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四

關燈
顯種與現行互爲因義。

    攝大乘論亦作是說藏識染法互 爲因緣猶如束蘆俱時而有.又說種子與果必俱.故種子依定非前後。

    設有處說種 果前後.應知皆是隨轉理門。

    如是八識及諸心所定各別有種子所依。

    次俱有依.有 作是說眼等五識意識爲依.此現起時必有彼故。

    無別眼等爲俱有依.眼等五根卽 種子故。

    二十唯識伽他中言.識從自種生似境相而轉.爲成內外處佛說彼爲十。

    彼 頌意說世尊爲成十二處故說五識種爲眼等根.五識相分爲色等境故眼等根卽 ******************** 五識種。

    觀所緣論亦作是說.識上色功能名五根應理.功能與境色無始互爲因。

    彼 頌意言異熟識上能生眼等色識種子名色功能說爲五根.無別眼等.種與色識常 互爲因.能熏與種遞爲因故。

    第七八識無別此依.恆相續轉自力勝故。

    第六意識別 有此依.要託末那而得起故。

    有義彼說理教相違.若五色根卽五識種.十八界種應 成雜亂.然十八界各別有種.諸聖教中處處說故。

    又五識種各有能生相見分異.爲 執何等名眼等根.若見分種應識藴攝.若相分種應外處攝.便違聖教眼等五根皆 是色藴內處所攝。

    又若五根卽五識種.五根應是五識因緣.不應說爲增上緣攝。

    又 鼻舌根卽二識種則應鼻舌唯欲界繫.或應二識通色界繫.許便俱與聖教相違。

    眼 耳身根卽三識種.二地五地爲難亦然。

    又五識種旣通善惡.應五色根非唯無記。

    又 五識種無執受攝.五根亦應非有執受。

    又五色根若五識種.應意識種卽是末那.彼 以五根爲同法故。

    又瑜伽論說眼等識皆具三依.若五色根卽五識種依但應二。

    又 諸聖教說眼等根皆通現種.執唯是種便與一切聖教相違。

    有避如前所說過難朋 ******************** 附彼執復轉救言.異熟識中能感五識增上業種名五色根.非作因緣生五識種.妙 符二頌善順瑜伽。

    彼有虛言都無實義.應五色根非無記故.又彼應非唯有執受.唯 色藴攝.唯內處故.鼻舌唯應欲界繫故.三根不應五地繫故.感意識業應末那故.眼 等不應通現種故.又應眼等非色根故.又若五識皆業所感則應一向無記性攝.善 等五識旣非業感應無眼等爲俱有依.故彼所言非爲善救。

    又諸聖教處處皆說阿 賴耶識變似色根及根依處器世間等.如何汝等撥無色根.許眼等識變似色等.不 許眼等藏識所變.如斯迷謬深違教理。

    然伽他說種子功能名五根者.爲破離識實 有色根.於識所變似眼根等以有發生五識用故假名種子及色功能.非謂色根卽 識業種。

    又緣五境明了意識應以五識爲俱有依.以彼必與五識俱故.若彼不依眼 等識者彼應不與五識爲依.彼此相依勢力等故。

    又第七識雖無間斷而見道等旣 有轉易.應如六識有俱有依.不爾彼應非轉識攝.便違聖教轉識有七.故應許彼有 俱有依.此卽現行第八識攝。

    如瑜伽說有藏識故得有末那末那爲依意識得轉.彼 ******************** 論意言現行藏識爲依止故得有末那.非由彼種.不爾應說有藏識故意識得轉.由 此彼說理教相違。

    是故應言前五轉識一一定有二俱有依謂五色根同時意識.第 六轉識決定恆有一俱有依謂第七識.若與五識俱時起者亦以五識爲俱有依.第 七轉識決定唯有一俱有依謂第八識.唯第八識恆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

    有 義此說猶未盡理.第八類餘旣同識性.如何不許有俱有依.第七八識旣恆俱轉.更 互爲依斯有何失。

    許現起識以種爲依.識種亦應許依現識.能熏異熟爲生長住依. 識種離彼不生長住故。

    又異熟識有色界中能執持身依色根轉.如契經說阿賴耶 識業風所飄徧依諸根恆相續轉.瑜伽亦說眼等六識各別依故不能執受有色根 身.若異熟識不徧依止有色諸根應如六識非能執受.或所立因有不定失。

    是故藏 識若現起者定有一依謂第七識.在有色界亦依色根.若識種子定有一依謂異熟 識.初熏習位亦依能熏.餘如前說。

    有義前說皆不應理.未了所依與依別故。

    依謂一 切有生滅法仗因託緣而得生住.諸所仗託皆說爲依.如王與臣互相依等。

    若法決 ******************** 定.有境.爲主.令心心所取自所緣.乃是所依.卽內六處.餘非有境定爲主故.此但如 王非如臣等。

    故諸聖教唯心心所名有所依非色等法.無所緣故。

    但說心所心爲所 依.不說心所爲心所依.彼非主故。

    然有處說依爲所依.或所依爲依.皆隨宜假說。

    由 此五識俱有所依定有四種.謂五色根六七八識.隨闕一種必不轉故.同境.分別.染 淨根本.所依別故。

    聖教唯說依五根者.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順故。

    第六意識俱 有所依唯有二種.謂七八識.隨闕一種必不轉故.雖五識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 非所依。

    聖教唯說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轉識攝近相順故。

    第七意識俱有所依但 有一種.謂第八識.藏識若無定不轉故。

    如伽他說.阿賴耶爲依故有末那轉.依止心 及意餘轉識得生。

    阿賴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七識.彼識若無定不轉故.論 說藏識恆與末那俱時轉故.又說藏識恆依染汙此卽末那。

    而說三位無末那者.依 有覆說.如言四位無阿賴耶非無第八.此亦應爾。

    雖有色界亦依五根而不定有.非 所依攝。

    識種不能現取自境.可有依義而無所依。

    心所所依隨識應說.復各加自相 ******************** 應之心。

    若作是說.妙符理教。

    後開導依.有義五識自他前後不相續故.必第六識所 引生故.唯第六識爲開導依。

    第六意識自相續故.亦由五識所引生故.以前六識爲 開導依。

    第七八識自相續故.不假他識所引生故.但以自類爲開導依。

    有[一]義前說未 爲究理。

    且前五識未自在位遇非勝境可如所說.若自在位如諸佛等於境自在諸 根互用任運決定不假尋求.彼五識身寧不相續。

    等流五識旣爲決定染淨作意勢 力引生.專注所緣未能捨頃.如何不許多念相續。

    故瑜伽說決定心後方有染淨.此 後乃有等流眼識善不善轉.而彼不由自分別力.乃至此意不趣餘境經爾所時眼 意二識或善或染相續而轉.如眼識生乃至身識應知亦爾。

    彼意定顯經爾所時眼 意二識俱相續轉.旣眼識時非無意識.故非二識互相續生。

    若增盛境相續現前逼 奪身心不能暫捨.時五識身理必相續.如熱地獄戲忘天等.故瑜伽言若此六識爲 彼六識等無間緣卽施設此名爲意根。

    若五識前後定唯有意識.彼論應言若此一 識爲彼六識等無間緣.或彼應言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