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能
徧緣故.唯除見分非相所緣.相分理無能緣用故。
旣現分別緣種現生.種亦理應緣 現種起.現種於種能作幾緣。
種必不由中二緣起.[一]待心心所立彼二故。
現於親種具 作二緣.與非親種但爲增上.種望親種亦具二緣.於非親種亦但增上。
依斯內識互 注:[一]原刻作得.今依述記卷四十六及麗刻改.
********************
爲緣起.分別因果理教皆成.所執外緣設有無用.況違理教何固執爲。
雖分別言總 顯三界心及心所.而隨勝者諸聖教中多門顯示.或說爲二三四五等.如餘論中具 廣分別。
[一]雖有內識而無外緣.由何有情生死相續。
頌曰.[二]由諸業習氣 二取習氣俱. 前異熟旣盡 復生餘異[三]熟。
論曰.[四]諸業謂福.非福.不動.卽有漏善不善思業。
業之眷屬亦立業名.同招引滿異熟果 故。
此雖纔起無間卽滅無義能招當異熟果.而熏本識起自功能.卽此功能說爲習氣. 是業氣分熏習所成.簡曾現業故名習氣.如是習氣展轉相續至成熟時招異熟果.此 顯當果勝增上緣。
[五]相見.名色.心及心所.本末.彼取皆二取攝.彼所熏發親能生彼本識
上功能名二取習氣.此顯來世異熟果心及彼相應諸因緣種。
[六]俱謂業種二取種俱.是
疏親緣互相助義.業招生顯故頌先說。
前異熟者謂前前生業異熟果.餘異熟者謂後 後生業異熟果。
雖二取種受果無窮.而業習氣受果有盡.由異熟果性別難招.等流增 注:[一]安慧釋此段生起略雲.上已說現在藏識生起轉識.今次當說未來雲何結生.故頌雲雲.
[二]梵藏本此句習氣是體聲.無由字義.
[三]勘梵藏本此句末韻雲是彼tat,de-yin-no.意謂異熟是彼藏識也.今譯缺略.
[四]此段至說爲習氣句糅安慧釋.
[五]安慧釋雲.二取者謂所取之取及能取之取.此中若執著有所取法離識自存者爲所取取.又執定此法由識分別了知者爲能取取.次釋習氣.大同今譯.
[六]此段至謂後後生句糅安慧釋.原釋末雲.餘異熟卽彼藏識得生.離藏識無別異熟故.蓋釋成頌文末韻彼字也.原釋此下卽以理教證成別有藏識.無復次釋.
********************
上性同易感。
由感餘生業等種熟.前異熟果受用盡時復別能生餘異熟果.由斯生死 輪轉無窮.何假外緣方得相續。
此頌意說由業二取生死輪迴皆不離識.心心所法爲 彼[一]性故。
[二]復次生死相續由諸習氣.然諸習氣總有三種。
一名言習氣.謂有爲法各別親種。
名 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卽能詮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隨二名 言所熏成種作有爲法各別因緣。
二我執習氣.謂虛妄執我我所種。
我執有二.一俱 生我執.卽修所斷我我所執.二分別我執.卽見所斷我我所執.隨二我執所熏成種 令有情等自他差別。
三有支習氣.謂招三界異熟業種。
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卽是能 招可愛果業.二諸不善.卽是能招非愛果業.隨二有支所熏成種令異熟果善惡趣 別。
應知我執有支習氣於差別果是增上緣。
此頌所言業習氣者應知卽是有支習 氣.二取習氣應知卽是我執名言二種習氣.取我我所及取名言而熏成故皆說名 取。
俱等餘文義如前釋。
復次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 注:[一]原刻作淨.今依述記卷四十七及麗刻改.
[二]此下三段重廣前釋.安慧釋無文.
********************
業名業.業所引生衆苦名苦.惑業苦種皆名習氣。
前二習氣與生死苦爲增上緣.助 生苦故.第三習氣望生死苦能作因緣.親生苦故。
頌三習氣.如應當知。
惑苦名取.能 所取故.取是著義.業不得名。
俱等餘文義如前釋。
此惑業苦應知總攝十二有支.謂 從無明乃至老死.如論廣釋。
然十二支略攝爲四。
一能引支.謂無明行.能引識等五 果種故。
此中無明唯取能發正感後世善惡業者.卽彼所發乃名爲行.由此一切順 現受業別助當業皆非行支。
二所引支.謂本識內親生當來異熟果攝識等五種.是 前二支所引發故。
此中識種謂本識因.除後三因餘因皆是名色種攝.後之三因如 名次第卽後三種。
或名色種總攝五因.於中隨勝立餘四種.六處與識總別亦然。
集 論說識亦是能引.識中業種名識支故.異熟識種名色攝故。
經說識支通能所引.業 種識種俱名識故.識是名色依非名色攝故。
識等五種由業熏發雖實同時.而依主 伴總別勝劣因果相異故諸聖教假說前後.或依當來現起分位有次第故說有前 後。
由斯識等亦說現行.因時定無現行義故。
復由此說生引同時.潤未潤時必不俱 ******************** 故。
三能生支.謂愛取有.近生當來生老死故。
謂緣迷內異熟果愚發正能招後有諸 業.爲緣引發親生當來生老死位五果種已.復依迷外增上果愚緣境界受發起貪 愛.緣愛復生欲等四取.愛取合潤能引業種及所引因轉名爲有.俱能近有後有果 故。
有處唯說業種名有.此能正感異熟果故。
復有唯說五種名有.親生當來識等種 故。
四所生支.謂生老死.是愛取有近所生故。
謂從中有至本有中未衰變來皆生支 攝.諸衰變位總名爲老.身壞命終乃名爲死。
老非定有.附死立支。
病何非支。
不徧定 故。
老雖不定徧故立支.諸界趣生除中夭者將終皆有衰朽行故。
名色不徧何故立 支。
定故立支.胎卵溼生者六處未滿定有名色故。
又名色支亦是徧有.有色化生初 受生位雖具五根而未有用爾時未名六處支故.初生無色雖定有意根而不明了 未名意處故.由斯論說十二有支一切一分上二界有。
愛非徧有寧別立支.生惡趣 者不愛彼故。
定故別立.不求無有生善趣者定有愛故.不還潤生愛雖不起然如彼 取定有種故。
又愛亦徧.生惡趣者於現我境亦有愛故.依無希求惡趣身愛經說非 ******************** 有.非彼全無。
何緣所生立生老死.所引別立識等五支。
因位難知差別相故.依當果 位
旣現分別緣種現生.種亦理應緣 現種起.現種於種能作幾緣。
種必不由中二緣起.
現於親種具 作二緣.與非親種但爲增上.種望親種亦具二緣.於非親種亦但增上。
依斯內識互 注:
雖分別言總 顯三界心及心所.而隨勝者諸聖教中多門顯示.或說爲二三四五等.如餘論中具 廣分別。
頌曰.
論曰.
業之眷屬亦立業名.同招引滿異熟果 故。
此雖纔起無間卽滅無義能招當異熟果.而熏本識起自功能.卽此功能說爲習氣. 是業氣分熏習所成.簡曾現業故名習氣.如是習氣展轉相續至成熟時招異熟果.此 顯當果勝增上緣。
前異熟者謂前前生業異熟果.餘異熟者謂後 後生業異熟果。
雖二取種受果無窮.而業習氣受果有盡.由異熟果性別難招.等流增 注:
由感餘生業等種熟.前異熟果受用盡時復別能生餘異熟果.由斯生死 輪轉無窮.何假外緣方得相續。
此頌意說由業二取生死輪迴皆不離識.心心所法爲 彼
一名言習氣.謂有爲法各別親種。
名 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卽能詮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隨二名 言所熏成種作有爲法各別因緣。
二我執習氣.謂虛妄執我我所種。
我執有二.一俱 生我執.卽修所斷我我所執.二分別我執.卽見所斷我我所執.隨二我執所熏成種 令有情等自他差別。
三有支習氣.謂招三界異熟業種。
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卽是能 招可愛果業.二諸不善.卽是能招非愛果業.隨二有支所熏成種令異熟果善惡趣 別。
應知我執有支習氣於差別果是增上緣。
此頌所言業習氣者應知卽是有支習 氣.二取習氣應知卽是我執名言二種習氣.取我我所及取名言而熏成故皆說名 取。
俱等餘文義如前釋。
復次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 注:
前二習氣與生死苦爲增上緣.助 生苦故.第三習氣望生死苦能作因緣.親生苦故。
頌三習氣.如應當知。
惑苦名取.能 所取故.取是著義.業不得名。
俱等餘文義如前釋。
此惑業苦應知總攝十二有支.謂 從無明乃至老死.如論廣釋。
然十二支略攝爲四。
一能引支.謂無明行.能引識等五 果種故。
此中無明唯取能發正感後世善惡業者.卽彼所發乃名爲行.由此一切順 現受業別助當業皆非行支。
二所引支.謂本識內親生當來異熟果攝識等五種.是 前二支所引發故。
此中識種謂本識因.除後三因餘因皆是名色種攝.後之三因如 名次第卽後三種。
或名色種總攝五因.於中隨勝立餘四種.六處與識總別亦然。
集 論說識亦是能引.識中業種名識支故.異熟識種名色攝故。
經說識支通能所引.業 種識種俱名識故.識是名色依非名色攝故。
識等五種由業熏發雖實同時.而依主 伴總別勝劣因果相異故諸聖教假說前後.或依當來現起分位有次第故說有前 後。
由斯識等亦說現行.因時定無現行義故。
復由此說生引同時.潤未潤時必不俱 ******************** 故。
三能生支.謂愛取有.近生當來生老死故。
謂緣迷內異熟果愚發正能招後有諸 業.爲緣引發親生當來生老死位五果種已.復依迷外增上果愚緣境界受發起貪 愛.緣愛復生欲等四取.愛取合潤能引業種及所引因轉名爲有.俱能近有後有果 故。
有處唯說業種名有.此能正感異熟果故。
復有唯說五種名有.親生當來識等種 故。
四所生支.謂生老死.是愛取有近所生故。
謂從中有至本有中未衰變來皆生支 攝.諸衰變位總名爲老.身壞命終乃名爲死。
老非定有.附死立支。
病何非支。
不徧定 故。
老雖不定徧故立支.諸界趣生除中夭者將終皆有衰朽行故。
名色不徧何故立 支。
定故立支.胎卵溼生者六處未滿定有名色故。
又名色支亦是徧有.有色化生初 受生位雖具五根而未有用爾時未名六處支故.初生無色雖定有意根而不明了 未名意處故.由斯論說十二有支一切一分上二界有。
愛非徧有寧別立支.生惡趣 者不愛彼故。
定故別立.不求無有生善趣者定有愛故.不還潤生愛雖不起然如彼 取定有種故。
又愛亦徧.生惡趣者於現我境亦有愛故.依無希求惡趣身愛經說非 ******************** 有.非彼全無。
何緣所生立生老死.所引別立識等五支。
因位難知差別相故.依當果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