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七

關燈
智中亦有分別故。

    餘門 準上如理應思。

    [一]如是六位諸心所法爲離心體有別自性.爲卽是心分位差別。

    設爾 何失。

    二俱有過。

    若離心體有別自性.如何聖教說唯有識.又如何說心遠獨行染淨 由心士夫六界.莊嚴論說復雲何通.如彼頌言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 等無別染善法。

    若卽是心分位差別.如何聖教說心相應他性相應非自性故.又如 何說心與心所俱時而起如日與光.瑜伽論說復雲何通.彼說心所非卽心故.如彼 注: [一]此段別辨心心所法一異.安慧釋無文. ******************** 頌言五種性不成分位差過失因緣無別故與聖教相違。

    應說離心有別自性.以心 勝故說唯識等.心所依心勢力生故說似彼現非彼卽心。

    又識心言亦攝心所.恆相 應故。

    唯識等言及現似彼皆無有失.此依世俗。

    若依勝義.心所與心非離非卽.諸識 相望應知亦然.是謂大乘真俗妙理。

     [一]已說六識心所相應.雲何應知現起分位。

    頌曰. [二]依止根本識 五識隨緣現. 或俱或不俱 如濤波依水. [三]意識常現起 除生無想天 及無心二定 睡眠與悶絕。

     論曰.[四]根本識者.阿陀那識.染淨諸識生根本故。

    依止者.謂前六轉識以根本識爲共親 依。

    五識者.謂前五轉識.種類相似故總說之。

    隨緣現言顯非常起.緣謂作意根境等緣. 謂五識身內依本識外隨作意五根境等衆緣和合方得現前。

    由此或俱或不俱起.外 緣合者有頓漸故。

    如水濤波隨緣多少.此等法喻[五]廣說如經。

    [六]由五轉識行相麤動所藉 衆緣時多不具.故起時少不起時多。

    第六意識雖亦麤動.而所藉緣無時不具.由違緣 注: [一]安慧釋此段生起略雲.今次應思.若眼等五識俱有所緣緣.當從藏識唯起一識或起多識.故頌雲雲. [二]勘梵藏本此句雲五等於本識.以於聲顯依義.非直雲依止也.今譯改文. [三]梵藏本此頌文句不次.又無心二字連睡眠爲文. [四]此段至廣說如經糅安慧釋.原釋雲.藏識是根本識.是眼等五識種子所依故.從彼而生故.又於諸趣結生故.今糅以染淨法合說.故以阿陀那識爲根本識. [五]安慧釋具引解深密經佛告廣慧一段. [六]安慧釋意識現起頌別爲一章.生起文雲.今當說意識與眼等識俱不俱起.故頌雲雲. ******************** 故有時不起。

    第七八識行相微細所藉衆緣一切時有.故無緣礙令總不行。

    又五識身 不能思慮.唯外門轉.起藉多緣.故斷時多現行時少。

    第六意識自能思慮.內外門轉.不 藉多緣.唯除五位常能現起.故斷時少現起時多.由斯不說此隨緣現。

    五位者何.生無 想等。

    [一]無想天者.謂修彼定厭麤想力生彼天中違不恆行心及心所.想滅爲首名無想 天.故六轉識於彼皆斷。

     有[二]義彼天常無六識.聖教說彼無轉識故.說彼唯有有色支故.又說彼爲無心地故。

     有義彼天將命終位要起轉識然後命終.彼必起下潤生愛故.瑜伽論說後想生已 是諸有情從彼沒故。

    然說彼無轉識等者.依長時說.非謂全無。

    有義生時亦有轉識. 彼中有必起潤生煩惱故.如餘本有初必有轉識故。

    瑜伽論說若生於彼唯入不起 其想若生從彼沒故.彼本有初若無轉識如何名入.先有後無乃名入故。

    決擇分言 所有生得心心所滅名無想故.此言意顯彼本有初有異熟生轉識暫起.宿因緣力 後不復生.由斯引起異熟無記分位差別說名無想.如善引生二定名善.不爾轉識 注: [一]此三句糅安慧釋. [二]此下廣辨.安慧釋無文. ******************** 一切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滅.故彼初位轉識暫起。

    彼天唯在第四靜慮.下想麤動 難可斷故.上無無想異熟處故。

    卽能引發無想定思能感彼天異熟果故。

     [一]及無心二定者.謂無想.滅盡定.俱無六識故名無心。

    [二]無想定者.謂有異生伏徧淨貪未 伏上染.由出離想作意爲先令不恆行心心所滅.想滅爲首立無想名.令身安和故亦 名定。

     [三]修習此定品別有三。

    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後生彼天不甚光淨 形色廣大.定當中夭。

    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還引現前.後生彼天雖甚光淨 形色廣大而不最極.雖有中夭而不決定。

    上品修者現必不退.後生彼天最極光淨 形色廣大.必無中夭.窮滿夀量後方殞沒。

    此定唯屬第四靜慮。

    又唯是善.彼所引故。

     下上地無.由前說故。

    四業通三.除順現受。

    有義此定唯欲界起.由諸外道說力起故. 人中慧解極猛利故。

    有義欲界先修習已後生色界能引現前.除無想天至究竟故。

     此由厭想欣彼果入.故唯有漏非聖所起。

     注: [一]此段糅安慧釋.原釋雲.二等至者謂無想等至及滅等至.無此解無心句.蓋頌中無心本連下眠悶也. [二]此三句糅安慧釋. [三]此下廣辨.安慧釋無文. ******************** [一]滅盡定者.謂有無學或有學聖已伏或離無所有貪上貪不定.由止息想作意爲先令 不恆行恆行染汙心心所滅立滅盡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

    由偏厭受想.亦名滅彼定。

     [二]修習[三]此定品別有三.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中品修者現不必退 設退速疾還引現前.上品修者畢竟不退。

    此定初修必依有頂遊觀無漏爲加行入. 次第定中最居後故.雖屬有頂而無漏攝。

    若修此定已得自在.餘地心後亦得現前。

     雖屬道諦而是非學非無學攝.似涅槃故。

    此定初起唯在人中.佛及弟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