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正理門論本
關燈
小
中
大
比量中唯見此理.若所比處此相[四]審
定.於餘同類念此定有.於彼無處念此徧無.是故由此生決定解。
故本頌言. 如自決定已 悕他決定生. 說宗法.相應. 所立.餘遠離。
爲於所比顯宗法性故說因言.爲顯於此不相離性故說喻言.爲顯所比故說宗言。
於 所比中除此更無其餘支分.由是遮遣餘審察等及與合結。
若爾喻言應非異分.顯因 義故。
事雖實爾.然此因言唯爲顯了是宗法性.非爲顯了同品異品有性無性.故須別 說同異喻言。
若唯因言所詮表義說名爲因.斯有何失。
復有何得。
別說喻分.是名爲德。
應如世間所說方便.與其因義都不相應。
若爾何失。
此說但應[五]類所立義.無有功能非
注:
[一]此語勘集量金本作且從略說brjod-parspan%s-payin-no.謂其義可知不待詳也.
[二]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雲爲如因法但是隨一性者耶gan%-yan%-run%-ban~id-yin.
[三]此二句勘集量二本皆以爲例釋隨說一分之義.寶本意雲.以兩義俱許故.隨應說一義準gan%-yan%-run%-ba-pasc#ugs顯二也.今譯文錯.
[四]此語勘集量作於決定中n%es-pa-la轉.意謂審定宗法智也.
[五]此字勘集量二本皆作n~e-barh!jal-ba估量揣度之意.謂類推殆然而不必然也.
********************
能立義。
由彼但說所作性故所類同法.不說能立所成立義。
又因喻別.此有所立同法 異法終不能顯因與所立不相離性.是故但有類所立義.然無功能。
何故無能。
以同喻 中不必[一]宗法宗義相類.此復餘譬所成立故.應成無窮.又不必定有諸品類。
非[二]異品中
不顯無性有所簡別能爲譬喻。
故說頌言. 若因唯所立 或差別相類. 譬喻應無窮. 及遮遣異品。
世間但顯[三]宗因異品同處有性爲異法喻.非宗無處因不有性.故定無能。
若唯宗法是 因性者.其有不定應亦成因。
雲何具有所立能立及異品法二種譬喻而有此失。
若於 爾時所立異品非一種類便有此失.如初後三各最後喻。
故定三相唯爲顯因.由是道 理雖一切分皆能爲因顯了所立.然唯一分且說爲因。
如是略說宗等及似.卽此多言 說名能立及似能立。
隨其所應爲開悟他說此能立及似能立。
爲自開悟唯有現量及 與比量。
彼聲喻等攝在此中故唯二量.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離此二別有所量爲了 知彼更立餘量。
故本頌言. 注:[一]勘集量唯寶本有此文.分二層言之.所立法無常是宗法.其差別所聞等是宗義.
[二]此句勘集量二本.意謂世間異喻不顯因於異品無性.但反說不同類.故雲簡別.與前文說異品處所雲簡別同.又卽下頌所謂遮遣也.
[三]此語勘集量二本卽前文所立能立之不同品.謂彼宗因異類也.與因三相之異品立名各異.
********************
現量除分別. 餘所說因生。
此中現量除分別者.謂若有智於色等境遠離一切種類[一]名言假立無[二]異諸門分別.[三]由
不共緣[四]現現別轉.故名現量。
故說頌言. 有法非一相 根非一切行. 唯內證離言 是色根境界. 意地亦有離諸分別唯[五]證行轉。
又於貪等諸自證分.諸修定者離教分別.皆是現量。
又 於此中無別量果.[六]以卽此體似義生故.似有用故.假說爲量。
若以貪等諸自證分亦是 現量.何故此中除分別智。
不遮此中自證現量無分別故。
但於此中[七]了餘境分不名現
量.由此卽說憶念比度悕求疑智惑亂智等於鹿[八]愛等皆非現量.隨先所受分別轉故。
如是一切世俗有中瓶等數等擧等有性瓶性等智皆似現量.於實有中作餘行相.假 合餘義分別轉故。
已說現量.當說比量。
餘所說因生者.謂智是前智餘.從如所說能立 因生.是緣彼義。
此有二種.謂於所比審觀察智從現量生或比量生.及憶此因與所立 宗不相離念。
由是[九]成前擧所說力.念因同品定有等故。
是近及遠比度因故.俱名比量. 注:[一]此二字勘集量二本作min%謂名字也.
[二]原刻作量.今依麗刻改.
[三]此語勘集量二本作以不共因rgyu故.意謂五識依根各別.根卽不共之因.
[四]此語勘同入論.按藏本作so-soh!idban%-po-layod-pa.謂識依各別根而有也.
[五]此語勘集量二本證是證受n~ams-sumyon%-ba.行是行相rnam-pa.
[六]勘集量寶本同此.但從藏本入論似有用故句應屬下讀.是解卽智爲量之所以也.彼論雲能作境義don-byednus-pa.奘譯雲如有作用而現顯故.
[七]此語勘與入論雲於義異轉意同.彼藏本作don-gshan-lartog-pa卽於此境而分別爲餘境也.
[八]原刻作受.今依麗刻改.
[九]此句勘集量二本意雲爲前所說智因之增上力也.
********************
此依[一]作具作者而說。
如是應知悟他比量亦不離此得成能立。
故說頌言. 一事有多法 相非一切行. 唯由簡別餘 表定能隨逐。
如是能相者 亦有衆多法.唯不越所相 能表示.非餘。
何故此中與前現量別異建立。
爲現二門.此處亦應於其比果說爲比量.彼處亦應於 其現因說爲現量.俱不遮止。
已說能立及似能立.當說能破及似能破。
能破闕等言. 似破謂諸類。
此中能破闕等言者.謂前所說闕等言詞諸分過失.[二]彼一一言皆名能破.由彼一一能
顯前宗非善說故。
所言似破謂諸類者.諸同法等相似過類名似能破.由彼多分於善 比量爲迷惑他而施設故.不能顯示前宗不善.由彼非理而破斥故.及能破處而施設 故.[三]是彼類故.說名過類。
若於非理立比量中如是施設.或不了知比量過失.或卽爲顯 彼過失門.不名過類。
[四]示現異品故 由同法異立. 同法相似.餘 由異法.分別
注:
[一]勘集量二本此句均無此二字.
[二]此句勘同藏本入論.意謂諸說過言skyon-brjod-parnams是能破也.
[三]勘集量金本文句同此.意指與質難lan爲類也.難謂能破.故指上文而雲彼
故本頌言. 如自決定已 悕他決定生. 說宗法.相應. 所立.餘遠離。
爲於所比顯宗法性故說因言.爲顯於此不相離性故說喻言.爲顯所比故說宗言。
於 所比中除此更無其餘支分.由是遮遣餘審察等及與合結。
若爾喻言應非異分.顯因 義故。
事雖實爾.然此因言唯爲顯了是宗法性.非爲顯了同品異品有性無性.故須別 說同異喻言。
若唯因言所詮表義說名爲因.斯有何失。
復有何得。
別說喻分.是名爲德。
應如世間所說方便.與其因義都不相應。
若爾何失。
此說但應
由彼但說所作性故所類同法.不說能立所成立義。
又因喻別.此有所立同法 異法終不能顯因與所立不相離性.是故但有類所立義.然無功能。
何故無能。
以同喻 中不必
非
故說頌言. 若因唯所立 或差別相類. 譬喻應無窮. 及遮遣異品。
世間但顯
若唯宗法是 因性者.其有不定應亦成因。
雲何具有所立能立及異品法二種譬喻而有此失。
若於 爾時所立異品非一種類便有此失.如初後三各最後喻。
故定三相唯爲顯因.由是道 理雖一切分皆能爲因顯了所立.然唯一分且說爲因。
如是略說宗等及似.卽此多言 說名能立及似能立。
隨其所應爲開悟他說此能立及似能立。
爲自開悟唯有現量及 與比量。
彼聲喻等攝在此中故唯二量.由此能了自共相故.非離此二別有所量爲了 知彼更立餘量。
故本頌言. 注:
此中現量除分別者.謂若有智於色等境遠離一切種類
故說頌言. 有法非一相 根非一切行. 唯內證離言 是色根境界. 意地亦有離諸分別唯
又於貪等諸自證分.諸修定者離教分別.皆是現量。
又 於此中無別量果.
若以貪等諸自證分亦是 現量.何故此中除分別智。
不遮此中自證現量無分別故。
但於此中
如是一切世俗有中瓶等數等擧等有性瓶性等智皆似現量.於實有中作餘行相.假 合餘義分別轉故。
已說現量.當說比量。
餘所說因生者.謂智是前智餘.從如所說能立 因生.是緣彼義。
此有二種.謂於所比審觀察智從現量生或比量生.及憶此因與所立 宗不相離念。
由是
是近及遠比度因故.俱名比量. 注:
如是應知悟他比量亦不離此得成能立。
故說頌言. 一事有多法 相非一切行. 唯由簡別餘 表定能隨逐。
如是能相者 亦有衆多法.唯不越所相 能表示.非餘。
何故此中與前現量別異建立。
爲現二門.此處亦應於其比果說爲比量.彼處亦應於 其現因說爲現量.俱不遮止。
已說能立及似能立.當說能破及似能破。
能破闕等言. 似破謂諸類。
此中能破闕等言者.謂前所說闕等言詞諸分過失.
所言似破謂諸類者.諸同法等相似過類名似能破.由彼多分於善 比量爲迷惑他而施設故.不能顯示前宗不善.由彼非理而破斥故.及能破處而施設 故.
若於非理立比量中如是施設.或不了知比量過失.或卽爲顯 彼過失門.不名過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