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部宗輪論〈不分品〉

關燈
部而止作特詳.則法以律藏而 住持歟。

    迦多衍尼子裁制六論而造發智.自稱身義毗曇而稱舊論乃爲六足。

    大毗 婆沙廣簡異部.尊論若經。

    迦濕彌羅保固封圻.視同防國。

    有部而發智創作.則法以 論藏而住持歟。

    釋迦以聲聞爲僧.精華在菩薩而迹象寄聲聞.聲聞體性人空法有. 法有之說精悍莊嚴極於一切有部.是則所謂真正聲聞住持聲聞者.非一切有部 而誰歟。

    何謂諸部轉潰小流轉趣大海耶。

    三四百年間.有部異流雖十一部.然能領 袖不過有四。

    曰犢子.曰化地.舍利弗毗曇目乾連毗曇之所傳承也。

    曰飲光.曰經量. 十二部經譬喻部之所開啓也。

    犢子末流雖釋一頌分裂爲四.而能發明惟一正量。

     犢子正量尊舍利弗毗曇不遵發智.雖居東方受大衆風移而不樂其法體疏略.雖 出家於有部而不喜其法界截然。

    是以犢子有非卽離藴之我.有前轉至後之藴.正 量有表業別體之動.有過去不失之券。

    不同大衆.不同有部.獨殊思想隨順世情.一 時聲教所被.幾與二部列鼎而三或將奪席。

    蓋其立我雖覺卑靡.而其他義亦殊足 ******************** 觀矣。

    有超出二部之論.必有超出二部之律.惜一明了不足探硏也。

    識身足論立識 因緣.先破目乾連.後破補特伽羅.補特伽羅爲犢子說.目乾連爲化地談。

    法藏立五 藏.懼化地不信.而雲吾師采菽之言。

    化地尊目乾連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有.而不 直有部三世有。

    論敘二十四義.六同大衆.除法不至後法刹那滅.卽與有部盡量不 侔.蓋自大衆以來與有部相反未有如是之烈也。

    意精分別兼重化行.朋制多山而 興供養.馴至法藏變本加厲.遂竟因是飲水分河。

    夷考律藏.十誦二百五十七戒數 爲至嚴.僧祇二百一十八戒數爲至寬.而化地五分界乎寬嚴獨詳開制.爲二百五 十一.其法藏四分則又視化地而偏寬大.爲二百二十七.除於塔婆增數十條.幾等 僧祇少存有部。

    此土戒律獨弘四分.毋亦取其寬大歟。

    飲光持論.惑以斷道而滅.業 以異熟而無。

    其律曰迦葉維.無我無受者.煩惱輕如屍。

    非若有宗過猶體在.然未經 斷熟亦百刼仍存。

    斯固浸淫於譬喻諸經者深且長歟。

    若夫經量.則鳩摩羅多造九 百論.直稱譬喻師。

    不崇律.不遵論.而一準於經。

    論不皆佛說.律局於部執.經則聖言. ******************** 微妙圓通深不可測。

    故唯遵經.天馬神龍更無拘困。

    經量初起.雖本過去不失之業 影響於犢子勝義之我.然幾經探討.遂棄我義種子義生.種子精硏.而龍樹無着之 學璀璨光明於法界矣。

    是則經量者.束四百年部執之終.開一千年大乘之始歟.爲 其唯遵經故也。

    統觀十一部.旣犢子以異有宗大衆.復正量以異犢子.旣化地裁制 有宗大衆.復法藏裁制化地.飲光主經而猶有律經量主經幷律俱無.經異邊談本 摩訶衍.是非徑路已絕而風雲遂通歟.故曰諸部非他.皆裁制二部轉潰小流而轉 趣大海者也。

    四百年部執世友有論.七百年部執不可寂然。

    由經部而成實.由成實 而中百.由經部而雜心俱舍.由俱舍而唯識.思想之遷流.陳義之弘富.若有作者蔚 然大觀也。

    北方之學如是.南方之學亦然。

    二百年中有摩哂陀傳教.三百年中有三 藏結集.律則有銅鍱.論則有法聚七種.部執則此論十八已相徑庭.而更復前增王 山義成.後增分別說北道大空說空性說因等部.若本論事更搜諸籍.組織一論與 此論儕.誠別轉乾坤開拓胸次。

    善巴利文者大有事在.應不局一異部宗輪論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