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有我見故餘見不生.無一心中有二慧故。
如何此識要有我見。
二取邪見但分別生唯見所斷.此俱煩惱唯是俱生修所斷故.我所邊見依我見生. 此相應見不依彼起.恆內執有我故要有我見。
由見審決疑無容起.愛著我故瞋不 得生.故此識俱煩惱唯四。
見慢愛三如何俱起。
行相無違.俱起何失。
瑜伽論說貪令 心下慢令心擧.寧不相違。
分別俱生.外境內境.所陵所恃.麤細有殊.故彼此文義無 乖返。
不爾.及餘觸等俱故。
前說觸等異熟識俱.恐謂同前亦是無覆.顯此 異彼故置餘言。
謂欲希望未遂合事.此識任運緣遂合境無所希望故無有欲. 勝解印持曾未定境.此識無始恆緣定事無所印持故無勝解.念唯記憶曾所習事. 注:
此中有義五隨煩惱徧與一切染心相應.如集論說惛沈掉擧不信懈怠放逸於一 切染汙品中恆共相應.若離無堪任性等染汙性成無是處故。
煩惱起時心旣染汙. 故染心位必有彼五.煩惱若起必由無堪任囂動不信懈怠放逸故。
掉擧雖徧一切 染心而貪位增但說貪分.如眠與悔雖徧三性心而癡位增但說爲癡分。
雖餘處說 注:
謂依二十 隨煩惱中解通麤細.無記不善.通障定慧相顯.說六.依二十二隨煩惱中解通麤細. 二性.說十.故此彼說非互相違。
然此意俱心所十五.謂前九法.五隨煩惱.幷別境慧。
我見雖是別境慧攝.而五十一心所法中義有差別.故開爲二。
何緣此意無餘心所。
謂忿等十行相麤動.此識審細故非彼俱.無慚無愧唯是不善.此無記故非彼相應. 散亂令心馳流外境.此恆內執一類境生不外馳流故彼非有.不正知者謂起外門 身語意行違越軌則.此唯內執故非彼俱。
無餘心所.義如前說。
有義應說六隨煩惱 徧與一切染心相應.瑜伽論說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亂惡慧一切染心皆相應故。
忘念散亂惡慧若無.心必不能起諸煩惱.要緣曾受境界種類發起忘念及邪簡擇 方起貪等諸煩惱故.煩惱起時心必流蕩皆由於境起散亂故。
惛沈掉擧行相互違. 非諸染心皆能徧起。
論說五法徧染心者.解通麤細.違唯善法.純隨煩惱.通二性故. 說十徧言義如前說。
然此意俱心所十九.謂前九法.六隨煩惱.幷念定慧.及加惛沈。
******************** 此別說念.準前慧釋。
幷有定者.專注一類所執我境曾不捨故。
加惛沈者.謂此識俱 無明尤重心惛沈故。
無掉擧者.此相違故。
無餘心所.如上應知。
有義復說十隨煩惱 徧與一切染心相應.瑜伽論說放逸掉擧惛沈不信懈怠邪欲邪勝解邪念散亂不 正知此十一切染汙心起.通一切處三界繫故。
若無邪欲邪勝解時心必不能起諸 煩惱.於所受境要樂合離印持事相方起貪等諸煩惱故。
諸疑理者於色等事必無 猶豫.故疑相應亦有勝解.於所緣事亦猶豫者非煩惱疑.如疑人杌。
餘處不說此二 徧者.緣非愛事疑相應心邪欲勝解非麤顯故。
餘互有無.義如前說。
此意心所有二 十四.謂前九法.十隨煩惱.加別境五.準前理釋。
無餘心所.如上應知。
有義前說皆未 盡理。
且疑他世爲有爲無.於彼有何欲勝解相。
煩惱起位若無惛沈.應不定有無堪 任性。
掉擧若無.應無囂動.便如善等非染汙位。
若染心中無散亂者.應非流蕩非染 汙心。
若無失念不正知者.如何能起煩惱現前。
故染汙心決定皆與八隨煩惱相應 而生.謂惛沈掉擧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亂不正知。
忘念不正知念慧爲性者不徧 ******************** 染心.非諸染心皆緣曾受有簡擇故.若以無明爲自性者徧染心起.由前說故。
然此 意俱心所十八.謂前九法.八隨煩惱.幷別境慧。
無餘心所及論三文.準前應釋.若作 是說不違理教。
成唯識論卷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