌言.五法定能縛 諸苦從之生.謂無明貪愛五見及諸業。
其法藏部本宗同義.謂佛雖在僧中所攝.然別 注:[一]勘藏本意雲首相等者.秦本缺此句.
[二]秦陳二本俱雲無世間正見.
[三]藏本缺此句.但南傳此義與說因部同執.(一九.八)
[四]藏本列名不全.
[五]南傳此與北道部同執.(六.六)
[六]南傳此與東山部同執.(六.二)
[七]原刻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八]南傳此是王山部執.(一三.一)
[九]藏本缺此一句.
[一○]藏本缺此句.次下引文亦不作頌.
********************
施佛果大非僧.一[一]於翠堵波興供養業獲廣大果.二佛與二乘解脫雖一而聖道異.三
無諸外道能得五通.四阿羅漢身皆是無漏.五餘義多同大衆部執。
其飲光部本宗同 義.謂[二]若法已斷已徧知則無.未斷未徧知則有.一[三]若業果已熟則無.果未熟則有.二有
諸行以過去爲因.無諸行以未來爲因.三[四]一切行皆刹那滅.四諸有學法有異熟果.五
餘義多同法藏部。
其經量部本宗同義.謂說諸藴有從前世轉至後世.[五]立說轉名.一非
離聖道有藴永滅.二有根邊藴.有一味藴.三[六]異生位中亦有聖法.四執有勝義補特伽
羅.五餘所執多同說一切有部。
三藏法師翻此論竟.述重譯意乃說頌言. 備詳衆梵本再譯宗輪論.文愜義無謬智者應勤學。
異部宗輪論 注:[一]藏本缺此句.
[二]藏本雲.已斷徧知者有.未斷而斷者無秦本雲.有斷法斷知.無不斷法斷知.又勘南傳飲光部執過未一分是有.(一.八)亦同於此.
[三]藏本雲異熟已熟之業是有.未熟是無.
[四]藏本缺此句.
[五]藏本缺此語幷下一句.
[六]藏本缺此句.
********************
其末宗異義 者.謂說實有過去未來.一亦有中有.二一切法處皆是所知亦是所識.三業實是思無 身語業.四尋伺相應.五
九此部末宗因釋一頌執義有異.(一○)如彼頌言.五法定能縛 諸苦從之生.謂無明貪愛五見及諸業。
其法藏部本宗同義.謂佛雖在僧中所攝.然別 注:
其飲光部本宗同 義.謂
其經量部本宗同義.謂說諸藴有從前世轉至後世.
三藏法師翻此論竟.述重譯意乃說頌言. 備詳衆梵本再譯宗輪論.文愜義無謬智者應勤學。
異部宗輪論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