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三

關燈
***************** 違故應不與二俱作所依。

    又此識是所熏性故.若善染者.如極香臭應不受熏.無熏習 故染淨因果俱不成立.故此唯是無覆無記。

    [一]覆謂染法.障聖道故.又能蔽心令不淨故. 此識非染故名無覆。

    [二]記謂善惡.有愛非愛果及殊勝自體可記別故.此非善惡故名無 記。

    觸等亦如是者.[三]謂如阿賴耶識唯是無覆無記性攝.觸作意受想思亦爾.諸相應法 必同性故。

    [四]又觸等五如阿賴耶亦是異熟.所緣行相俱不可知.緣三種境.五法相應.無 覆無記.故說觸等亦如是言。

    有義觸等如阿賴耶亦是異熟及一切種.廣說乃至無覆 無記.亦如是言無簡別故。

    彼說非理.所以者何.觸等依識不自在故.如貪信等不能受 熏.如何同識能持種子。

    又若觸等亦能受熏.應一有情有六種體。

    若爾果起從何種生. 理不應言從六種起.未見多種生一芽故。

    若說果生唯從一種.則餘五種便爲無用。

    亦 不可說次第生果.熏習同時勢力等故。

    又不可說六果頓生.勿一有情一刹那頃六眼 識等俱時生故。

    誰言觸等亦能受熏持諸種子。

    不爾如何觸等如識名一切種。

    謂觸等 五有似種相名一切種.觸等與識所緣等故.無色觸等有所緣故.親所緣緣定應有故. 注: [一]此段糅安慧釋.原釋以此爲無覆無記第一解. [二]此上原衍無字.今依述記卷十八及麗刻刪. [三]此解同轉識論.又糅安慧釋. [四]此段糅安慧釋.原釋無此緣三境義.而有捨受相應義. ******************** 此似種相不爲因緣生現識等.如觸等上似眼根等非識所依.亦如似火無能燒用。

    彼 救非理.觸等所緣似種等相後執受處方應與識而相例故。

    由此前說一切種言定目 受熏能持種義.不爾本頌有重言失。

    又彼所說亦如是言無簡別故鹹相例者定不成 證.勿觸等五亦能了別.觸等亦與觸等相應.由此故知亦如是者隨所應說非謂一切。

     [一]阿賴耶識爲斷爲常。

    非斷非常.以恆轉故。

    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 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

    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 果生非常一故.可爲轉識熏成種故。

    恆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暴流.[二]因果法爾。

    如暴流 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 令不出離。

    又如暴流雖風等擊起諸波浪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衆緣起眼識等而 恆相續。

    [三]又如暴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捨.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恆相 隨轉。

    如是法喻意顯此識無始因果非斷常義.謂此識性無始時來刹那刹那果生因 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恆轉如流。

     注: [一]此句生起糅安慧釋.原釋以一體不變而轉及相續而轉爲問.今作斷常.意微有異. [二]此解糅安慧釋.原釋雲.因果無間相續是爲暴流. [三]此解大同轉識論.又糅安慧釋.原釋雲.亦如暴流牽引草木牛糞而去.如是藏識隨福等業牽引觸等流轉. ******************** [一]過去未來旣非實有.非常可爾.非斷如何.斷豈得成緣起正理。

    過去未來若是實有 可許非斷.如何非常.常亦不成緣起正理。

    豈斥他過己義便成。

    若不摧邪難以顯正。

     [二]前因滅位後果卽生.如稱兩頭低昂時等.如是因果相續如流.何假去來方成非斷。

     因現有位後果未生因是誰因.果現有時前因已滅果是誰果.旣無因果誰離斷常。

     若有因時已有後果.果旣本有何待前因.因義旣無果義寧有.無因無果豈離斷常。

     因果義成依法作用.故所詰難非預我宗。

    體旣本有用亦應然.所待因緣亦本有故。

     由斯汝義因果定無.應信大乘緣起正理。

    謂此正理深妙離言.因果等言皆假施設. 觀現在法有引後用假立當果對說現因.觀現在法有酬前相假立曾因對說現果. 假謂現識似彼相現.如是因果理趣顯然.遠離二邊契會中道.諸有智者應順修學。

     有餘部說.雖無去來而有因果恆相續義.謂現在法極迅速者猶有初後生滅二時. 生時酬因滅時引果.時雖有二而體是一.前因正滅後果正生.體相雖殊而俱是有. 如是因果非假施設.然離斷常又無前難.誰有智者捨此信餘。

    彼有虛言都無實義. 注: [一]此下別破諸部.安慧釋無文. [二]勘安慧釋前解變義雲.卽因刹那滅時與彼相異之果得生.亦同此義. ******************** 何容一念而有二時.生滅相違寧同現在.滅若現在生應未來.有故名生旣是現在 無故名滅寧非過去.滅若非無生應非有生旣現有滅應現無.又二相違如何體一 非苦樂等見有是事.生滅若一時應無二生滅若異寧說體同.故生滅時俱現在有 同依一體理必不成。

    經部師等因果相續.理亦不成.彼不許有阿賴耶識能持種故。

     由此應信大乘所說因果相續緣起正理。

     [一]此識無始恆轉如流.乃至何位當究竟捨。

    阿羅漢位方究竟捨。

    [二]謂諸聖者斷煩惱障究 竟盡時名阿羅漢.爾時此識煩惱麤重永遠離故說之爲捨。

     [三]此中所說阿羅漢者通攝三乘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