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二

關燈
[四]勘梵藏本此句首有彼字.又次捨受句.無覆句.恆轉句.羅漢句.均有彼字以牒上文藏識.安慧皆有釋.今譯全略.又此句連下處了分爲二句.次常與觸至相應又爲二句.合成第三頌.今譯改式. [五]梵藏本此語祗有六韻.合下恆轉一句二韻乃足半頌.第四頌訖.次阿羅漢位捨賸爲單句.入第五頌.今譯改式. [六]此解同轉識論.又糅安慧釋.藏字原作upanibandha.乃因果結合之意.舊解於中隱藏.誤也.又論釋皆缺執藏義. [七]此解大同轉識論.又糅安慧釋. [八]原刻作界.今依述記卷十二及麗刻改. [九]原刻作實.今依述記及麗刻改. ******************** [一]一切種相應更分別.此中何法名爲種子。

    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此與本識 及所生果不一不異.體用因果理應爾故。

    雖非一異而是實有.假法如無非因緣故。

     此與諸法旣非一異.應如瓶等是假非實。

    若爾真如應是假有.許則便無真勝義諦。

     然諸種子唯依世俗說爲實有.不同真如。

    種子雖依第八識體而是此識相分非餘. 見分恆取此爲境故。

    諸有漏種與異熟識體無別故無記性攝.因果俱有善等性故 亦名善等.諸無漏種非異熟識性所攝故因果俱是善性攝故唯名爲善。

    若爾何故 決擇分說二十二根一切皆有異熟種子.皆異熟生。

    雖名異熟而非無記.依異熟故 名異熟種.異性相依如眼等識。

    或無漏種由熏習力轉變成熟立異熟名.非無記性 所攝異熟。

    此中有義一切種子皆本性有不從熏生.由熏習力但可增長。

    如契經說 一切有情無始時來有種種界如惡義聚法爾而有.界卽種子差別名故。

    又契經說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界是因義。

    瑜伽亦說諸種子體無始時來性雖本有而由 染淨新所熏發.諸有情類無始時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 注: [一]此下廣辨一切種相.安慧釋無文.述記卷十三謂此中有安慧難.未詳何據. ******************** 法者便闕三種菩提種子。

    如是等文誠證非一。

    又諸有情旣說本有五種姓別.故應 定有法爾種子不由熏生。

    又瑜伽說地獄成就三無漏根是種非現.又從無始展轉 傳來法爾所得本性住姓.由此等證無漏種子法爾本有不從熏生.有漏亦應法爾 有種由熏增長不別熏生。

    如是建立因果不亂。

    有義種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無 始有故諸種子無始成就.種子旣是習氣異名.習氣必由熏習而有.如麻香氣華熏 故生。

    如契經說諸有情心染淨諸法所熏習故無量種子之所積集.論說內種定有 熏習外種熏習或有或無.又名言等三種熏習總攝一切有漏法種.彼三旣由熏習 而有.故有漏種必藉熏生。

    無漏種生亦由熏習.說聞熏習聞淨法界等流正法而熏 起故.是出世心種子性故。

    有情本來種姓差別.不由無漏種子有無.但依有障無障 建立。

    如瑜伽說.於真如境若有畢竟二障種者立爲不般涅槃法姓.若有畢竟所知 障種非煩惱者一分立爲聲聞種姓一分立爲獨覺種姓.若無畢竟二障種者卽立 彼爲如來種姓.故知本來種姓差別依障建立非無漏種。

    所說成就無漏種言.依當 ******************** 可生.非已有體。

    有義種子各有二類。

    一者本有.謂無始來異熟識中法爾而有生藴 處界功能差別.世尊依此說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種種界如惡義聚法爾而有.餘所 引證廣說如初.此卽名爲本性住種。

    二者始起.謂無始來數數現行熏習而有.世尊 依此說有情心染淨諸法所熏習故無量種子之所積集.諸論亦說染淨種子由染 淨法熏習故生.此卽名爲習所成種。

    若唯本有.轉識不應與阿賴耶爲因緣性。

    如契 經說.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爲果性亦常爲因性。

    此頌意言阿賴耶識與諸 轉識於一切時展轉相生互爲因果.攝大乘說.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爲因緣如炷 與燄展轉生燒.又如束蘆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緣.所餘因緣不可得故。

    若諸 種子不由熏生.如何轉識與阿賴耶有因緣義。

    非熏令長可名因緣.勿善惡業與異 熟果爲因緣故。

    又諸聖教說有種子由熏習生.皆違彼義。

    故唯本有.理教相違。

    若唯 始起.有爲無漏無因緣故應不得生.有漏不應爲無漏種.勿無漏種生有漏故.許應 諸佛有漏復生.善等應爲不善等種。

    分別論者雖作是說.心性本淨客塵煩惱所染 ******************** 汙故名爲雜染.離煩惱時轉成無漏.故無漏法非無因生。

    而心性言.彼說何義。

    若說 空理.空非心因.常法定非諸法種子.以體前後無轉變故。

    若卽說心.應同數論相雖 轉變而體常一.惡無記心又應是善.許則應與信等相應.不許便應非善心體尚不 名善況是無漏。

    有漏善心旣稱雜染.如惡心等性非無漏.故不應與無漏爲因.勿善 惡等互爲因故。

    若有漏心性是無漏.應無漏心性是有漏.差別因緣不可得故。

    又異 生心若是無漏.則異生位無漏現行應名聖者。

    若異生心性雖無漏而相有染不名 無漏無斯過者.則心種子亦非無漏.何故汝論說有異生唯得成就無漏種子.種子 現行性相同故。

    然契經說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如是心真實性故。

    或說 心體非煩惱故名性本淨.非有漏心性是無漏故名本淨。

    由此應信有諸有情無始 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後勝進位熏令增長.無漏法起以此爲因.無漏 起時復熏成種。

    有漏法種類此應知。

    諸聖教中雖說內種定有熏習.而不定說一切 種子皆熏故生.寧全撥無本有種子。

    然本有種亦由熏習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故說 ******************** 內種定有熏習。

    其聞熏習非唯有漏.聞正法時亦熏本有無漏種子令漸增盛.展轉 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