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卷第二

關燈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復如何知諸有爲相異色心等有實自性。

    契經說故.如契經說有三有爲之有爲相 乃至廣說。

    此經不說異色心等有實自性.爲證不成。

    非第六聲便表異體.色心之體 卽色心故。

    非能相體定異所相.勿堅相等異地等故。

    若有爲相異所相體.無爲相體 應異所相。

    又生等相若體俱有.應一切時齊興作用.若相違故用不頓興.體亦相違 如何俱有.又住異滅用不應俱。

    能相所相體俱本有用亦應然.無別性故.若謂彼用 更待因緣.所待因緣應非本有.又執生等便爲無用。

    所相恆有而生等合.應無爲法 亦有生等.彼此異因不可得故。

    又去來世非現非常應似空華非實有性.生名爲有 寧在未來.滅名爲無應非現在.滅若非無生應非有.又滅違住寧執同時.住不違生 何容異世.故彼所執進退非理。

    然有爲法因緣力故本無今有暫有還無.表異無爲 ******************** 假立四相。

    本無今有有位名生.生位暫停卽說爲住.住別前後復立異名.暫有還無 無時名滅。

    前三有故同在現在.後一是無故在過去。

    如何無法與有爲相。

    表此後無. 爲相何失。

    生表有法先非有.滅表有法後是無.異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暫有用. 故此四相於有爲法雖俱名表而表有異。

    此依刹那假立四相.一期分位亦得假立. 初有名生後無名滅.生已相似相續名住.卽此相續轉變名異.是故四相皆是假立。

     復如何知異色心等有實詮表名句文身。

    契經說故.如契經說佛得希有名句文身。

     此經不說異色心等有實名等.爲證不成。

    若名句文異聲實有.應如色等非實能詮。

     謂聲能生名句文者此聲必有音韻屈曲.此足能詮.何用名等。

    若謂聲上音韻屈曲 卽名句文異聲實有.所見色上形量屈曲應異色處別有實體。

    若謂聲上音韻屈曲 如絃管聲非能詮者.此應如彼聲不別生名等.又誰說彼定不能詮。

    聲若能詮.風鈴 聲等應有詮用。

    此應如彼不別生實名句文身。

    若唯語聲能生名等.如何不許唯語 能詮。

    何理定知能詮卽語。

    寧知異語別有能詮。

    語不異能詮人天共了.執能詮異語 ******************** 天愛非餘。

    然依語聲分位差別而假建立名句文身.名詮自性.句詮差別.文卽是字 爲二所依。

    此三離聲雖無別體.而假實異亦不卽聲.由此法詞二無礙解境有差別. 聲與名等藴處界攝亦各有異。

    且依此土說名句文依聲假立.非謂一切.諸餘佛土 亦依光明妙香味等假立三故。

    有執隨眠異心心所是不相應行藴所攝.彼亦非理. 名貪等故如現貪等非不相應。

    執別有餘不相應行.準前理趣皆應遮止。

    諸無爲法 離色心等決定實有理不可得。

    且定有法略有三種.一現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現受 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證 知是有。

    無爲非世共知定有.又無作用如眼耳等.設許有用應是無常.故不可執無 爲定有。

    然諸無爲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顯性故.如色心等不應執爲離色心等實 無爲性。

    又虛空等爲一爲多。

    若體是一.徧一切處虛空容受色等法故.隨能合法體 應成多.一所合處餘不合故.不爾諸法應互相徧。

    若謂虛空不與法合.應非容受如 餘無爲。

    又色等中有虛空不.有應相雜.無應不徧。

    一部一品結法斷時應得餘部餘 ******************** 品擇滅.一法緣闕得不生時應於一切得非擇滅.執彼體一理應爾故。

    若體是多.便 有品類.應如色等非實無爲.虛空又應非徧容受。

    餘部所執離心心所實有無爲.準 前應破。

    又諸無爲許無因果故.應如兔角非異心等有。

    然契經說有虛空等諸無爲 法.略有二種。

    一依識變假施設有.謂曾聞說虛空等名隨分別有虛空等相.數習力 故心等生時似虛空等無爲相現.此所現相前後相似無有變易假說爲常。

    二依法 性假施設有.謂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俱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 理故名法性.離諸障礙故名虛空.由簡擇力滅諸雜染究竟證會故名擇滅.不由擇 力本性清淨或緣闕所顯故名非擇滅.苦樂受滅故名不動.想受不行名想受滅.此 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設名。

    遮撥爲無故說爲有.遮執爲有故說爲空.勿 謂虛幻故說爲實.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

    故 諸無爲非定實有。

    外道餘乘所執諸法異心心所非實有性.是所取故.如心心所。

    能 取彼覺亦不緣彼.是能取故.如緣此覺。

    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

    爲 ******************** 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

    然 諸法執略有二種.一者俱生.二者分別。

    俱生法執無始時來虛妄熏習內因力故恆 與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運而轉故名俱生。

    此復二種.一常相續.在第七識緣 第八識起自心相執爲實法.二有間斷.在第六識緣識所變藴處界相或總或別起 自心相執爲實法。

    此二法執細故難斷.後十地中數數修習勝法空觀方能除滅。

    分 別法執亦由現在外緣力故非與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別然後方起故名分別。

    唯 在第六意識中有.此亦二種.一緣邪教所說藴處界相起自心相分別計度執爲實 法.二緣邪教所說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別計度執爲實法。

    此二法執麤故易斷.入 初地時觀一切法法空真如卽能除滅。

    如是所說一切法執自心外法或有或無.自 心內法一切皆有.是故法執皆緣自心所現似法執爲實有。

    然似法相從緣生故是 如幻有.所執實法妄計度故決定非有.故世尊說慈氏當知諸識所緣唯識所現.依 他起性如幻事等。

    如是外道餘乘所執離識我法皆非實有.故心心所決定不用外 ******************** 色等法爲所緣緣.緣用必依實有體故。

    現在彼聚心心所法非此聚識親所緣緣.如 非所緣.他聚攝故。

    同聚心所亦非親所緣.自體異故.如餘非所取。

    [一]由此應知實無外 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

    是故契經伽他中說.如愚所分別外境實皆無.習氣擾濁心 故似彼而轉。