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ass="h">[二]有作是難.若無離識實我法者假亦應無.謂假必依真事似事共法而立.如有真火有
似火人有猛赤法乃可假說此人爲火.假說牛等應知亦然.我法若無依何假說.無假
說故似亦不成.如何說心似外境轉。
彼難非理.離識我法前已破故.依類依實假說火 等俱不成故。
依類假說理且不成.猛赤等德非類有故.[三]若無共德而假說彼.應亦於水
等假說火等名。
[四]若謂猛等雖非類德而不相離故可假說.此亦不然.人類猛等現見亦
有互相離故。
類旣無德.又互相離.然有於人假說火等.故知假說不依類成。
依實假說 理亦不成.猛赤等德非共有故.謂猛赤等在火在人其體各別所依異故.無共假說有 過同前。
若謂人火德相似故可假說者.理亦不然.說火在人非在德故.由此假說不依 注:[一]此句總結上文.糅安慧釋.
[二]此一大段糅安慧釋.原釋缺假說牛等至前已破故各句.
[三]勘安慧釋此二句意雲.若無共法之人而假說爲類此不應理.有太過之失故.
[四]勘安慧釋此句意雲.又於類中雖無猛赤而二法與類不離故假說人爲類者.
********************
實成。
又假必依真事立者.亦不應理。
真謂自相.假智及詮俱非境故.謂假智詮不得自 相唯於諸法共相而轉。
亦非離此有別方便施設自相爲假所依。
然假智詮必依聲起. 聲不及處此便不轉.能詮所詮俱非自相。
故知假說不依真事.由此但依似事而轉.似 謂增益非實有相.聲依增益似相而轉.故不可說假必依真。
是故彼難不應正理。
[一]然依
識變對遣妄執真實我法說假似言.由此契經伽他中說.爲對遣愚夫所執實我法.故
於識所變假說我法名。
[二]識所變相雖無量種.而能變識[三]類則唯三。
[四]一謂異熟.卽第八識.
多異熟性故。
二謂思量.卽第七識.恆審思量故。
三謂了境.卽前六識.[五]了境相麤故。
及言 顯六合爲一種。
[六]此三皆名能變識者.能變有二種。
一因能變.謂第八識中等流異熟二 因習氣.等流習氣由七識中善惡無記熏令生長.異熟習氣由六識中有漏善惡熏令 生長。
二果能變.謂前二種習氣力故有八識生現種種相。
等流習氣爲因緣故八識體 相差別而生名等流果.果似因故。
異熟習氣爲增上緣.感第八識酬引業力恆相續故 立異熟名.感前六識酬滿業者從異熟起名異熟生不名異熟有間斷故.卽前異熟及 注:[一]此下總結.安慧釋無文.
[二]安慧釋此段生起雲.未知識變有幾.說彼差別故頌雲雲.
[三]原刻作雖.今依述記卷十二及麗刻改.
[四]此段糅安慧釋.原釋次在二能變後.並有生起文雲.已說三變未審是何.釋彼差別故頌雲雲.
[五]安慧釋此句雲.各別現似色等境故.蓋以現似義a^bha^sa解釋了別.Vijn~apni唯識原名唯了別者.意當於此.
[六]此段糅安慧釋.原釋以此解能變唯三句.故次在前.又原釋雲.我法假說所依之識變又以因性果性有異.因變者.謂藏識中異熟等流習氣之增長.果變者.謂由宿業引滿.異熟習氣起用故.藏識於餘衆同分中現行.又等流習氣起用故.轉識染意皆從藏識現行雲雲.今糅文晦.
********************
異熟生名異熟果.果異因故。
[一]此中且說我愛執藏持雜染種能變果識名爲異熟.非謂
一切。
雖已略說能變三名而未廣辯能變三相.[二]且初能變其相雲何。
頌曰.[三]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 [四]不可知執受 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 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 [五]觸等亦如是.
恆轉如暴流.阿羅漢位捨。
論曰.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六]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謂與雜染互爲緣
故.有情執爲自內我故。
此卽顯示初能變識所有自相.攝持因果爲自相故.此識自相 分位雖多.藏識過重是故偏說。
[七]此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八]果故說名異熟.離
此命根衆同分等恆時相續勝異熟果不可得故。
此卽顯示初能變識所有果相.此識 果相雖多位多種.異熟[九]寬不共故偏說之。
此能執持諸法種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種.離 此餘法能徧執持諸法種子不可得故。
此卽顯示初能變識所有因相.此識因相雖有 多種.持種不共是故偏說。
初能變識體相雖多.略說唯有如是三相。
注:[一]安慧釋無此文.
[二]此句生起.糅安慧釋.
[三]勘梵藏本此句雲.此中名藏識.此中及名安慧均有釋.今譯文略.
彼難非理.離識我法前已破故.依類依實假說火 等俱不成故。
依類假說理且不成.猛赤等德非類有故.
類旣無德.又互相離.然有於人假說火等.故知假說不依類成。
依實假說 理亦不成.猛赤等德非共有故.謂猛赤等在火在人其體各別所依異故.無共假說有 過同前。
若謂人火德相似故可假說者.理亦不然.說火在人非在德故.由此假說不依 注:
又假必依真事立者.亦不應理。
真謂自相.假智及詮俱非境故.謂假智詮不得自 相唯於諸法共相而轉。
亦非離此有別方便施設自相爲假所依。
然假智詮必依聲起. 聲不及處此便不轉.能詮所詮俱非自相。
故知假說不依真事.由此但依似事而轉.似 謂增益非實有相.聲依增益似相而轉.故不可說假必依真。
是故彼難不應正理。
二謂思量.卽第七識.恆審思量故。
三謂了境.卽前六識.
及言 顯六合爲一種。
一因能變.謂第八識中等流異熟二 因習氣.等流習氣由七識中善惡無記熏令生長.異熟習氣由六識中有漏善惡熏令 生長。
二果能變.謂前二種習氣力故有八識生現種種相。
等流習氣爲因緣故八識體 相差別而生名等流果.果似因故。
異熟習氣爲增上緣.感第八識酬引業力恆相續故 立異熟名.感前六識酬滿業者從異熟起名異熟生不名異熟有間斷故.卽前異熟及 注:
雖已略說能變三名而未廣辯能變三相.
頌曰.
論曰.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
此卽顯示初能變識所有自相.攝持因果爲自相故.此識自相 分位雖多.藏識過重是故偏說。
此卽顯示初能變識所有果相.此識 果相雖多位多種.異熟
此能執持諸法種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種.離 此餘法能徧執持諸法種子不可得故。
此卽顯示初能變識所有因相.此識因相雖有 多種.持種不共是故偏說。
初能變識體相雖多.略說唯有如是三相。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